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07)
- 2023(8482)
- 2022(7352)
- 2021(6591)
- 2020(5684)
- 2019(13181)
- 2018(13170)
- 2017(25074)
- 2016(14058)
- 2015(16024)
- 2014(16462)
- 2013(16083)
- 2012(15285)
- 2011(13776)
- 2010(13982)
- 2009(13035)
- 2008(13065)
- 2007(12134)
- 2006(10261)
- 2005(9208)
- 学科
- 济(56898)
- 经济(56822)
- 管理(41803)
- 业(36710)
- 企(28877)
- 企业(28877)
- 方法(27312)
- 数学(24059)
- 数学方法(23842)
- 农(17356)
- 财(15520)
- 中国(14648)
- 学(14373)
- 制(12330)
- 环境(12229)
- 地方(11512)
- 业经(11199)
- 农业(11163)
- 贸(10311)
- 贸易(10310)
- 易(9975)
- 银(9782)
- 银行(9748)
- 体(9603)
- 理论(9468)
- 融(9448)
- 金融(9440)
- 和(9430)
- 划(9338)
- 行(9302)
- 机构
- 大学(207246)
- 学院(206901)
- 济(82920)
- 经济(81011)
- 管理(77863)
- 研究(70707)
- 理学(66917)
- 理学院(66171)
- 管理学(64905)
- 管理学院(64543)
- 中国(52883)
- 科学(45133)
- 京(44030)
- 农(41774)
- 财(38524)
- 所(37018)
- 业大(34395)
- 研究所(33808)
- 中心(33291)
- 农业(33221)
- 江(32230)
- 财经(30501)
- 经(27588)
- 北京(27391)
- 范(27007)
- 师范(26649)
- 经济学(25267)
- 院(25184)
- 州(25117)
- 经济学院(22961)
- 基金
- 项目(137711)
- 科学(107038)
- 研究(98693)
- 基金(98679)
- 家(86860)
- 国家(86146)
- 科学基金(72606)
- 社会(61312)
- 社会科(57937)
- 社会科学(57915)
- 省(54983)
- 基金项目(52508)
- 自然(47292)
- 自然科(46182)
- 自然科学(46166)
- 划(46084)
- 教育(45813)
- 自然科学基金(45344)
- 编号(40748)
- 资助(40418)
- 成果(33504)
- 重点(31099)
- 部(30405)
- 发(29739)
- 课题(28256)
- 创(28228)
- 科研(26864)
- 创新(26498)
- 计划(25853)
- 教育部(25444)
共检索到3032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钟原 杜明杰 刘羽心 成仿云
【目的】芍药属牡丹组革质花盘亚组与肉质花盘亚组间的远缘杂交是现代牡丹育种的重要方向之一。然而,亚组间杂种普遍高度不育,很难继续用于杂交育种。‘正午’牡丹是一个观赏性好、适应性强的亚组间杂交品种,虽然其通常高度不育,但仍被用作亲本培育出一些优异的杂交后代,表现出一定的育性。研究其减数分裂的染色体行为,可为揭示其极低育性的形成机制提供重要的信息。【方法】本研究以‘正午’幼嫩花蕾中的雌蕊为材料,进行体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以花药为材料进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观察。【结果】‘正午’牡丹为二倍体,核型公式为2n=2x=10=7m+1sm+2st(1SAT)。其花粉母细胞可通过正常的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及小孢子,减数第一次分裂中约有70%的花粉母细胞发生染色体行为异常,包括单价体及多价体、染色体桥、断片、落后染色体、不等分裂等,其中染色体桥出现频率最高;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染色体行为异常率同样高达70%,常见的异常类型包括纺锤体定位异常、不同步分裂、染色体桥、断片、落后染色体等,最后形成二分体、三分体、微核或特小的额外小孢子。【结论】‘正午’减数分裂存在大量异常可能与其高度杂合的核型有关。普遍存在的单价体及多价体引起的不等分裂和染色体桥及断片造成的染色体片段缺失等染色体行为异常可能是导致‘正午’牡丹高度不育的重要原因。同时,仍有一小部分花粉母细胞能够顺利完成减数分裂,形成小孢子。其中一部分通过二分体或三分体形成未减数小孢子,表明其具有用于培育多倍体牡丹的潜力。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梁小红 仪治本 赵威军 崔贵梅 孙毅 崔丽霞
高粱(Sorghum bicolorL.Moench)质核互作雄性不育有7种类型,即A1,A2,A3,A4,A5,A6和9E。以A2/B2V4为材料,对A2类型的雄性不育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粱A2V4 CMS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在前期Ⅰ至中期Ⅰ无任何异常现象,从后期Ⅰ开始,染色体行为出现各种异常现象,如同源染色体在走向两极时出现滞后或部分不分离;或在后期Ⅱ姐妹染色体不分离造成细胞内染色体多倍化,以致形成两极染色体数目不等;在一个细胞内有几个染色体团或核;三分体及“T”型和直线型排列的四分体。所有这些异常现象最终导致减数分裂不能正常进行,不能发育正常的小孢子,因而造成雄性不育。
关键词:
高粱 CMS 减数分裂 染色体行为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王宏刚 魏远 陈成彬 王春国 宋文芹 白艳玲 黄桂安
