- 年份
- 2024(7034)
- 2023(10160)
- 2022(8470)
- 2021(7672)
- 2020(6498)
- 2019(14936)
- 2018(14316)
- 2017(28030)
- 2016(14568)
- 2015(16257)
- 2014(15739)
- 2013(15550)
- 2012(14251)
- 2011(12856)
- 2010(13289)
- 2009(12869)
- 2008(11780)
- 2007(10477)
- 2006(9538)
- 2005(9044)
- 学科
- 济(55650)
- 经济(55553)
- 管理(44266)
- 业(41074)
- 企(35149)
- 企业(35149)
- 融(27720)
- 金融(27716)
- 银(24745)
- 银行(24737)
- 行(23986)
- 中国(22892)
- 财(19883)
- 制(19021)
- 方法(18413)
- 农(15367)
- 数学(15330)
- 数学方法(15124)
- 地方(14968)
- 业经(14488)
- 体(12540)
- 务(12505)
- 财务(12468)
- 财务管理(12443)
- 贸(12184)
- 贸易(12172)
- 易(11859)
- 企业财务(11802)
- 中国金融(11128)
- 体制(10618)
- 机构
- 大学(196559)
- 学院(195082)
- 济(84494)
- 经济(82587)
- 管理(71504)
- 研究(67349)
- 理学(60092)
- 中国(59521)
- 理学院(59402)
- 管理学(58533)
- 管理学院(58144)
- 财(45164)
- 京(41752)
- 科学(35839)
- 财经(34166)
- 中心(33191)
- 所(32163)
- 经(30843)
- 江(30794)
- 研究所(28371)
- 经济学(27236)
- 农(26938)
- 北京(26455)
- 财经大学(25430)
- 范(25399)
- 师范(25201)
- 州(24984)
- 院(24864)
- 经济学院(24507)
- 业大(23789)
- 基金
- 项目(124421)
- 科学(98717)
- 研究(96638)
- 基金(90851)
- 家(76988)
- 国家(76309)
- 科学基金(66265)
- 社会(62807)
- 社会科(59685)
- 社会科学(59674)
- 省(48206)
- 基金项目(47564)
- 教育(43893)
- 划(39896)
- 自然(39662)
- 编号(39320)
- 自然科(38728)
- 自然科学(38720)
- 自然科学基金(38004)
- 资助(36293)
- 成果(33772)
- 制(29665)
- 重点(28164)
- 部(28021)
- 课题(27843)
- 发(27469)
- 创(26763)
- 国家社会(26525)
- 性(25933)
- 创新(25102)
共检索到3204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国刚
二百多年来,国际金融规则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单边主义界定国际金融规则的时期;二是由美国单边主义操控下的多边主义由盛走弱的时期;三是经济多极化背景下多边机制界定国际金融规则的时期。国际金融规则的形成过程中有三个特点:一是单边规则向多边规则转变;二是"赢者通吃"让位于"合作共赢";三是多边主义向国际金融市场实操领域的延伸尚待破题。中国的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合作共赢。"一带一路"倡议,在落实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和多边主义等五个理念的同时,贯彻着共商共建共享、强化战略对接、注重实践效应、推进互联互通、克服融资瓶颈和强化创新驱动等六个机制。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在金融实践层面上需要有效解决巨额资金、资金性质和政治风险等三个难题,因此,应发挥多元化资本结构的机制作用。多元化资本结构可在金融经营机构、金融产品、金融交易场所和多边经济区等四个层面展开,在实践中需要特别关注股权平等、股权融资中的协同运作和股权运作中的长期性等三个方面。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多边主义 国际金融 新规则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马晨
面对国际金融体系的变革与重塑,中国在实现金融崛起的过程中金融利益诉求将日益增大,不可避免地冲击传统金融大国主宰的国际经济秩序。为了在国际金融合作中捍卫中国的金融利益和金融安全,中国需要在全球开展多边、多层次、积极的金融外交,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金融合作,在国际金融合作规则、合作机制、合作方式、合作组织架构等方面不断创新,发挥各自优势,促进金融资源
关键词:
区域金融 一带一路 金融合作机制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马晨
面对国际金融体系的变革与重塑,中国在实现金融崛起的过程中金融利益诉求将日益增大,不可避免地冲击传统金融大国主宰的国际经济秩序。为了在国际金融合作中捍卫中国的金融利益和金融安全,中国需要在全球开展多边、多层次、积极的金融外交,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金融合作,在国际金融合作规则、合作机制、合作方式、合作组织架构等方面不断创新,发挥各自优势,促进金融资源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杨枝煌
2013年上任伊始,国家主席习近平便提出"一路一带"战略,即重新振兴古代中国曾经开通的"海上丝绸之路"和"陆地丝绸之路",通过把沿线有关国家连接起来,打破原有点状、块状的区域发展模式,真正实现国内的纵横交错互联互通,进而实现国内外的相互融入、相互包容、相互促进和共同繁荣。这种主动寻找合作对象的思路将主导未来发展格局。"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以来,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学术界、企业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苏培科
构建"一带一路"国际金融指数符合国际金融市场惯例,也符合市场化运营的规则,容易被国际投资者和"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接受自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和积极参与,亚投行、丝路基金等相关配套金融机构陆续设立,中国企业也开始在"一带一路"沿线纷纷布局,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投资者 投资风险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史耀斌
"一带一路"建设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其中,设施联通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一个优先领域和重要突破口,需要以融资机制建设为支撑和抓手,通过实现设施联通和资金融通的相互促进,不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加快推进"一带一路"设施联通,应着力破解"一带一路"基础设施融资难题,不断完善互利共赢、稳定多元、可持续的融资机制。
关键词:
基础设施融资 MDB 一带一路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史耀斌
"一带一路"建设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其中,设施联通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一个优先领域和重要突破口,需要以融资机制建设为支撑和抓手,通过实现设施联通和资金融通的相互促进,不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加快推进"一带一路"设施联通,应着力破解"一带一路"基础设施融资难题,不断完善互利共赢、稳定多元、可持续的融资机制。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明国
