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41)
- 2023(2182)
- 2022(1877)
- 2021(1963)
- 2020(1390)
- 2019(3270)
- 2018(3045)
- 2017(4976)
- 2016(3164)
- 2015(3797)
- 2014(3705)
- 2013(3322)
- 2012(2903)
- 2011(2698)
- 2010(2740)
- 2009(2228)
- 2008(2336)
- 2007(2049)
- 2006(1827)
- 2005(1564)
- 学科
- 济(8892)
- 经济(8887)
- 管理(5468)
- 业(5348)
- 教学(4704)
- 理论(4313)
- 企(4278)
- 企业(4278)
- 教育(3963)
- 学法(3376)
- 教学法(3376)
- 学理(3101)
- 学理论(3101)
- 中国(3011)
- 方法(2960)
- 农(2918)
- 数学(2584)
- 数学方法(2486)
- 业经(2459)
- 研究(2349)
- 学(2342)
- 地方(2238)
- 财(1942)
- 农业(1924)
- 制(1683)
- 务(1529)
- 财务(1521)
- 财务管理(1521)
- 关系(1515)
- 发(1506)
- 机构
- 学院(41041)
- 大学(39503)
- 研究(16070)
- 济(11306)
- 科学(11138)
- 管理(10947)
- 经济(10874)
- 农(9855)
- 中国(9769)
- 理学(9282)
- 理学院(9133)
- 所(8885)
- 京(8768)
- 管理学(8741)
- 管理学院(8677)
- 技术(8252)
- 研究所(8179)
- 农业(7893)
- 业大(7550)
- 范(7052)
- 师范(6942)
- 江(6781)
- 中心(6657)
- 职业(6568)
- 教育(6275)
- 院(6086)
- 北京(5661)
- 州(5514)
- 省(5412)
- 师范大学(5336)
共检索到647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旭 张延龙 牛立新 阎林茂 陈明月
【目的】探讨以小麦秸秆、玉米秸秆、玉米芯作为‘西伯利亚’百合栽培基质的可行性,筛选符合‘西伯利亚’百合可再生栽培要求的配方基质。【方法】以小麦秸秆、玉米秸秆、玉米芯为材料,组合配制18种百合栽培配方基质,测定其理化指标。以‘西伯利亚’百合为试材,在温室中用配制的18种配方基质对试材进行箱式栽培,以V(泥炭)∶V(珍珠岩)=1∶1的基质为对照,测定不同配方基质中百合的株高、蕾长、花量、花梗长度、切花质量、生物量等指标,用隶属函数值对百合的生长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优选配方基质,并对优选出的配方基质进行成本核算。【结果】配制的18种配方基质的理化指标均在适合百合生长的范围内。配方基质2(V(小麦秸秆)...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任爽英 刘春 冯冰 黄璐 董丽
以目前国内百合切花生产上常用的基质(V(泥炭)∶V(珍珠岩)=7∶3)为对照,以环保可再生的农林废弃物椰糠等为原料,筛选适合东方百合‘Sorbonne’切花生产的无土栽培基质,以期减少或完全替代泥炭的应用。结果表明,基质3(V(泥炭)∶V(蛭石)∶V(珍珠岩)∶V(麦秆)=5∶1∶2∶2)、基质4(V(泥炭)∶V(河砂)∶V(珍珠岩)∶V(玉米秆)=4∶1∶2∶3)和基质5(V(椰糠)∶V(蛭石)∶V(河砂)∶V(珍珠岩)=3∶2∶3∶2)的理化性质各项指标均在无土栽培基质的理想范围内,以其栽培的切花,在株高、叶片数、花蕾大小、根系发育、生物量积累以及切花的采后品质等方面,综合评价均优于对照,...
