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74)
- 2023(13857)
- 2022(12197)
- 2021(11415)
- 2020(9717)
- 2019(22769)
- 2018(22229)
- 2017(43788)
- 2016(23228)
- 2015(25959)
- 2014(25559)
- 2013(25124)
- 2012(22598)
- 2011(19984)
- 2010(19524)
- 2009(17650)
- 2008(16920)
- 2007(14419)
- 2006(12371)
- 2005(10466)
- 学科
- 济(91125)
- 经济(91025)
- 管理(70490)
- 业(69523)
- 企(59290)
- 企业(59290)
- 方法(46549)
- 数学(40881)
- 数学方法(40313)
- 财(26766)
- 农(23531)
- 中国(22635)
- 业经(19964)
- 务(19201)
- 财务(19122)
- 财务管理(19090)
- 企业财务(18223)
- 学(18100)
- 地方(16812)
- 农业(16238)
- 理论(15470)
- 贸(15371)
- 贸易(15363)
- 制(15249)
- 易(14915)
- 技术(14603)
- 和(14194)
- 环境(13379)
- 划(12804)
- 银(11603)
- 机构
- 大学(318819)
- 学院(316429)
- 管理(132739)
- 济(125568)
- 经济(123056)
- 理学(116749)
- 理学院(115587)
- 管理学(113497)
- 管理学院(112924)
- 研究(98024)
- 中国(72327)
- 京(66283)
- 科学(60302)
- 财(57328)
- 财经(47380)
- 业大(46827)
- 所(46747)
- 农(45960)
- 中心(45127)
- 经(43489)
- 江(43141)
- 研究所(42779)
- 北京(41157)
- 范(40316)
- 师范(39941)
- 经济学(37523)
- 院(36416)
- 财经大学(35940)
- 农业(35880)
- 州(35375)
- 基金
- 项目(226794)
- 科学(179797)
- 基金(166960)
- 研究(165487)
- 家(144525)
- 国家(143362)
- 科学基金(125396)
- 社会(104840)
- 社会科(99427)
- 社会科学(99401)
- 基金项目(89429)
- 省(87452)
- 自然(83113)
- 自然科(81265)
- 自然科学(81245)
- 自然科学基金(79748)
- 教育(76790)
- 划(73556)
- 资助(68699)
- 编号(67276)
- 成果(52784)
- 部(50486)
- 重点(49951)
- 创(47414)
- 发(46660)
- 课题(44763)
- 创新(44132)
- 教育部(44011)
- 科研(43882)
- 人文(43184)
- 期刊
- 济(127174)
- 经济(127174)
- 研究(88208)
- 中国(54591)
- 学报(48328)
- 管理(48316)
- 财(45300)
- 科学(44785)
- 农(40431)
- 大学(37825)
- 学学(35551)
- 教育(33152)
- 农业(28421)
- 技术(28399)
- 融(22955)
- 金融(22955)
- 财经(22650)
- 业经(21117)
- 经济研究(20538)
- 经(19181)
- 问题(16377)
- 图书(16141)
- 理论(15382)
- 技术经济(15067)
- 科技(14964)
- 业(14792)
- 版(14311)
- 实践(14177)
- 践(14177)
- 财会(14150)
共检索到4402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酒莉莉 刘斌 李瑞涛
与国外公司注重现金分红不同,基于数字游戏的高送转乱象长期充斥着中国资本市场。由于高送转往往伴随着股价大幅上涨,而股价的暴涨、暴跌严重影响资本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特别是暴跌带来的股价崩盘风险更是给投资者财富带来巨大冲击和破坏。因此,从股价崩盘风险角度探究高送转乱象可能对资本市场运作效率产生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行为金融理论框架下的迎合理论,研究上市公司高送转行为与未来股价崩盘风险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分析师关注起到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公司基本面、外部市场态势和投资者注意力等因素对上述关系的影响。以2006年至2015年沪深股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Stata软件以及独立样本t检验和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并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Heckman两阶段法缓解潜在的内生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高送转不仅没有降低公司的股价崩盘风险,反而显著增加了股价在未来发生暴跌的可能。基于行为金融学分析框架,认为产生这一现象背后的机理是管理层迎合投资者非理性偏好行为的存在。在此基础上,分析师关注能够显著缓解这一关系。