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82)
- 2023(2161)
- 2022(1853)
- 2021(1713)
- 2020(1528)
- 2019(3372)
- 2018(3308)
- 2017(5795)
- 2016(3416)
- 2015(3925)
- 2014(3727)
- 2013(3819)
- 2012(3740)
- 2011(3476)
- 2010(3387)
- 2009(3146)
- 2008(3036)
- 2007(2794)
- 2006(2508)
- 2005(2347)
- 学科
- 济(11152)
- 经济(11133)
- 管理(7117)
- 业(6502)
- 学(5429)
- 企(5273)
- 企业(5273)
- 方法(4720)
- 数学(4006)
- 数学方法(3922)
- 中国(3195)
- 农(3083)
- 财(2785)
- 贸(2665)
- 贸易(2664)
- 易(2603)
- 业经(2360)
- 制(2312)
- 地方(2284)
- 农业(2041)
- 水产(2011)
- 理论(1993)
- 动物(1769)
- 融(1765)
- 及其(1764)
- 金融(1764)
- 和(1759)
- 银(1632)
- 体(1615)
- 银行(1599)
- 机构
- 大学(50648)
- 学院(49359)
- 研究(24201)
- 科学(19002)
- 农(18631)
- 中国(16427)
- 济(15991)
- 经济(15588)
- 农业(15290)
- 所(14936)
- 研究所(13955)
- 管理(13399)
- 业大(12847)
- 京(12152)
- 理学(11162)
- 理学院(10944)
- 管理学(10490)
- 管理学院(10433)
- 省(10210)
- 室(9871)
- 中心(9860)
- 农业大学(9497)
- 实验(9126)
- 业(9065)
- 院(8918)
- 实验室(8781)
- 重点(8409)
- 江(8405)
- 科学院(8321)
- 技术(7757)
共检索到799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黄春辉 俞波 苏俊 舒群 滕元文
【目的】研究两个不同遗传背景的红皮砂梨品种在其着色过程中色素的变化与相关酶活性及糖积累的关系,旨在了解砂梨果实着色的一般规律。【方法】选择两个云南地区主栽的红皮砂梨品种‘美人酥’和‘云红梨1号’,系统研究果实整个生长发育过程果皮中花青苷、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类黄酮、总酚等色素含量和花青苷积累相关的酶活性,以及果肉中糖含量的变化。花青苷含量采用pH示差检测法测定,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类黄酮和总酚含量采用比色法测定。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采用比色法测定,类黄酮半乳糖苷转移酶(UFGT)活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糖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在果实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两个品种呈现了相...
关键词:
红皮砂梨 花青苷 果实着色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肖长城 张绍铃 胡红菊 田瑞 吴俊 杨志军 马翠云
以‘云红梨2号’为试材,研究套袋、外源5-氨基乙酰丙酸(ALA)处理对果皮花色素苷含量、花色苷合成关键酶活性、可溶性总糖含量以及内源ALA含量变化的影响,并探讨果皮花色素苷含量与酶活性及可溶性总糖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果实着色初期,套袋和外源ALA处理均有明显的促进果皮着色的效果,且两者共同处理促进作用更为显著;随着果实接近成熟,花色素苷含量有所下降。在正常光照情况下,果实摘袋后5 d左右对促进着色效果较好。相关性分析表明,套袋处理的果皮花色素苷含量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显著相关;不同处理及对照果皮花色素苷含量均与类黄酮3-O-葡萄糖基转移酶(UFGT)活性显著相关,但与果实可溶性总...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惠伟 牛瑞雪 宋要强 李德英
【目的】探讨1-MCP和DPA对砀山酥梨黑皮病的抑制效果及其可能的机理,为梨的黑皮病控制提供技术参考和理论依据。【方法】以砀山酥梨为材料,在果实冷藏(2±0.5℃)前,分别采用1000μL.L-1、2000μL.L-1的DPA溶液浸泡1min和0.5μL.L-1的l-MCP气体处理12h,定期对果实部分采后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并在贮藏末期对其黑皮病发病情况进行观察统计。【结果】1000μL.L-1、2000μL.L-1的DPA溶液和0.5μL.L-11-MCP处理,显著地抑制了果皮α-法尼烯、共轭三烯、总酚、MDA的含量、细胞膜透性的增加和PPO活性的升高,并极其显著地抑制了果实在贮藏期黑皮病的...
