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38)
- 2023(13943)
- 2022(11504)
- 2021(10737)
- 2020(8768)
- 2019(19699)
- 2018(19366)
- 2017(36396)
- 2016(19262)
- 2015(21373)
- 2014(20604)
- 2013(19831)
- 2012(18055)
- 2011(16315)
- 2010(16709)
- 2009(15755)
- 2008(14546)
- 2007(13007)
- 2006(11813)
- 2005(10482)
- 学科
- 济(68290)
- 经济(68196)
- 业(50222)
- 管理(49294)
- 企(37929)
- 企业(37929)
- 农(31879)
- 中国(27341)
- 融(26848)
- 金融(26839)
- 银(25170)
- 银行(25149)
- 行(24384)
- 方法(21436)
- 农业(21365)
- 地方(21171)
- 制(20462)
- 业经(20130)
- 财(19691)
- 数学(17891)
- 数学方法(17535)
- 学(14653)
- 体(14113)
- 理论(13881)
- 务(12061)
- 财务(12015)
- 财务管理(11987)
- 贸(11942)
- 贸易(11926)
- 易(11426)
- 机构
- 学院(253232)
- 大学(247520)
- 济(94498)
- 经济(91899)
- 管理(90533)
- 研究(86798)
- 理学(76537)
- 理学院(75611)
- 管理学(73960)
- 管理学院(73500)
- 中国(72562)
- 科学(52784)
- 京(52726)
- 农(47310)
- 财(47278)
- 所(42928)
- 中心(42778)
- 江(41104)
- 研究所(38642)
- 业大(37318)
- 范(36114)
- 财经(35961)
- 农业(35892)
- 师范(35726)
- 州(33493)
- 北京(32730)
- 经(32359)
- 院(31965)
- 技术(29599)
- 省(28833)
- 基金
- 项目(168134)
- 科学(130542)
- 研究(128503)
- 基金(117187)
- 家(101786)
- 国家(100807)
- 科学基金(85726)
- 社会(79358)
- 社会科(74688)
- 社会科学(74665)
- 省(69450)
- 基金项目(61402)
- 教育(59193)
- 划(56930)
- 编号(54997)
- 自然(52952)
- 自然科(51699)
- 自然科学(51683)
- 自然科学基金(50682)
- 资助(46652)
- 成果(46001)
- 课题(39526)
- 重点(38360)
- 发(38041)
- 创(35696)
- 部(35170)
- 创新(33307)
- 年(33266)
- 性(32867)
- 项目编号(32739)
共检索到4016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博
建立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的乡村治理体系是实现乡村治理有效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乡村善治和治理现代化的具体要求。从协同治理理论出发,以秦巴山区汉阴县T村的乡村治理为例,结合相应的案例对"三治合一"在基层的运作逻辑和形成机制进行了探析。发现在以自治为基础、法治为底线、德治为辅助的一体两翼式的乡村治理实践中,三者的有效结合促进了乡村治理现代化和善治格局的形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宋利珍 常庆瑞 方睿红
利用GPS定位,在陕西省汉阴县采集耕地表层土样(0~20 cm)1500个,应用经典统计学与地统计学方法,对汉阴县耕层土壤全氮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汉阴县土壤全氮的平均含量为1.20 g.kg-1,为中等偏上水平;土壤全氮的变异系数为0.31,为中等变异程度。通过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的半方差模型分析可得,汉阴县全氮含量空间变异以各向同性指数模型拟合效果最好,其块金系数为0.425,表明全氮空间变异主要是由结构性因素引起的。土壤全氮空间分布呈现中部高、东北和西南低的趋势,这主要受当地地形、土壤类型和施肥状况等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
全氮 空间变异 地统计学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颜锦江 蒋强 刘畅 宋聪敏 袁诗铭 丁香妮