当公司的估值风险高、送转能力差以及市场处于牛市、投资者注意力较高时,高送转对未来股价崩盘的诱发效应更为明显,说明较差的公司基本面和较热的市场环境对高送转的未来崩盘效应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对比研究发现,普通送转并没有诱发公司未来股价崩盘的可能,这也从侧面印证了高送转带来的未来股价崩盘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高送转行情虽然可以短暂刺激股价上涨,但它绝不是拉升股价的良药,上市公司采用高送转提升股价并非"一劳永逸",而是"饮鸩止渴"。研究结果对于全面认识高送转在资本市场的作用以及为监管机构加强对高送转的监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经验证据,对投资者和监管机构而言均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单祥
一、引言轻资产公司通常指在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团队培养、渠道经营、商业模式开发等方面投入相对较多,而在厂房、生产设备、原材料等实物资产方面投入较少的企业。其最显著的特点是公司固定资产少,净资产规模较小,但在品牌、专利、资质、渠道、团队等"软实力"方面拥有核心竞争力。互联网公司、咨询公司、品牌经营公司等都是典型的轻资产公司。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孙焱林 李华磊
本文基于方向性距离函数提出碳生产力变化的六重分解法,从国际比较的视角研究未来中国消减碳强度的路径选择。主要结论有:1980-2008年技术进步与资本累积推动了OECD国家碳生产力的增长,影响中国碳生产力增长的首要因素是源于技术效率的改进,其次是技术进步;偏向于重化工业的资本累积不利于碳生产力的增长,持续有效地改进技术效率和推动技术进步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环境技术差距,应当成为未来中国消减碳强度的主要政策着力点;实证检验表明,优化能源结构、开展国际贸易以及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对提升环境技术水平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碳生产力 技术效率 技术进步 资本累积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邹薇 刘红艺
土地财政与地方经济增长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现阶段,土地财政是否已经难以为继?是否"饮鸩止渴"?这些问题值得关注。本文采用2003—2011年间全国28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分别建立空间动态与时空动态空间面板模型,考察了土地财政对经济增长、城市化进程以及产业结构变化的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1)在空间动态模型设定下,土地财政对城市化进程、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发展存在显著的"门限效应",即具体影响将受限于地方财政自由度,而对经济增长却存在直接的抑制作用;(2)在时空动态模型的估计下,土地财政对经济增长、城市化进程和产业结构指标均存在明显的时空动态效应和"门限效应";(3)通过对空间误差修正模型结果...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谢凤鸣 喻国平 卢致昱 邹朋飞
上市公司高送转是陷阱还是馅饼,关系广大投资者的利益。本文实证分析了中国A股市场高送转预案公告对股票收益率的影响,比较了不同板块不同送转比例的市场效应。研究发现:所有股票在高送转预案公告前后,均存在显著为正的累计超额收益,但并不存在显著的板块差异;累计超额收益主要产生于高送转预案披露前;上市公司高送转给普通投资者的大概率不是馅饼,而是陷阱。本文结论为监管层出台相关规范高送转行为和内部人减持行为的政策提供了经验证据。
关键词:
高送转 市场效应 累计超额收益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钱学宁 尹中立
2015年度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公布后,一个突出的现象是实施"高送转"分配方案(一般把10股送10股或转增10股及以上数量的称为"高送转")的上市公司大量增加,达335家,创历史新高(2014年度有303家上市公司推出了高送转分红方案),尤其是10股送转20股及以上的上市公司数量增长迅速,2013年只有2家公司实施了10股送转20股及以上的分红方案,2014年有9家公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熊义明 陈欣 陈普 许红伟
关于中国上市公司大量进行股票送转的动机,学术界尚存争论。本文将不同送转理论纳入同一个计量模型,利用2006~2010年进行高送转公司的样本对不同送转理论进行了验证,为解决关于股票送转动机的争论提供了经验证据。实证结果支持了"最适价格假说"与"股本扩张假说",而拒绝"信号传递假说"、"价格幻觉假说"与"股利迎合假说"。此外,本文模型对高送转公司的预测准确度达90%,基于模型预测建立高送转公司的投资组合可以获取较稳定的超额收益。
关键词:
高送转 送转理论 分红政策 超额收益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封小霞