同源染色体联会与重组是减数分裂过程中的重要生理事件,也是遗传学教学的重要知识点。在实验教学中,以小鼠睾丸为实验材料,制备减数分裂染色体展片。利用免疫荧光双标技术对联会复合体蛋白SCP3和SCP1进行标记,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减数分裂前期Ⅰ各阶段联会复合体的形态特点。通过对联会复合体蛋白SCP3和MLH1进行免疫荧光标记可观察到减数分裂前期Ⅰ粗线期的联会复合体和重组节。该实验项目的开设,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同源染色体联会与DNA同源重组的概念和意义,为其将来从事雄性不育机制的科学研究和临床诊断进行一定的知识储备。通过该实验,将免疫荧光双标技术引入实验教学,还可增强学生的科研兴趣,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为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提供了思路。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栾生 于元杰 张玉喜 丁斌
将λDNA导入中国春后,在当代花粉母细胞(PMC)减数分裂过程中,观察到了单价体、染色体落后、染色体桥、微核、细胞多极分裂等异常现象,发生异常现象的PMC约占观察总PMC的25 54%。这些染色体异常可能是异源DNA整合到受体染色体,进行染色体重排所引起的复杂细胞学反应。后代植株在茎秆硬度、株高,穗长、穗形、小穗数、穗粒数、麦芒有无、结实率、成熟期等形态性状方面发生了明显的变异。发生变异的可能机制是异源遗传物质进入细胞核以后,通过重排整合到了受体的染色体上,从而激活受体本身的一些沉默基因,或者抑制了一些基因的表达;导入的异源基因直接表达,改变了受体后代的表现型;异源DNA导入受体后引起了染色体...
关键词:
中国春 花粉母细胞 减数分裂 异常现象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再云 刘后利
甘蓝型油菜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观察李再云,刘后利(华中农业大学农学系,武汉130070)关键词甘蓝型油菜,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前期ⅠOBSERVATIONONCHROMOSOMEBEHAVIOURDURINGMEIOSISOFBRASSICANA...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前期Ⅰ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再云 刘后利
对诸葛菜减数分裂的研究表明,染色体在终变期表现出30多种配对构型。其中主要的9种为:12Ⅱ,10Ⅱ+1Ⅳ,8Ⅱ+2Ⅳ,9Ⅱ+1Ⅳ,6Ⅱ+2Ⅵ,8Ⅱ+1Ⅶ,6Ⅱ+1Ⅵ+1Ⅶ,7Ⅱ+1Ⅹ,5Ⅱ+1Ⅳ+1Ⅹ。121Ⅱ的构型与其它构型各约1/2。四、六、八、十等多价体为环状或链状。在中期Ⅰ时观察到高频率的次级联会。以上结果表明诸葛菜的染色体间存在高度同源性,故其可能为一自然多倍体种。另外,诸葛菜的10条染色体形成一个完整的染色体环,这表明其12对染色体中有5条非同源染色体发生了相互易位。文中还对诸葛菜染色体组所具有的特殊结构的意义等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诸葛菜 染色体配对 减数分裂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封紫 魏迟 贾桂霞
采用细胞遗传学方法,对Longiflorum×Asiatic系列异源三倍体百合‘Bonsoir’(2n=3x=36)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显示,有64.31%的花粉具有活力,且有活力的花粉大小范围在986.33~3491.68μm2之间,并呈双峰分布。形成败育花粉的主要原因如下:高度不规则的染色体配对、落后染色体、染色体桥、不均等分离、微核等现象。另外,减数分裂中期Ⅱ纺锤体的异常定向导致了末期Ⅱ二分体和三分体的形成,产生未减数的配子,如融合纺锤体和三极纺锤体;但平行纺锤体和垂直纺锤体不参与未减数配子的形成。一些小孢子母细胞在胞质分裂过程中未形成细胞板,导致单分体的形成以及二...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武军 赵继新 陈新宏 刘淑会 杨群慧 刘文献 魏芳琴 董剑 朱建楚
为了进一步建立一套完整的普通小麦-华山新麦草异附加系,对普通小麦-华山新麦草衍生后代中,染色体数目2n=44的39个附加2条华山新麦草染色体植株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PMC MⅠ)染色体行为进行了GISH检测,获得了2条华山新麦草染色体能够配对的18个小麦-华山新麦草二体附加植株;并对这18个二体附加植株进行形态学比较,将其划分为7类。说明这7类二体附加植株所附加的华山新麦草染色体是不同的,初步推测在这7类二体附加植株附加的华山新麦草染色体应是华山新麦草7个同源群的不同染色体。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宗贤 梁小红
以Tx3197B和晋粱5号为对照,对Tx3197A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减数分裂前期Ⅰ和中期Ⅰ无明显异常。自后期Ⅰ开始,染色体行为出现了多类型的异常现象,导致减数分裂不能正常进行,无法形成花粉粒,从而产生雄性不育。
关键词:
高粱,雄性不育系,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杜玉娟 程志号 王沫 蔡明历 郝大翠 刘焰