由于交通不便和信息闭塞,山区扶贫是世界性难题。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大国,全国山区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70%,山区人口约占全国的50%,GDP却只占全国的30%。没有山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精准扶贫为山区小康吹响了奋进的号角。在精准扶贫模式下,扶贫需要针对最重要的贫困根源进行对症下药的帮扶。结合科技发展和互联网科技,提出智慧山村的新模式。智慧山村模式可以克服山区普遍存在的交通和信息障碍。结合四川秦巴山区的实际,提出了智慧山村在四川秦巴山区的实行思路。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赵健兵 吴平 郭华 朱泓宇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在绿色循环发展的导向下,重点就四川秦巴山区农林畜药业与二、三产业之间的联动策略、复合产业结构优化方法、产业空间布局方案以及保障机制等方面展开研究。针对秦巴山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和对策,最终有助于新型城镇化下秦巴山区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生态农业的顺利转型,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格局和社会民生、体现绿色低碳理念。
关键词:
农林畜药 产业融合 四川秦巴山区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胜坤 张毅 闫欣 牛利强 汪洋洋 曹娟
以2009年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和DEM数据为数据源,运用核密度估计、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空间变差函数等方法,从分布、规模和形状3方面对秦巴山区的竹溪县乡村聚落空间格局展开研究,并分析不同地形梯度下的乡村聚落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竹溪县乡村聚落为集群分布,拥有多条核密度高值分布带,表现出"中东部密集、北部次密集、南部密集程度较低"的特征;2乡村聚落用地规模普遍偏小,呈现出"北部较大,中、南部偏小"的分布格局;3乡村聚落斑块形状的不规则程度较高,总体上看,中部和南部聚落斑块的不规则程度高于北部。南—北方向上乡村聚落形态分布的均质性最佳,东—西和东南—西北方向上乡村聚落形态的差异程度相对较大;4地形位...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博 左停
本文从合作型反贫困理论视角出发探析了陕南秦巴山区以"公益岗位"为依托的"购买服务式"综合性扶贫治理模式的运行逻辑,并结合试点贫困村所设置的"公益岗位"案例,对此类扶贫开发模式所发挥的功能和呈现出的溢出效应进行了评述。"购买服务式"的综合性扶贫治理机制以国家力量主导、社会资本参与、科研机构实施第三方评估的模式来推行,此模式实现了扶贫开发与贫困地区农村社区建设、乡村治理、生态保护、社会保障、乡土知识传承的有效衔接,扶贫开发模式与扶贫治理主体实现了从传统单一型向现代多元化的过渡,对于脱贫攻坚阶段的扶贫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博 左停
本文从合作型反贫困理论视角出发探析了陕南秦巴山区以"公益岗位"为依托的"购买服务式"综合性扶贫治理模式的运行逻辑,并结合试点贫困村所设置的"公益岗位"案例,对此类扶贫开发模式所发挥的功能和呈现出的溢出效应进行了评述。"购买服务式"的综合性扶贫治理机制以国家力量主导、社会资本参与、科研机构实施第三方评估的模式来推行,此模式实现了扶贫开发与贫困地区农村社区建设、乡村治理、生态保护、社会保障、乡土知识传承的有效衔接,扶贫开发模式与扶贫治理主体实现了从传统单一型向现代多元化的过渡,对于脱贫攻坚阶段的扶贫开发具有一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姚建 王安 孙辉 徐瑞 王茜 王然
四川秦巴山区水资源丰富,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关系到区域可持续发展全局。对四川秦巴山区嘉陵江流域水质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对水环境质量时空分布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价;结合该地区城镇分布、工农业生产及布局,分析了地表水污染源及其对水质的影响,并从产业布局和调整、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水污染及治理监管等几个方面提出了保护区域水环境质量的综合对策,为秦巴山区绿色循环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蒋强 赵巍 阿周源源 刘影 刘心瑶 李梦月
水权交易是环境和资源管理改革的重要改革方向。中国水权交易正在加速展开,2014年我国在7个省区开展不同类型的水权试点工作。许多贫困山区是传统上的缺水地区或者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水权交易是否会加重这些贫困山区的缺水问题是一个尚未探讨的问题。对水权交易的国内外文献进行了总结,从4个方面:初级水权分配、水权交易制度设计、水权交易模型和市场主导者全面回顾了经验和教训。在此基础上,以四川秦巴山区为例子,提出了解决贫困山区的在水权交易中的困难建议。