基于我国证券市场不健全的法规制度,近年来高送转股票层出不穷,许多上市公司在业绩低下、净利润持续减少的情况下依然强制推行高送转,随后企业控股股东进行股票大量减持、高管陆续离职。针对该现象的屡禁不止,本文选择瑞和股份作为案例,通过对整个高送转过程相关研究分析发现,企业一般在推行高送转背后的真正目的是控股股东的股票减持和利益输出。
关键词:
高送转 股票减持 利益输送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汤伟 李国民
我国上市公司热衷"高送转"股利政策的现象,历年来备受各界的关注。本文基于会计和税法角度对"高送转"股利政策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以便投资者和其他相关人员能够从法律法规及会计准则等层面对"高送转"有更全面的了解,从而理性投资。
关键词:
“高送转” 分配方案 会计和税法 启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黄文锋 洪雪珍
本文选取2010-2015年年报发布股利分配预案的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选择每10股送转10股及以上的公司作为"高送转"公司,研究"高送转"行为动机。本文构建Logit模型,实证分析发现:创业板上市公司股票价格越高,采用定向增发以及高管减持,上市公司越有可能进行"高送转",而净利润增长率对"高送转"没有显著影响。本文认为上市公司选择"高送转"的动机是利用"高送转"降低股价以及投资者对"高送转"的非理性偏好,使得更多的人进入股票市场,推高股票价格,从而有利于参与定向增发的人员以较高价格退出市场获取利益以及为高管减持套现。最后本文从投资者、上市公司和监管者等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高送转” 创业板上市公司 动机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冯科 刘宏 何理
我国上市公司在进行股利分配时,大量采取高送转的方式。本研究通过对578家上交所A股上市公司高送转对盈利的信号效应的分析,揭示了高送转与公司盈利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上市公司进行高送转对公司未来的盈利信号较弱,高送转并不意味着未来盈利的高增长。只有现金红利增加的高送转传递了上市公司未来业绩良好的信号,而现金红利不变和现金红利减少的高送转不是未来盈利良好的信号。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邹扬虎 蔡雪莹
"高送转"作为上市公司分配利润的一种方式受到企业管理层、投资者的追捧,其主观认为高送转具有降低股价以吸引更多资金、改变股票流动性的优势,且送股和转股比例日益攀升。然而高送转并不能对普通投资者的实际利益产生有利作用,更无法推动公司的实质性经营。本文简要概述吴通控股公司"高送转"情况,从外部因素与内部需求两方面分析该公司"高送转"行为的可能动机,并对实行"高送转"后的市场反应及前后业绩进行再分析,由此得出相关启示。
关键词:
预案公告效应 高送转 除权效应 超额收益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龚慧云
本文运用股利迎合理论,在对股利溢价进行改造的基础上,即将其定义为送转股公司与纯派现公司的平均市值账面比(M/B)的差值,利用Logistic模型以及多元回归模型来探讨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者是否存在理性迎合投资者热衷送转股的股利偏好的行为。研究结果发现:投资者股利需求不仅对公司送转股概率的高低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对其送转股比例的高低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因此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者确实存在理性迎合投资者热衷送转股的股利偏好的行为,而迎合的目的,则是追求公司短期股价最大化,以获取股利溢价。
关键词:
行为财务 股利迎合理论 送转股 股利溢价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江婷 纪彰波 尹金辉
高送转一直是中国股票市场中的热门概念。为探究高送转对股票价格的真实影响,本文借鉴随机干预实验思想,从反事实框架出发,筛选出高送转股票的对照组,分离出高送转效应。本文利用创业板2013-2015年的数据,通过事件研究法,构建面板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高送转公告之前,高送转股票短期内具有更高收益;在高送转公告之后,短期内高送转股票与对照组在收益率上并无显著差异;而在中长期,相较于对照组股票,高送转股票具有更高的收益率。在此基础上,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证实了高送转确实向市场传递了公司未来盈利的信号,高送转效应并非完全源于非理性炒作,具有其价值基础。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谢德仁 崔宸瑜 廖珂
本文研究上市公司有决策权的内部人股票减持和公司"高送转"之间的因果关系。本文在较好解决因果互逆的内生性问题和修正内部人减持的变量度量误差的基础上研究发现,内部人有意识地通过高送转进行市值管理以增大其减持收益,即"高送转"是内部人减持的"谋定后动",且内部人的这一自利动机对公司的送转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的实证发现有助于揭示我国上市公司热衷于"高送转"的深层动因,同时也为监管层治理"高送转"乱象提供了经验证据支持。
关键词:
“高送转” 内部人 股票减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