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06)
- 2023(9613)
- 2022(7822)
- 2021(7651)
- 2020(5999)
- 2019(13713)
- 2018(13559)
- 2017(22727)
- 2016(14009)
- 2015(15793)
- 2014(15990)
- 2013(14392)
- 2012(13262)
- 2011(12156)
- 2010(12433)
- 2009(10513)
- 2008(10201)
- 2007(9444)
- 2006(8451)
- 2005(7736)
- 学科
- 济(37493)
- 经济(37445)
- 管理(28241)
- 教育(23711)
- 业(21954)
- 中国(19980)
- 企(16626)
- 企业(16626)
- 理论(14309)
- 农(13705)
- 教学(12730)
- 学(12054)
- 方法(11200)
- 地方(9947)
- 制(9807)
- 业经(9554)
- 财(9470)
- 数学(9174)
- 数学方法(8876)
- 农业(8869)
- 发(7917)
- 体(7737)
- 技术(7538)
- 学法(7512)
- 教学法(7512)
- 银(7201)
- 银行(7168)
- 行(6954)
- 融(6860)
- 金融(6853)
- 机构
- 学院(172258)
- 大学(170002)
- 研究(67260)
- 济(53899)
- 经济(52091)
- 管理(50745)
- 中国(43152)
- 理学(41955)
- 理学院(41265)
- 科学(40981)
- 管理学(40095)
- 管理学院(39730)
- 京(39562)
- 教育(36387)
- 范(35081)
- 师范(34773)
- 所(34358)
- 研究所(31229)
- 技术(31173)
- 江(30833)
- 农(30261)
- 中心(28817)
- 职业(28490)
- 师范大学(28149)
- 财(27363)
- 北京(25888)
- 院(25051)
- 业大(24699)
- 州(24070)
- 农业(23542)
- 基金
- 项目(110864)
- 研究(92478)
- 科学(86194)
- 基金(70878)
- 家(62120)
- 国家(61375)
- 教育(52952)
- 社会(51479)
- 科学基金(49772)
- 省(48142)
- 社会科(48123)
- 社会科学(48112)
- 编号(42752)
- 划(42339)
- 成果(38248)
- 课题(35540)
- 基金项目(35536)
- 年(30476)
- 自然(28879)
- 自然科(28183)
- 自然科学(28167)
- 资助(28072)
- 重点(27936)
- 自然科学基金(27591)
- 发(26467)
- 规划(25130)
- 部(25095)
- 项目编号(24852)
- 性(24345)
- 创(23784)
共检索到2886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海燕 王傲冰
随着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职业人力资本的职业角色、职业结构及能力素质面临着被调整和重构的挑战。如何培养出适应现代智能经济体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当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面临的新命题。基于此",一体三面"人才培养逻辑框架,根据产业智能化升级的新场域和新需求,从职业性、社会性和个性化三个维度重塑职业人力资本的知识边界、能力体系及个体素质,以提升其职业胜任力、幸福感及创新创造能力,使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更具针对性、前瞻性和可持续性。
关键词:
一体三面 高职教育 人工智能 人才培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唐亚南 吴南中
随着时代的变革与发展,当前高职教师理论与实践分离的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构建普通本科学校、高职院校和企业一体化培养的空间是解决当前高职教师培养过程中理论与实践分离的重要举措。第三空间所体现出的流动性与融合性为高职教师的培养提供了新的改革方向,但第三空间的可执行性需借助场域客体、实践主体与活动载体来实现,如此可以有效促进高职教师专业实践第三空间的运行。在构建高职教师专业实践第三空间的过程中,要通过建立伙伴关系促进培养目标的协同;要建立多样化的交流学习平台,并且利用第三空间的跨界性,促进校企双向流动及知识的创新和迁移;要强化合作制度保障,将教师到企业实践的活动落到实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南旭光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记录人类社会活动和行为实践的大数据与教育领域的深度融合应用必将驱动现代职业教育发生巨大变革,主要表现为变革教育理念及模式、助力教学改革与创新、优化教学诊断与评价、优化培养结构与质素等,这正是大数据驱动人才培养的价值逻辑。职业院校应遵循这些逻辑,围绕构建互联互通的大数据集成共享机制、设计大数据支撑的人才培养框架体系、实施常态化全视域的大数据监测评估、开展数据驱动的学习行为分析与干预、推进基于大数据的专业交叉融合创新、提升运用大数据驱动院校治理的能力等方面,设计大数据驱动人才培养创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董宁然
区域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有机衔接模式是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形势下的探索与改革。以浙江为例,梳理区域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的政策源流与内涵演进,以技术哲学视域下的技术生存、技术知识与技术进步三个维度审视有机衔接模式的生成逻辑。以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标准制定、课程结构设计、师资协作共研、监控机制建立四个方面为行动路向,构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符合区域产业结构、整合区域人才资源、契合区域动态均衡的有机衔接模式。
关键词:
区域 中高职一体化 人才培养 衔接模式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常进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快,对技能型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不仅是助推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关键支撑,还是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提升职教学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具体而言,技能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要以培养技艺精湛的“职业人”为起点逻辑,以培养爱岗敬业的“社会人”为层进逻辑,以培养综合拔尖的“创新人”为集成逻辑。基于此,应通过建立“多元分类”的人才培养目标、设计“个性灵活”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包容开放”的人才评价体系等助推技能型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壮国桢
