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13)
2023(8294)
2022(7082)
2021(6797)
2020(5520)
2019(13059)
2018(12626)
2017(22369)
2016(12318)
2015(13712)
2014(13523)
2013(13283)
2012(12466)
2011(11338)
2010(11689)
2009(11152)
2008(11089)
2007(9504)
2006(8510)
2005(8284)
作者
(32964)
(27576)
(27216)
(26237)
(17809)
(13233)
(12641)
(10592)
(10572)
(10115)
(9419)
(9400)
(9056)
(8948)
(8682)
(8565)
(8099)
(8074)
(8004)
(7932)
(7120)
(6681)
(6650)
(6495)
(6296)
(6265)
(6154)
(6152)
(5596)
(5373)
学科
(46032)
经济(45941)
管理(36920)
(31730)
(27545)
企业(27545)
方法(15163)
中国(15052)
(15044)
(15012)
数学(12476)
数学方法(12254)
(11829)
业经(10706)
(10550)
(9980)
金融(9977)
(9447)
银行(9434)
(9068)
(8960)
体制(8795)
地方(8703)
理论(8650)
(8634)
贸易(8626)
(8407)
财务(8376)
财务管理(8351)
(8252)
机构
大学(167875)
学院(163494)
(69507)
经济(67968)
研究(61888)
管理(58502)
中国(48954)
理学(48889)
理学院(48242)
管理学(47331)
管理学院(46957)
(36934)
(36174)
科学(33332)
(30664)
中心(28275)
财经(27152)
研究所(27015)
(26612)
(24620)
(23884)
北京(23526)
(23251)
师范(23046)
(22554)
经济学(21737)
(20998)
财经大学(20126)
业大(20049)
经济学院(19242)
基金
项目(102915)
科学(81173)
研究(79909)
基金(74336)
(63920)
国家(63355)
科学基金(54077)
社会(50869)
社会科(48049)
社会科学(48039)
教育(38667)
(38654)
基金项目(37889)
(33189)
自然(32530)
编号(32405)
自然科(31763)
自然科学(31757)
自然科学基金(31198)
资助(30282)
成果(29227)
(25459)
(24167)
重点(23924)
课题(23843)
(21780)
(21538)
国家社会(21516)
(21428)
教育部(21414)
期刊
(83022)
经济(83022)
研究(58096)
中国(44688)
(31084)
教育(27601)
管理(26325)
学报(23514)
(23203)
科学(21874)
(19603)
金融(19603)
大学(19228)
学学(17166)
技术(16074)
农业(15496)
财经(14112)
经济研究(13319)
(12174)
(11286)
国际(11023)
业经(10896)
问题(10246)
世界(10075)
(9515)
图书(9490)
会计(8594)
职业(8261)
(8095)
论坛(8095)
共检索到2820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李罗力  
香港回归十年,“一国两制”的成功实现,不仅在国际上树立了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在一个国家里和谐共处,共同发展的典范,也说明了中国政府和中国共产党是信守承诺、光明磊落的政府和政党。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黄振奇  黄海燕  
1984年12月中英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并于1985年5月生效,之后香港就进入到了回归祖国的过渡期。从那时起,人们关心的一个热点问题就是,香港在"九七"回归前后,能否保持繁荣稳定。当时港内外有相当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张光南  陈广汉  
对香港1987~2007年时间序列数据单位根检验的基础上,验证对外贸易、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三者之间的Granger因果关系。研究发现,香港包括港产品出口、转口和进口在内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同时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之间也存在双向因果关系。通过对香港的研究进一步发现,香港地区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之间能互为因果形成较好的经济运行状态,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一国两制"在香港的成功实践与内地改革开放的成功结合。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黄海燕  黄振奇  
1999年12月20日,历经400多年沧桑的澳门,重新回归祖国。澳门回归10年来,中央政府坚定不移地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全力支持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依据基本法施政。在中央政府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经澳门特区政府和澳门同胞的共同努力,克服了种种困难和挑战,澳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赵万峰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提出的伟大构想,其成功解决了香港和澳门地区的回归问题,为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随着时代的发展,香港地区出现了新的问题,"一国两制"面临着新的挑战。"