关键词:
1-MCP DPA 砀山酥梨 黑皮病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丽梅 关军锋 何近刚
以南水梨果实为试材,分别研究了1-MCP处理对市售白袋和绿袋包装果实的冷藏期和货架期贮藏的果肉硬度、可溶性固形物(TSS)、可滴定酸含量和细胞膜相对透性以及果心褐变、果实腐烂和果柄保鲜的影响。结果表明:1-MCP处理在贮藏前期对南水梨的硬度和酸含量有一定的保持作用,抑制果肉细胞膜透性升高,抑制了TSS升高,有利于果柄保鲜,抑制了果心褐变,但对腐烂无明显作用。白袋的保鲜效果优于绿袋。
关键词:
1-MCP处理 MA包装 南水梨 贮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朱克花 杨震峰 陆胜民 陈伟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臭氧水处理对黄花梨整果和鲜切片贮藏品质和生理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2.5和5mg·L-1臭氧水和蒸馏水处理黄花梨整果和鲜切片,定期测定贮藏期间两者的生理和品质变化。【结果】黄花梨整果和鲜切片的呼吸强度和内源乙烯释放均呈峰形变化。臭氧处理可显著抑制整果和鲜切片的呼吸强度和内源乙烯释放,但对跃变高峰的出现时间没有影响;显著抑制果实细胞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的增加和相对电导率的上升,维持细胞膜的完整性;显著降低整果及其鲜切片褐变指数;延缓果实可溶性固形物(TSS)、可滴定酸(TA)和维生素C(Vc)含量的下降,从而维持较高的贮藏品质。【结论】臭氧处理对黄花梨果实及其鲜切片具...
关键词:
黄花梨 鲜切 臭氧 品质 生理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朋飞 骆世超 许佩轩 孙晓峰 徐伟敏 马辉 许建锋 张海霞
为探究褪黑素在维持采后梨果实品质方面的潜力,为采后梨贮藏保鲜技术研发提供参考,以成熟期采收的新梨7号梨果实为试材,分别用0(对照),0.02,0.20,1.00 mmol/L的褪黑素溶液浸泡2,4,8,12,24 h后取样,测定了各处理对采后梨果实内在品质、细胞壁裂解相关酶活性、抗氧化相关酶活性及果皮与果肉内源褪黑素和水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用0.02,0.20,1.00 mmol/L褪黑素浸泡梨果实8 h,梨果实的硬度分别为38.51,42.79,40.95 N/cm~2,乙烯释放速率分别比对照下降了66%,70%,71%;用0.20 mmol/L褪黑素浸泡梨果实8 h,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为94 g/L,显著高于对照组(80.2 g/L),为对照组的1.17倍,果实的可滴定酸(TAC)为1.013 g/L,也显著高于对照组(0.90 g/L),为对照组的1.13倍;此外,外源褪黑素处理显著提高了采后梨果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显著降低了采后梨果实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果胶甲酯酶(PME)、脂氧合酶(LOX)酶活性,同时提高了果皮内源褪黑素和果实内源水杨酸含量。综上,用0.20 mmol/L褪黑素溶液浸泡处理梨果实8 h,梨果实品质较好、细胞壁裂解相关酶活性较低、抗氧化酶活性较高、果实内源褪黑素和水杨酸含量较高,维持采后梨果实品质的潜力最大。
关键词:
梨 果实品质 酶活性 褪黑素 保鲜潜力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田改妮 饶景萍 张举印 董晓庆 王慎谦
【目的】研究1-甲基环丙烯(1-MCP)对不同采收期砀山酥梨黑皮病发病情况的影响。【方法】以砀山酥梨(Dangshansu pear)为试材,对不同采收期(采收期Ⅰ:果实未成熟,为当地大量采收期;采收期Ⅱ:当地适宜采收期)的砀山酥梨果实,用1.0μg/L1-MCP密闭处理24h后进行冷藏及常温贮藏,以未经1-MCP处理的果实为对照,测定果实贮藏期间的α-法尼烯、共轭三烯含量及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速率,并观察统计果实黑皮病的发生率和黑皮指数。【结果】采收期Ⅰ的对照果实黑皮病发病时间较早,黑皮发生率和黑皮指数均较高;同一采收期,1.0μg/L1-MCP处理能推迟砀山酥梨果实黑皮病发生的时间,降低黑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刚波 樊继德 赵林 张婷 张梅 杨艳 杨峰
【目的】比较研究追施不同质量浓度叶面钾肥对早熟砂梨果实生长发育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该试验以早熟砂梨‘翠冠’和‘苏翠1号’为研究试材,分别在2个品种果实生长周期内追施0.5(T1)、1.5(T2)和2.5 g·L(-1)(T3)叶面钾肥。【结果】(1)T2和T3质量浓度追施钾肥,尤其是T2处理早熟砂梨果实纵横径生长速度高,单果重总体较大,‘翠冠’T2处理后的果实纵横径、单果重分别显著高于T1处理8.46%、5.27%、28.51%,‘苏翠1号’T2处理分别显著高于T1处理9.88%、5.28%、3
关键词:
钾肥 早熟砂梨 发育 品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小阳 李玲 史宏伟 蔡永萍
This study used 40-year-old Pyrus bretschneideri cv. Dangshan Su pear trees in Dangshan County, Anhui Province as experimental materials. Four positions at the crown of the pear tree with different light intensity were observed, including the south exterior and interior and the north exterior and in...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叶素银 徐阳春 董彩霞
[目的]探究钙、硅叶面肥对‘黄冠’梨果实发育过程中果实抗性的影响,为缓减‘黄冠’梨果面褐斑病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盆栽4年生‘黄冠’梨为试材,在幼果期和膨大期分别喷施钙肥、硅肥及其配施,研究其对果实发育期间生理生化变化的影响,并调查田间12年生‘黄冠’梨成熟期果实品质及褐斑病发病率受此施肥方式的影响。[结果]随着果实的生长发育,钙、硅配施处理膨大期(花后100 d)果肉细胞壁水解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成熟期(花后125 d)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和纤维素酶(Cx)活性分别比对照低25.3%和50.1%;果肉中原果胶(PP)含量在果实膨大期和成熟期分别比对照高41.4%和40.7%,而可...
