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57)
- 2023(9780)
- 2022(8197)
- 2021(8020)
- 2020(6792)
- 2019(15533)
- 2018(15386)
- 2017(29140)
- 2016(15651)
- 2015(17641)
- 2014(17014)
- 2013(16991)
- 2012(15942)
- 2011(14741)
- 2010(14761)
- 2009(13684)
- 2008(13409)
- 2007(12034)
- 2006(10726)
- 2005(9909)
- 学科
- 济(68498)
- 经济(68414)
- 农(46122)
- 业(43664)
- 管理(35060)
- 农业(30376)
- 方法(24721)
- 中国(22242)
- 数学(22205)
- 企(22174)
- 企业(22174)
- 数学方法(22004)
- 业经(17230)
- 制(15630)
- 贸(14525)
- 贸易(14512)
- 易(14152)
- 财(13951)
- 学(13122)
- 体(12667)
- 地方(12025)
- 发(11679)
- 银(11523)
- 银行(11504)
- 行(11213)
- 融(10653)
- 金融(10646)
- 策(10549)
- 农业经济(10257)
- 发展(9607)
- 机构
- 学院(218255)
- 大学(218189)
- 济(101559)
- 经济(99881)
- 研究(83646)
- 管理(80937)
- 理学(69595)
- 理学院(68843)
- 管理学(67723)
- 管理学院(67318)
- 中国(66763)
- 农(56130)
- 科学(47639)
- 京(47102)
- 财(43362)
- 农业(42960)
- 所(42331)
- 研究所(38379)
- 中心(37905)
- 业大(37163)
- 财经(33907)
- 江(32591)
- 经济学(31574)
- 经(31215)
- 北京(29910)
- 院(28931)
- 范(28637)
- 经济学院(28356)
- 师范(28354)
- 农业大学(26379)
- 基金
- 项目(144487)
- 科学(114769)
- 研究(108849)
- 基金(107529)
- 家(94512)
- 国家(93680)
- 科学基金(79074)
- 社会(72001)
- 社会科(67776)
- 社会科学(67762)
- 基金项目(55967)
- 省(53629)
- 教育(48720)
- 自然(48101)
- 自然科(47064)
- 自然科学(47050)
- 自然科学基金(46260)
- 划(45300)
- 编号(44064)
- 资助(43646)
- 成果(36622)
- 部(34458)
- 重点(32392)
- 发(32119)
- 农(31925)
- 国家社会(31265)
- 课题(30045)
- 中国(29505)
- 创(29478)
- 教育部(29303)
- 期刊
- 济(118340)
- 经济(118340)
- 研究(68399)
- 农(60322)
- 中国(52401)
- 农业(40919)
- 学报(36398)
- 科学(34087)
- 财(31101)
- 大学(29052)
- 管理(27532)
- 学学(27350)
- 教育(24380)
- 融(24228)
- 金融(24228)
- 业经(23159)
- 业(20025)
- 经济研究(18226)
- 技术(17441)
- 财经(17392)
- 问题(16829)
- 世界(15942)
- 经(15145)
- 农村(14261)
- 村(14261)
- 农业经济(13905)
- 贸(13704)
- 版(12637)
- 国际(11959)
- 经济问题(11651)
共检索到3459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刘金海
在中国农民政治行为研究中,西方的基于社会革命角度的理论总结,成为研究中国历史进程中农民政治行为及政治角色的理论资源;而抗争行为研究和创造性政治研究等受制于时代背景和研究视角,均只解释了农民政治行为的一个侧面。本文在理解政治行为的基础上,回归农民历史,突出了农民与国家权力之间的关系,区分了农民政治行为的动机与方式,建立起一个综合型的分析框架,以此检视中国农民政治行为及其历程。中国农民政治行为的演进历程主要可划分为以下三个时期:帝制时期的群体式顺从与农民起义、计划经济时期的集体化行动与个体式抗争、改革开放以来的原子式参与与集体性抗争。综观起来,中国农民政治行为可以归纳为“一体两面”(或“一个整体,两个侧面”),“两个侧面”对立存在,对向转化并趋向于“一体化”。当下,国家与农民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日常政治愈来愈成为农民政治生活的主要表现形式,它具有重大的政治和社会意义,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农民 国家 政治行为 两面性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章高荣
由于整体和历时研究的欠缺,中国国家社会关系研究一直缺乏共识。文章以社会组织"双重管理"体制和"一业一会"为切入点,分析了自2004年以来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慈善法》立法以及三大条例修订等政策变迁及其实践。文章发现,国家社会关系在局部具备"多元主义"的特征和基础;"法团主义"则缺乏利益代表的本质,在制度层面也已经消解;整体来看全能主义介入方式的存在,使得"类全能主义"能够被用来较好的概括和解释当前中国国家社会关系。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吴国祥