关键词:
水权交易 水资源 分布 四川秦巴山区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陈艳秋 郭家秀 杨丹妮 尹华强
四川秦巴山区属国家生态保护区和限制开发区,工业发展水平处于初期向中期的过渡阶段,主要是初级加工为主的资源开发型产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较为薄弱,区域内未实现互联互通,服务能力不足。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程度不够,尚不能满足四川秦巴山区走工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需求。结合四川秦巴山区特有的条件,根据中共四川省委提出的连片开发、整体扶贫、精准扶贫的发展战略以及国家相关的政策,以全球视野、创新思维提出了"两化融合",以信息化发展带动工业转型升级,以工业化发展促进信息化进程,同步推进工业化发展与信息化发展,努力构建两化融合的现代产业发展体系,走工业绿色化、信息智能化的低碳发展道路。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邓坤
本文通过对四川省巴中市3县1区在2011年1季度~2014年2季度的面板数据,分析了涉农贷款这一主要金融扶贫惠农工具对当地农民收入的影响,发现涉农贷款占比增加并不能提高农民收入。另外,从构建的金融扶贫效率指标来看,农村企业组织贷款的扶贫效率在样本期内呈上升趋势。因此,可根据贫困地区实际经济情况和发展目标来引导涉农贷款的流向,有效发挥金融扶贫惠农的政策功能。
关键词:
金融扶贫 涉农贷款 惠农效率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俐伶 陈英 张仁陟
本文以陕西省平利县为研究实例,采取实地调查和历史数据对比等方法,在构建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测算出该县到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需求量为270.11 hm2,分析了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和土地复垦潜力,测算出该县到2020年农村建设用地的整治潜力达873.26 hm2,确定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规模和重点项目布局。结果表明,通过"挂钩",可以有效增加项目区的耕地面积,实现城乡建设用地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确保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既定目标的实现。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牛定炜 王录仓 严翠霞 刘海洋
伴随着智能手机在山区乡村的快速普及,使用短视频社交媒体已经成为村民重要的休闲方式,这促使乡村闲暇生活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产生了一系列变化。论文以秦巴山区的蒲陈村为例,采用统计分析、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对短视频社交媒体迅速发展背景下山区乡村闲暇生活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从时间维度来看,首先,使用短视频社交媒体造成乡村闲暇生活群体化的沉溺,村民绝大部分闲暇时间都被使用短视频占据;其次,由于短视频社交媒体的可选择性与可逆性,乡村的闲暇生活呈现舞台化的时间展演,真实的生活被在线重置;再次,由于内容制作与播放技术的变革,闲暇生活的时间被压缩,乡村生活的焦虑感增加。从空间维度来看,这种影响使得闲暇生活出现从“在场”到“缺场”,闲暇空间虚拟化;从“熟人圈”到“生人圈”,闲暇交际扩大化;从“群体”到“个体”,闲暇生活个体化等一系列空间转向。这种闲暇生活在时空上的变化,带来村庄发展凝聚力下降、责任伦理弱化、空间规划重整等一系列改变。研究对信息化背景下如何提升乡村发展内生动力,提高群众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苏冰涛 李松柏
利用问卷法对陕西秦巴山区5个县的生态贫民进行了调查,分析了目前"生态贫民"生计资本、教育与社会保障方面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现阶段,陕南秦巴山区"生态贫民"生计困境显著,生计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从"生态贫民"可持续生计影响因素出发,文章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角度提出了可持续生计系统构建方案,以从根本上推动陕南秦巴山区"生态贫民"可持续生计的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