关键词:
百合 基质 生长发育 泥炭替代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任爽英 刘春 董丽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定了生长在常用无土栽培基质(C)和新型泥炭替代基质(A)中百合Sor-bonne叶片的光合日变化和光响应曲线及相关叶片质量参数。栽培于这2种基质中的百合Sorbonne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现一致的单峰曲线,且峰值出现在9:00。两种基质中生长的百合叶片光响应曲线近似一致,替代基质和常用基质中叶片的光补偿点分别是12,20μmol/(m2.s);光饱和点分别为272,242μmol/(m2.s);最大净光合速率分别为5.95,5.77μmol/(m2.s);暗呼吸速率分别为0.247 4,0.537 2μmol/(m2.s),且栽培于替代基质中的叶片在光饱和...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胜君 范雯萱 张云程 王蓬锴 陈建华 李彪
为了探明粉花西伯利亚杏呈色机理,为花色变异的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以粉花西伯利亚杏为试验材料,以白花西伯利亚杏为对照,对4个时期花瓣的花色参数、细胞液pH值、色素含量、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及保护酶活性等指标进行测定,分析花色变化与各影响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开花过程中,粉花花瓣明度L*值与红度a*值变化趋势相反。粉花花瓣细胞液pH值持续升高,在花后11 d和19 d极显著低于白花花瓣。粉花花瓣花青素和叶绿素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同时伴随着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降低,各时期色素含量不同程度高于白花花瓣。开花阶段粉花花瓣与白花花瓣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SOD酶活性、POD酶活性与CAT酶活性变化趋势一致,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趋势相反,粉花花瓣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各时期含量均极显著低于白花花瓣。相关性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表明,花青素是影响粉花花瓣呈色的关键色素,可溶性糖含量与花青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可溶性蛋白、细胞液pH值、CAT酶活性与花青素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研究表明,花青素为影响粉花西伯利亚杏花色的主要因子,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细胞液pH值、CAT酶活性等物质通过参与花瓣着色相关生理过程改变花青素含量,影响花色变化。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黄宁宇 程起群 高露娇 么宗利 夏连军
在90d的饲养实验中,研究了集约化室内储水池养殖条件下,流速和温度对西伯利亚鲟幼鱼生长的影响。按照流速,实验鱼分为4组:即流速分别为V1组(0.12m.s-1),V2组(0.16m.s-1),V3组(0.20m.s-1),和V4组(0.5h流速为0.20m.s-1,0.5h流速为0的间隙式水流组)。水温在13.8~24.7℃变化。在16.7~22.5℃的温度段内,随着流速增大,幼鱼的最终体重、体长、生长效率、净增重、每日生长率及日增重等指标均逐渐增大,饵料系数逐渐降低,其中西伯利亚鲟鱼的生长效率(GE)与流速(V)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其关系式为GE=52.5V+69.567(R2=0.997...
关键词:
西伯利亚鲟 生长 集约化养殖 流速 温度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宋超 庄平 章龙珍 张涛
实验所用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为全人工繁殖所得的幼鱼,其初始体长为(7.04±0.32)cm,初始体重为(4.54±1.80)g,实验周期35 d。实验设计了5个温度处理组,水温分别为12℃、17℃、22℃、27℃和32℃。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水温环境条件下的幼鱼具有不同的生长速度。用指数方程[W=b×exp(a d)]分别对不同温度条件下生长的西伯利亚鲟的体重生长进行拟合,12℃、17℃、22℃、27℃和32℃不同温度下体重的生长系数a值依次为:0.037、0.057、0.061、0.050、0.020,养殖在22℃温度条件下的西伯利亚鲟幼鱼的体重生长系数最大,而32℃温...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朱礼明 黎梦娟 张景波 杨秀艳 成铁龙