修例风波"在香港引起了巨大的骚乱,为了维护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繁荣和稳定,2020年6月3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正式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这部法律是"一国两制"的最新成果,回顾"一国两制"的历史脉络,有利于进一步认识香港国安法的重要意义,也为探究新形势下更好地推动"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谈镇,黄瑞玲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正当迎接1992年来临之际,《现代日本经济》杂志也同时迎来了创刊十周年的纪念日。值此时刻,回顾在过去的十年中,在广大读者与作者的热情支持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各级领导同志直至国家有关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与帮助下,我们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十年来,我们共发刊61期计40余万册,刊登文章1100余篇,在介绍日本、研究日本、了解日本方面为日本学界和社会广大读者做了些有益的工作,受到了国内外读者的广泛好评。对此,我们感到十分的欣慰和喜悦。虽然在办刊过程中我们曾经遇到过许多困难,又曾经历了1989年那样一场大的政治风浪,但由于有了党和学校的正确领导,有了学界同仁和广大读者、作者的支持与鼓...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华晓红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对国际政治理论的重大贡献,是处理不同政治制度地区间政治关系的创举,也是处理不同经济制度地区间经济关系的创举,为国际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根本改变了香港长期脱离祖国、被外国统治的地位,在客观上,也改变了香...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华晓红  
一国两制原则确定了内地与香港的经贸关系为国际经贸关系。两地实行各自独立的经济政策和财务税收制度,具有各自独立的经济利益。“一国”主要为民族、政治概念,基本不能影响,也不应该影响两地处理经贸关系时所遵循的商业原则。商人逐利,政府保护本国(地区)商人利益的现象在同属一国的两地之间也必然存在。因此,两地在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吴璧君  
2019年8月25日,澳门特区第五届行政长官贺一诚在当选感言中,坦言要面对澳门历史和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与挑战,团结社会不同阶层和各界人士,"全力以赴推进‘一国两制、澳人治澳’和高度自治"。回归20年以来,澳门居民对国家和特区政府的信任一直保持高水平,国家认同较高,被认为是"一国两制"实施的成功典范。那么,我们应当如何理解这种普遍的高认同?这背后究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周晓东  
中国大运河从2006年开始的漫长申遗之路十分艰难曲折。大运河沿线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做了大量扎实而细致的遗产保护、环境整治工作,经历了繁复的价值研究、编制规划、文本编写、实地考察、大会陈述……历时8年,大运河终于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文化遗产项目。这条建造时间最早、使用时间最久、空间跨度最大的活态大运河,具有文化遗存的真实性和遗产形态的完整性,对全人类有着突出的普遍价值。研究大运河常州段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的资格条件有利于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辛旗  
以全新理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国际法典范﹃一国两制﹄构想在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谈判中的具体运用全国台湾研究会理事辛旗今年香港成为世界的焦点,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已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在经过150多年英国殖民统治之后,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香港...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杨小佛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邓力平  
本文回顾了中国加入WTO十年来涉税国际治理体系的发展变化,主要观点有三:一是WTO等多边性国际经济组织对税收问题的关注在持续;二是G20等国家间组织对税收问题的关注体现着国家利益的博弈;三是"国际税收对话机制"等国际税收组织的出现为涉税国际治理体系注入了新的活力。文章还对涉税国际治理体系在未来十年的走势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中国的应对之策。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孙振宇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年,中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认真履行承诺;学习规则、掌握规则,运用规则来应对国际上的贸易摩擦,解决争端;参与规则的制定等。当前中国政府和企业都面临一些新的机遇和挑战。关于应对挑战,文章建议做到如下六点:继续坚持改革开放;加快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国际竞争力;掌握和运用规则,积极参加国际博弈;积极推动多哈回合谈判;推动双边和区域自由贸易区建设;开展新一轮世贸组织规则培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