当前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存在培养目标定位高与生源学业基础差、培养方案单一与学生诉求多样、培养方式"学问化"与学生智能多元化、评价方式"外显"与学生优点"内隐"等错位现象。学生入学条件降低、政策举措执行不到位、培养质量缺乏社会认同等是造成错位的主要原因。办学理念与生源实际、培养方案与学生诉求、培养过程与学生智能特点、质量认同与学生发展的有效对接是实现突围的主要路径。
关键词:
高职教育 人才培养 错位 对接 策略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姜大源
令人非常欣喜的是,张健先生的又一力作《高等职业教育整合论》终于杀青。这一力作的关键词,或者说是核心概念,就在于"整合"二字。高等职业教育的整合源于何方?整合又如何进行?这大概是读者最为关心的两个问题。我以为,"整合"二字的逻辑起点,在于作者对职业教育本质的深刻把握。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本质区别,就在于职业教育是一个跨界的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一个层次,也必然遵循职业教育这一"跨界"的本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治国
我国法律高职教育发展迅速,但存在人才培养目标与就业衔接机制不畅、师资力量薄弱、实践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应充分考虑高职教育属性、人才培养目标、法律职业要求等因素,并借鉴国外法律人才培养先进经验,构建"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岗位技能训练"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法律 高等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檀祝平 胡彩霞 任爱珍
现代职教体系的构建不仅仅局限在"体系构建"层面,更应注重"现代性"内涵。而就高职人才培养来说,已经迈进了"后示范"时期,高职教育发展必须坚持顶层设计,综合治理,在体系构建、培养目标、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学改革、学生管理、社会服务等层面拓宽高职人才培养内涵,"一体化"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和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贤彬 王学东 路建彩
针对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学习与工作二元割裂等问题,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建设思路,创建"三横三纵逻辑关系矩阵"理论模型,并把该矩阵模型作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与实施的依据,其中纵向三要素以工作任务为载体逐级递进,包括理实一体化课程、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横向三要素根据纵向三要素的实施要求,提供支撑和保障,包括教学团队、教学条件、机制与制度。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方案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王廷惠 李娜
作为我国开放水平最高、市场活力最强、经济发展质量最高的区域,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一体化建设对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具有示范引领作用,有助于战略支撑新发展格局、示范高质量发展和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一体化建设,要厘清当前所面临的空间“边界效应”凸显导致的产业分工协同不足、制度差异挑战导致的制度创新不足、规则衔接与机制对接不畅等多重挑战,以优化空间格局(有序建设大湾区市场一体化的空间圈层与空间扩展、加快推进大湾区市场一体化的空间梯次)为战略重点,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基础上,更好发挥政府顶层设计、空间规划、制度创新、机制完善等方面作用,形成空间格局优化、制度创新、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的合力,成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空间和时间上的突破口。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丁金昌
从技术型人才培养角度阐述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高职院校以培养较低层级的技术型人才为目标,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模式,构建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建立"三个课堂"有机结合的育人体系,建设适合于技术型人才培养的保障条件等路径,以实现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技术型人才 路径选择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念潮旭
"3+4"中本贯通培养作为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有益探索和实践创新。福建省提出开展"3+4"中本贯通培养试点,对于推动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双向沟通,提高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构建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服务新时代新福建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一种改革,必须认真审视和重视其面临的实践矛盾,以理性路径化解实践障碍,推动政策有效实施。
关键词:
“3+4”中本贯通 人才培养 职业教育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苏晓明 张成萍
高职教育改革和管理模式创新是各高职院校共同关心的热点话题。高职院校在改革和发展中,要紧紧抓住人才培养这个核心,主动适应学校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与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使学校内部诸工作单元形成有机的整体。
关键词:
高职教育 人才培养 质量保障体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桂云 王明明
地方本科高校应以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以内融外协为导向,革新培养模式;以能力与素养融合发展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以双创能力与专业能力融会贯通为导向,优化实践教学体系;以双聘双岗、交融互动为导向建设师资队伍,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
关键词:
地方本科高校 应用型人才 应用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