远程教育教学模式是近年学界较为关注的一个问题,但迄今未能形成一个较为统一而明确的宏观表述。本文通过重构教学过程与教学环节之间的关系,试图提出一个远程教育教学模式的整体性理论框架。同以往观点的根本区别在于把考试和学习支持服务作为过程而不是环节,并由此形成以教学过程、教学支持服务过程、学习过程、考核测评过程等四个过程为支柱的理论框架。笔者认为,把考试作为过程将使远程教育教学模式在整体上趋于成熟,也是把学习过程真正落实的关键所在,对远程教育教学模式的建构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
教学模式 理论框架 过程 环节 整体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兰世辉
本文从人类学整体性视角,结合波兰尼的嵌入理论,论述农民组织整体性发展的必然和应然。发展整体性的农民组织,有利于农村经济与社会问题的统筹解决,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农村社会生活的保护与重建。
关键词:
整体性 农民组织 发展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柴若熔 杨阳 祝宏辉
信息是决策的前提,个体的信息视野越宽广,其信息活动范围就越大,也就越能够对知识进行结构化。已有研究发现,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对农户亲环境行为产生影响。但当前信息源对农户亲环境行为的研究都比较单一,没有考虑到信息源的整体效应。本文从媒介信息传播视角出发,通过对甘肃省秦安县588个农户的调查数据研究发现:农户亲环境行为整体上并不积极,但农户更倾向于参与低成本的亲环境行为,而不是高成本的亲环境行为。信息源对于农户亲环境行为有促进作用,但目前电子信息源对农户亲环境行为的影响尚不显著。此外,与人际信息源相比,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尤其对高成本亲环境行为的影响更为显著。此外,生态认知在信息源对于农户亲环境行为的影响中发挥着中介作用。本研究对于丰富信息行为与农户的生态环境行为的理论认识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刘鸿武
高校的学科建设与智库建设是一体两面,可以统一起来。今日中国高校之所供给,与社会之所需求,存在着相当程度的不协调、不对称、不对路,这是高校智库建设受到国家鼓励与倡导的重要原因。强调高校建设智库功能,可以理解为高校的思想、知识、人才的“供结侧改革”,让高校提供给国家和社会的思想、知识、人才产品的结构与内容本身,能更好地、更直接地、更有效地适应和满足社会与国家的多方面需要。推进高校建设智库,不是说高校的功能与作用都要作智库转向,更不是忽视高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功能而都去做政策咨询与社会服务。高校的学科建设、思想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冯秀军
围绕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难题的破解,有"内因—微观"与"外因—宏观"两种主要思路,两者各有所长也各有偏失,前者或失之于微,后者或失之于空。"宏微断裂"、"内外分裂"是造成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难题的主要根源,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性视野为融通两者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整体性视野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坚持唯物史观的根本要求,也有着深厚的教育学根据。"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为整体性视野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和实效提升提供了重要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指导。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实效性 整体性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建平
当前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受到行政分割的制约日益明显,但在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的条件下,政府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依靠政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内在稳定性。政府间加强合作是推动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最佳选择,而区域整体性治理模式则是在我国现有体制下推动地方政府加强合作的有效途径,但要以建立科学的利益协调机制为前提条件。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简小鹰