应用压片法对药用植物半枝莲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和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半枝莲绝大多数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正常,终变期可形成13个二价体,其减数分裂为同时型;花粉粒育性为98.4%;半支莲的染色体数目为2n=2x=26,核型公式为K(2n)=2x=26=20m+4sm+2st,染色体长度范围为1.49~4.24μm,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8S+8M1+4M2+6L,其核型为"2B"型,从染色体水平证明半枝莲在系统演化上属于较进化的种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晓红 李敏 张虎芳
【目的】探讨缘蝽总科精巢形态、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差异,为半翅目的细胞分类学发展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显微形态解剖法和染色体制片法,分析了缘蝽总科4种昆虫黄边迷缘蝽Myrmus lateralis Hsioa,1964、褐伊缘蝽Rhopalus sapporensis(Matsumura,1905)、稻棘缘蝽Cletus punctiger(Dallas,1852)和斑背安缘蝽An-oplocnemis binotata Distant,1918的精巢和减数分裂期染色体及精子形态的差异。【结果】减数分裂各期缘蝽总科3亚科间和4属种间精巢在腹腔中的位置无明显差异,但其排列方式、形状、大小、颜色...
关键词:
缘蝽总科 染色体 减数分裂期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建 邢艳萍 赵鑫 宁伟
采用根尖压片法确定长春蒲公英染色体数目,经分析长春蒲公英核型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行为,确定其倍性。结果表明,长春蒲公英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4条,核型公式为2n=2x+x’=24=(8m+6sm+2M)+(5m+3sm),属于2B型。长春蒲公英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属于同时型胞质分裂,四分体排列方式以十字交叉型居多。后期Ⅰ减数分裂异常,出现落后染色体,导致四分体存在二分体、三分体、四分体以及多分体等类型,并存在微核现象。结果表明长春蒲公英为异源三倍体,进行不均等的减数分裂。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代丽 商静 田菊 宋连君 刘春和 李迎春 康向阳 王君
【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青黑杨杂种三倍体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特征和配子变异规律,为进一步利用三倍体种质作为中介材料进行杨树染色体工程育种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以雌配子染色体加倍来源的‘哲引3号杨’ב北京杨’杂种三倍体WT-21及杂种二倍体WD-2雄株为材料,基于醋酸洋红染色压片观察,比较分析了两者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及花粉形态变异。【结果】(1)无论是三倍体杂种WT-21还是二倍体杂种WD-2,其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均非常丰富,存在高频率的染色体提前分离、落后染色体、微核等异常现象,反映了亲本基因组间较强的异质性。(2)WT-21和WD-2花粉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均存在平行纺锤体、融合纺锤体、三极纺锤体等异常定向,而且在WT-21中还发生胞质提前分裂,共同导致减数分裂产物中二分体、三分体等的产生。(3)三倍体WT-21的花粉空瘪率达44.55%,高于二倍体WD-2;WT-21饱满花粉的直径显著大于WD-2,从花粉直径分布可推测出WT-21能产生少量未减数花粉;WT-21的花粉生活力为(1.08±0.44)%,显著低于二倍体WD-2(28.67%±2.04%)。【结论】由于倍性效应和杂合性的双重影响,青黑杨杂种三倍体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存在复杂的染色体行为,并对配子发育造成影响;利用三倍体的花粉进行授粉,可能获得非整倍体和四倍体后代,为杨树染色体操作奠定基础。
关键词:
杨树 异源三倍体 减数分裂 花粉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翠军 冯典兴 刘广纯
以早期蛹的脑神经节为试材,采用空气干燥制片法,首次对角喙栓蚤蝇[Dohrniphora cornuta(Bigot)]染色体核型与有丝分裂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角喙栓蚤蝇染色体的二倍体数目为2n=8=6m+2t,3对常染色体,1对着色较深的性染色体,不存在性染色体异型现象;有丝分裂过程中有明显的体细胞同源染色体配对现象。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冯典兴 刘广纯
利用RAPD技术鉴定蛆症异蚤蝇(Megaselia scalaris)的3龄幼虫性别。通过传统的敲片、Giemsa染色的方法,对蛆症异蚤蝇染色体的核型及有丝分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蛆症异蚤蝇二倍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2n=6,由2对中着丝粒染色体和1对端着丝粒染色体组成。在有丝分裂中期,可观察到明显的体细胞联会现象。晚中期,端着丝粒染色体分离,而中着丝粒染色体始终配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