[目的]为了解西伯利亚白刺(Nitraria sibirica Pall)基本基因组信息,如基因组大小、复杂程度等特征。[方法] (1)以西伯利亚白刺的幼苗嫩叶为材料,以番茄为标定,用解离液mG解离叶片后,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悬液,收集细胞并计算西伯利亚白刺的C值。(2)通过构建小片段文库,进行Illumina HiSeq测序并分析测序结果,预估其基因组大小、GC含量、杂合率、重复序列比例等,使用MISA脚本对过滤后数据进行SSR位点分析。[结果]西伯利亚白刺预估全基因组大小为526.30 Mbp,基因组GC含量为36.78%,基因组杂合率为0.90%,重复序列比例为55.39%。对测序数据进行SSR位点标记,共得到521 125个SSR位点,其中,单核苷酸重复为342 883个,占总SSR位点的65.80%。[结论]由各项分析指标推测西伯利亚白刺为复杂基因组,可以采用二代Illumina与三代PacBio测序辅以Hi-C技术联合分析,有利于西伯利亚白刺基因组的组装及基因图谱的获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尹明宇 朱绪春 刘慧敏 柳江群 乌云塔娜
【目的】明确西伯利亚杏(Armeniaca sibirica(L.)Lam)花表型性状、花粉特性、雌蕊发育程度的变异特点和规律。【方法】以从13个种源地共筛选出的256份种质资源为材料,对西伯利亚杏的花数量性状(花长、花冠径、花瓣长、花瓣宽、雄蕊个数、雄蕊长、雌蕊长、花粉量、花粉活力)和质量性状(花瓣颜色、花萼颜色、花瓣形状、花瓣状态、花瓣类别)以及雌蕊发育程度进行调查,了解花数量性状变异规律,并对花表型性状与花粉特性以及雌蕊发育程度与坐果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西伯利亚杏花数量性状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章龙珍 陈宁宁 张涛 宋超 赵峰 刘鉴毅
研究了人工养殖条件下2龄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消化酶活性及分布特征。通过对5种消化器官(胃、肝脏、幽门盲囊、十二指肠、瓣肠)中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3种消化酶活性的测定,结果发现,幽门盲囊、十二指肠、瓣肠是淀粉酶的主要分泌器官,淀粉酶活性在幽门盲囊中最高,其次是十二指肠,幽门盲囊和十二指肠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瓣肠(p<0.05);胃和肝脏淀粉酶活性极低,与幽门盲囊、十二指肠、瓣肠有显著性差异(p<0.05)。胃和瓣肠是蛋白酶分泌主要器官,胃中蛋白酶活性最高,其次是瓣肠,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幽门盲囊、十二指肠和肝脏蛋白酶活性显著...
关键词:
西伯利亚鲟 消化器官 消化酶 消化道指数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曲秋芝 高艳丽
取7龄西伯利亚鲟(AcipenserbaeriBrandt),第1次产卵前4个月,放入2组不同温度的水池中越冬,Ⅰ组水温13~14℃;Ⅱ组7~8℃。每组4尾雌鱼,6尾雄鱼。催产前水温升至15~16℃,人工催产结果,Ⅰ组1尾雌鱼排卵和2尾雄鱼排精,Ⅱ组3尾雌鱼排卵,5尾雄鱼排精;雌鱼排卵全部采用输卵管切割手术取卵,获得成熟卵3.26kg,共计21.5×104粒;用“半干法”授精,获受精卵19.11×104粒,受精率86.7%~95.6%;孵出鱼苗12.5×104尾,孵化率40%~68.9%。结果说明,在人工培育条件下,西伯利亚鲟能够成熟并成功地进行人工繁殖;产前培育温度变化对西伯利亚鲟性腺发育和...
关键词:
西伯利亚鲟 人工繁殖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洪玉 夏磊 彭翔 刘晓勇 赵明军 齐茜
选择规格相近[体重(8.41±0.82)g,体长(10.12±0.44)cm]的西伯利亚鲟鱼225尾,分为3组,每组3个平行,分别用8%(对照组)、12%(中脂组)、16%(高脂组)油脂含量的饲料投喂。养殖42 d后,测定体长、体重,尾静脉取血,解剖。通过生长指标、生理生化指标及肝脏组织切片观察等评价建模是否成功。结果表明,高脂组生长最快,终末体长、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和中脂组(P<0.05),肝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和中脂组(P0.05);高脂组血清AST、ALT及TC、T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肝脏TG显著高于中脂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肝脏呈暗红...