本文从农业生产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自身的关系角度,对农业效益的目标体系进行了全新的诠释,同时,建立起农业中不同利益主体目标的关联。有机农业通过政府粮食安全目标、生产者生计安全目标和消费者食品安全目标的有机整合,最大限度地实现农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互间的均衡,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有机农业 目标体系 整体性 效益 安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媛媛
"科技创新第一动力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观点,它回应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新要求。整体性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特质,既是一种理论视域,也是发展的目标要求。立足社会发展需要的整体性视野审视"科技创新第一动力论",能够明确科技创新的历史坐标与时代内涵;着眼于科技发展需要的整体性考察"科技创新第一动力论",能够为新时代科技创新确立实践要求与前进方向。从整体性的理论视域与发展要求对"科技创新第一动力论"进行系统性诠释,既反映科学技术历史发展的必然过程、体现科学技术创新的规律性,又能够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科技创新 第一动力 整体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龙开胜
以获取建设用地空间为首要目标的集体建设用地指标交易制度如果不能促进农民收入增加,显然不利于这一制度的推行。通过构建集体建设用地指标交易与农民收入关系的整体框架,结合地票交易和宅基地置换等实践案例,分析指标交易能否增加农民收入的问题。结果表明,农民从指标效用价值收益中所获收入Ⅰ,以及指标交易对其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变所带来的收入Ⅱ,决定了农民收入变化效果。总体上,指标交易并不必然增加农民收入,而是在农民个体、区域和时期上呈现出分化,结果具有不确定性。围绕农民增收这一目标,今后集体建设用地指标交易需要从合理设置指标生产条件及交易方式、完善指标市场配置机制和收益分配规则、平衡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以及建立指...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定祥 李伶俐
本文通过对城镇化和农地非农化的秩序进行理论分析,论证了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在农地非农化中失灵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农地非农化中失地农民利益受损的制度根源,并提出了"市场+政府+民主协商制度"有机融合的准市场化配置的农地非农化机制和解决上述三个问题的政策组合,试图在改革现有农地制度的同时,在城镇化中建立一个农地适度非农化和失地农民利益保护的机制。
关键词:
城镇化 农地非农化 失地农民 利益保护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耿永志
农村社会领域的问题是动态的、复杂的,原有研究具有明显"碎片化"的倾向,研究农村社会治理需要一个更加广泛的研究视角,需要把农村社会治理放在一个综合的、动态的环境中来分析,需要把农村社会治理放在制度框架有机体中来分析。当前,"五位一体"的综合建设、"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基本制度、体制和机制之间的有机统一,为研究和分析农村社会治理问题提供了基本的整体性研究思路。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印子
以社会保障的实质性公平为基准,农村低保政策"走样"的机理在于:配额制主导的"社区瞄准"偏差和社会救助政策捆绑执行形成的福利叠加。基层政府以正式行政结构替代"简约治理"模式的整体性治理,有助于为低保审核提供统一标准,实现行政辖区范围内的程序性公平,但修正政策"走样"的中心工作机制因缺乏可持续性而无法维系社会有效性。为实现精准施保,社会救助制度的改革方向需要建立低保政策与专项社会救助政策之间的分类衔接机制,科学合理发挥村级组织的协助功能。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志伟 刘守英 周飞舟 贺照田 熊春文 狄金华
我们讨论相关的议题包含着我们对当下乡村以及乡村研究的某种忧虑和不安。它让我们反思,乡村的问题与乡村发展是否仅仅只是乡村的问题,或者仅仅只是一个局部的、区域性的议题。这种反思承载着我们对仅仅把乡村视为一个局部的议题感到不安。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令我们思考古人"小乱避城、大乱避乡"背后的蕴意。在城市风险加剧之际,我们需要重新评估乡村对于中国的意义与价值。
关键词:
整体性视野 工业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