"一带一路"倡议是新时期中国对外关系的中长期战略。"一带一路"倡议本身包含了国际制度的合理诉求,如能把"一带一路"倡议落实为具体的国际制度与组织,不仅有助于减轻"一带一路"推进过程中面临的阻力,更重要的是可以打破美国施加的制度羁绊,进而推进全球治理结构的完善。作为快速发展的新兴大国,中国尚未形成自己明确系统的地区制度观和全球制度观。为此,从国际制度的特征和行为逻辑出发,提出国际制度战略的一般框架,在此基础上,探索"一带一路"制度建设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能性,并以现有"一带一路"倡议为指导,推动现有制度改革和新制度建立。总之,以"一带一路"倡议为理念指导,系统构建新时期中国的国际制度战略,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原 汪红驹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沿线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巨大成果,但仍然面临资金缺口大、沿线国家参与热情不高、合作机制不健全的问题。"一带一路"跨境基础设施作为国际公共产品,空间范围上横跨多个国家或区域,相关利益方涉及多国政府主体,各国在基础设施投融资合作方面,针对各自利益展开较为复杂的博弈。通过构建"一带一路"国家间基础设施投融资合作博弈模型,论证了各国参与"一带一路"基础设施投融资合作并获得收益的可行性。在此理论基础上,提出构建"一带一路"基础设施投融资合作机制的构想,以保证各国的行动保持在博弈的纳什均衡点上,进而实现区域整体利益最大化。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房飞 王大树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深刻演变。一方面,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各国综合实力差异与日俱增,国际环境趋于错综复杂;另一方面,部分国家和地区失业率居高不下、债务屡破红线、基尼系数飙升等问题突出,引致民粹主义崛起,"逆全球化"抬头,世界不稳定因素持续聚积。现有国际金融治理结构已无法适应和满足全球各国,尤其是新兴经济体金融发展的需求。我国可发挥自身优势,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构建"一带一路"国际金融新治理体系的中国方案,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和地区共同完善区域金融治理,抵御金融风险,有效支持经济发展,构建"一带一路"利益共同体,以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王敏 柴青山 王勇 刘瑞娜 周巧云 贾钰哲 张莉莉
目前,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并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中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瞻远瞩,正在着力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这恰恰就是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向全球辐射的具体表现。在这个战略实施过程中,中国的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融资都要随之发生改变。而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势必要迅速融合到这一战略框架及其所衍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之中,从而对该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郭周明 田云华 王凌峰
全球金融危机后,国际经济治理体系呈现"逆全球化"抬头新趋势,国际金融治理结构、国际金融监管体系和国际信用机制已无法满足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投融资需要。中国可主导构建"一带一路"国际金融新体制,引领区域金融治理,参与全球金融治理。具体而言,中国需要秉承促进金融合作、提高国际地位、推动全球金融治理改革的目标和"开放包容、兼收并蓄、公平公正、合作共赢"的基本原则,从国际金融组织、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监管体制三个方面落实建设"一带一路"国际金融新体制,为携手应对国际金融风险,推动新型全球化发展,实现世界经济持续增长贡献中国智慧,提出中国方案。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原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沿线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巨大成果,但仍然面临资金缺口大、沿线国家参与热情不高、合作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在集体行动理论指导下,通过将成本分摊机制引入各国博弈模型,分析证明成本分摊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搭便车"问题,促进各国参与基础设施投资合作。在此理论基础上,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测算"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外部弹性系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分摊机制的构想,以明确各国责任,共担建设成本,促进区域合作共同改善基础设施条件。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蔡鄂生
本文认为"一带一路"与南南合作首先应以达成共识为前提。在目前世界经济与政治格局的背景下,"一带一路"与南南合作的推进也需要以共识为基础,着力提高社会发展能力和各个国家的治理能力,要结合各国国情和具体实践,寻找到适合各国的发展道路。因此各国间的合作,结合点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南南合作 达成 经济合作 一带一路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赵予新 马琼
粮食安全是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各国都十分关注的战略问题。区域粮食合作是"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构建"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最佳结合点之一。推进"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区域粮食合作,应超越短期"谋利"的出发点,坚持着眼长远、循序渐进、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原则,以现有多边合作机制为基础,分区施策。基于上海合作组织机制加强与俄罗斯以及中亚国家的合作,基于"中国—东盟自贸区"机制加强与东盟国家的合作,基于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开展与南亚国家的合作,基于《布加勒斯特纲要》加强与中东欧国家的合作,基于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开展与西亚北非国家的合作,着力构建中国与域内地区经济合作组织和有关国家的多层协商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