关键词:
鲟鱼 脂肪肝 高脂饲料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黄宁宇 夏连军 么宗利 周凯 高露姣 庄平
对西伯利亚鲟鱼在我国西部甘肃省酒泉市海马泉的驯养及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平均体长220 mm、平均体重25 g的西伯利亚鲟鱼经180 d培育后,平均体长达到547 mm,日均增长1.79 mm,瞬时增长率平均0.498%;水温在16.7~24.7℃时,瞬时增长率保持在0.8%以上,水温19.9℃时,瞬时增长率为最高1.462%;平均体重达649 g,日均增重3.49 g,瞬时增重率平均1.81%;水温在16.7~24.7℃时,瞬时增重率保持在3%以上,水温20.6℃时,瞬时增重率为最高4.51%。拟合1龄西伯利亚鲟鱼体长与体重的关系为:W=0.000 4L3.5936(r2=0.998)其中b大...
关键词:
西伯利亚鲟鱼 回归生物学 最适生长温度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孙永玉 昝少军 徐永艳 罗长维 李昆
通过对齿瓣石斛栽培基质和栽培方式的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栽培基质中,树皮∶苔藓(1∶1)中新枝数最多,树皮中枝条生长最好,树皮∶锯末∶羊粪(5∶3∶2)中产量最高;(2)不同栽培方式中直立捆绑产量最高。因此在齿瓣石斛生产中宜选择树皮基质和直立捆绑栽培方式。
关键词:
齿瓣石斛 栽培基质 栽培方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超 董然 顾德峰 黄祥童 严海燕 包文慧 潘兰慧
【目的】筛选对开蕨组培苗的适宜栽培基质,为其推广栽培提供技术指导。【方法】以3年生对开蕨组培苗为试材,在以草炭、山皮土、园土、菌渣和珍珠岩为材料按照不同比例配制的7种栽培基质[T1(CK1):草炭;T2(CK2):山皮土;T3:V(园土)∶V(草炭)=2∶1;T4:V(园土)∶V(山皮土)=2∶1;T5:V(园土)∶V(山皮土)∶V(菌渣)=2∶1∶1;T6:V(草炭)∶V(山皮土)∶V(菌渣)=2∶1∶1;T7:V(草炭)∶V(珍珠岩)∶V(菌渣)=2∶1∶1]中进行试验,从植株的形态、生理和光合特性3个方面选取9项指标(株高、冠幅、单叶面积、新增叶片数、新增带孢子囊叶片数、比叶质量、叶绿素...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赵仲孟 张露 赵瀚 黄志鹏 柯红雨 段元亮 李强 周剑
通过对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及其杂交种(西伯利亚鲟♀×施氏鲟♂Acipenser baerii♀ × A. schrenckii♂)的肌肉常规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同时进行氨基酸和脂肪酸的测定,从而对3种鲟鱼营养品质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除水分含量外,杂交种肌肉中粗灰分、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均高于其亲本西伯利亚鲟和施氏鲟,但均未达到显著差异(P>0.05);在3种鲟鱼肌肉中共检测出16种氨基酸,其中包括7种必需氨基酸和4种鲜味氨基酸,杂交种(西伯利亚鲟♀×施氏鲟♂)肌肉中的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以及鲜味氨基酸总量均高于其亲本西伯利亚鲟和施氏鲟。根据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3种鲟鱼肌肉中第一限制氨基酸均为蛋氨酸+胱氨酸;第二限制氨基酸均为缬氨酸。另外,在杂交种肌肉中检测出亲本含有的18种脂肪酸外,还另外检测出4种脂肪酸,且杂交种肌肉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显著高于亲本(P<0.05)。在3种鲟鱼肌肉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的分别为棕榈酸(C16:0)、油酸(C18:1n9c)和亚油酸(C18:2n6c)。研究表明,杂交种相比于亲本具有更高的食用价值和营养价值,从而具有更明显的生产优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