关键词:
‘黄冠’梨 果面褐斑病 钙肥 硅肥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许靖诗 乌云塔娜 王广军
对内蒙古和黑龙江的5个野生秋子梨群体的100个单株的果实性状变异程度,变异类型,果实形态的地理变异,果实和花性状指标与海拔高度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以揭示我国野生秋子梨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与环境的关系,为我国野生秋子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野生秋子梨果型小于栽培梨,在野生秋子梨果实性状指标中果柄长的变异程度最大,变异系数为23.26%;根据野生秋子梨果实的性状指标可以将野生秋梨分为‘红罐梨’、‘大苹果梨’、‘小扣罐梨’、‘红焦梨’、‘小红焦梨’、‘黄罐梨’、‘短把黄罐梨’、‘长把黄罐梨’、‘圆通梨’、‘小罐梨’;根据果实纵径/横径分为苹果型(果实的纵径/横径为0.9-1)和梨...
关键词:
中国野生秋子梨 果实 形态变异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罗蕊 张杰 柳明娟 姬谦龙 姚允聪
【目的】探讨梨果实源营养液的制作方法及喷施营养液对梨树叶片光合特性和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以黄金梨树生理落果和人工疏除的果实为原料,研究不同的糖量、水量、果实粉碎状态、有无氧发酵和发酵时间等条件,对成品发酵液营养成分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两年生黄金梨幼树和15年生成年树为试材,设置叶面喷施500倍(Tr1)、200倍(Tr2)、0倍(Tr3、CK)上述营养液为处理,比较不同处理下果树叶片中矿质元素含量、叶片光合特性和果实品质的差异。【结果】制作梨果实源营养液的最佳原料配方为:梨幼果:酵素:红糖:水=50:1:10:35(质量比),最佳发酵条件为果实浆状、有氧条件,室温25—28℃发酵30—4...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陶星宇 刘若南 焦玉茹 袁凯莉 潘琦 张绍铃 陶书田
[目的]本文旨在对前酪氨酸脱水酶(ADT)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分析其进化过程、基因结构、保守功能域、共线性关系和表达特性,并对梨ADT在石细胞形成过程中的功能进行初步验证。[方法]基于已公布的20个物种全基因组数据,采用BLASTp和Hmmer结合的方法进行成员鉴定,通过多种生物信息学手段分析序列。利用转录组数据和RT-qPCR检测梨ADT成员在果实发育中各个阶段的表达模式。利用农杆菌介导的瞬时转化法在梨幼果中过量表达PbADT1基因,通过间苯三酚染色观察幼果石细胞团分布,并测定木质素含量及其通路基因的表达量。[结果]在20个物种中共鉴定了113个ADT家族成员。通过系统进化树将家族成员分为4个亚组,6个水生藻类中都仅有1个ADT基因被鉴定,随后进化出的陆生植物中ADT基因家族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扩张。梨果实发育的转录组数据表明,多个ADT基因的高水平表达集中在花后35 d, RT-qPCR的结果证实了这一点。PbADT1的瞬时过量表达使梨幼果石细胞和木质素含量增加,并提高了木质素关键合成酶的表达水平。[结论]ADT基因在植物从水生向陆生进化的过程中得到了大量扩张,其蛋白水解酶生成的苯丙氨酸是合成木质素和形成维管束的底物基础。梨石细胞在幼果发育期大量形成,ADT在梨中的表达模式表明该基因家族可能调控果实石细胞的形成,PbADT1在梨果实中的瞬时过量表达使木质素含量升高、石细胞扩散加剧,表明ADT基因的过表达可能通过提高关键合成酶的表达水平对梨石细胞的形成产生影响。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贾兵 朱立武 张绍铃
以‘砀山酥梨’为试材,于盛花期喷施不同浓度的保花保果剂(PBO)、多效唑(PP333)、氟硅唑(Flusilazole),研究生长调节剂对‘砀山酥梨’脱萼果率、果实品质和新梢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PBO、PP333虽能提高‘砀山酥梨’脱萼果率、果实固形物与可溶性糖含量,降低了有机酸含量,但使果实石细胞明显增多、硬度增加、果点增大。2 500 mg.L-1 PP333、2 000 mg.L-1 PBO处理果实石细胞含量分别为1.52%和1.47%;果肉硬度分别为6.34和6.36 kg.cm-2;果点直径分别为1.97和1.87 mm,均显著高于喷施清水对照。PBO和Flusilazole...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