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34)
2023(6929)
2022(5927)
2021(5532)
2020(4970)
2019(11005)
2018(11020)
2017(19971)
2016(11644)
2015(13243)
2014(13453)
2013(12923)
2012(12128)
2011(11145)
2010(11294)
2009(10537)
2008(10347)
2007(9315)
2006(8243)
2005(7448)
作者
(38868)
(32380)
(32313)
(30453)
(20690)
(15734)
(14567)
(12843)
(12648)
(11604)
(11225)
(11026)
(10899)
(10631)
(10570)
(10149)
(9762)
(9625)
(9597)
(9372)
(8541)
(8257)
(8219)
(7637)
(7464)
(7367)
(7220)
(7037)
(7004)
(6840)
学科
(44276)
经济(44220)
管理(28618)
(24215)
方法(21489)
(20052)
企业(20052)
数学(18840)
数学方法(18416)
(18293)
中国(11341)
(10462)
理论(9823)
(9442)
(9083)
地方(7633)
业经(7617)
(7607)
(7292)
金融(7284)
教育(6962)
(6843)
(6832)
银行(6790)
(6778)
贸易(6775)
(6560)
农业(6518)
(6508)
技术(5891)
机构
大学(170918)
学院(167675)
研究(66246)
(59600)
经济(58168)
管理(56120)
理学(47882)
理学院(47212)
科学(46994)
中国(46548)
管理学(45650)
管理学院(45359)
(42640)
(38328)
(37186)
农业(34487)
研究所(34403)
业大(33364)
中心(28960)
(26967)
(26650)
北京(24255)
(23655)
(22936)
(22542)
技术(22533)
农业大学(22139)
师范(22042)
(21117)
财经(21006)
基金
项目(116304)
科学(87536)
基金(81279)
(76142)
研究(75820)
国家(75584)
科学基金(60759)
(47070)
社会(43798)
自然(43195)
自然科(42183)
自然科学(42165)
自然科学基金(41367)
基金项目(41196)
社会科(41174)
社会科学(41162)
(41139)
教育(36352)
资助(35957)
编号(29455)
重点(27861)
计划(26031)
成果(25364)
(24842)
(24516)
科技(24374)
(23767)
科研(23185)
课题(22780)
创新(22360)
期刊
(65194)
经济(65194)
研究(46475)
学报(42252)
(38440)
中国(37418)
科学(32720)
大学(29658)
学学(28078)
农业(26267)
教育(22696)
管理(21753)
(20452)
(15071)
技术(14714)
业大(12748)
(12628)
金融(12628)
经济研究(10899)
(10852)
农业大学(10653)
财经(10522)
统计(9967)
业经(9465)
科技(9304)
图书(9235)
(9095)
林业(8635)
(8476)
问题(8408)
共检索到2556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梁烨  李贺  马跃  曹飞  豆玉娟  张志宏  
【目的】比较‘幸香’草莓白肉突变体与野生型在生物学特性及果实品质上的差别,为探讨草莓白肉果实形成原因,以及进一步揭示草莓果实品质形成机理奠定基础。【方法】以‘幸香’草莓白肉突变体及野生型植株为试材,记录物候期,调查植株形态指标,测定光合特性,统计产量,测定糖含量、花色素苷含量、香气等果实品质相关指标,分析白肉突变体与野生型在各项指标上的差异。【结果】白肉突变体与野生型在物候期上相近;白肉突变体的叶片数显著低于野生型,而中间小叶的叶面积大于野生型,二者的单株总叶面积和光合特性相关指标差异不显著;在红熟期,白肉突变体果肉中花色素苷含量仅是野生型中的13.7%,而白肉突变体可溶性总糖含量显著高于野生...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靖  孙淑霞  陈栋  涂美艳  刘佳  江国良  
【目的】本文比较分析了枇杷白肉突变体的突变型与野生型生物学特性和果实品质差异,为探讨枇杷白肉果实形成原因,以及进一步揭示枇杷果实品质形成机理奠定基础。【方法】通过田间调查及生理生化测试,分析突变型与野生型的物候期、叶及果实品质差异。【结果】突变型与野生型的物候期十分接近,突变型的果实始熟期比野生型晚1周左右;突变型叶片长度、叶柄长度明显长于野生型,叶片厚度明显薄于野生型;突变型果实的单果重和果实纵横径均小于野生型,果肉的可溶性固形物和总糖含量分别比野生型高出9.2%和9.3%,总酸含量比野生型低21%;突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雨  陈长军  王建新  金丽华  周明国  
【目的】研究抗氰烯菌酯的禾谷镰刀菌nit突变体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将3个抗氰烯菌酯的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菌株分别在含氯酸盐的MMC培养基上培养,共获得了50个硝酸盐利用缺陷突变体(nit)。比较了抗性菌株的nit突变体与亲本在无性和有性阶段的主要生物学性状。【结果】抗性菌株的nit突变体与亲本在菌落生长速率、培养性状和致病性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但某些突变体中,产孢量和产子囊壳能力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此外,禾谷镰刀菌对氯酸盐和氰烯菌酯之间没有交互抗药性,且抗性可以稳定遗传。【结论】可以将nit作为遗传标记来研究禾谷镰刀菌对氰烯菌酯的抗药性遗传学。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许文耀  吕伟成  胡秀荣  
水稻纹枯病菌野生菌株(Jgms)在含井冈霉素的PSA培养基上连续驯化24代,获得一株抗井冈霉素的突变菌株(Jgmr).毒力测定结果,井冈霉素对Jgmr的EC50为11.6766μg.mL-1,是出发菌株EC50(0.3236μg.mL-1)的36.77倍.Jgmr在不含井冈霉素的PSA培养基上连续培养1-10代后,各代在含10.0μg.mL-1井冈霉素的PSA培养基中的生长速度无显著差异,表明Jgmr具有一定的稳定性.Jgmr与Jgms的培养性状、形态特征与致病力的比较结果表明,Jgmr在PSA培养基中的生长速度、菌核形成量均比Jgms差,两者的菌落和菌丝体形态、菌核色泽与形状明显不同,Jgm...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春宏  付三雄  戚存扣  
【目的】基于蛋白质组学水平分析甘蓝型油菜野生型和授粉功能缺失突变体的柱头差异蛋白。【方法】运用双向电泳技术研究甘蓝型油菜柱头授粉功能缺失的突变体FS-M1及其野生型(宁油10号)柱头差异蛋白的表达,结合质谱(MALDI-TOF-TOF/MS)分析与蛋白质数据检索技术,鉴定甘蓝型油菜野生型柱头上调表达蛋白的性质和功能。【结果】获得了甘蓝型油菜野生型柱头显著上调且可鉴定的蛋白有33个,包括抗胁迫/防御、氧化还原反应平衡调节、碳水化合物代谢、蛋白质水解、蛋白折叠、氨基酸和氮代谢、核苷酸代谢等7类功能蛋白。【结论】甘蓝型油菜野生型柱头中上调表达蛋白功能广泛,这些表达蛋白可能与甘蓝型油菜柱头授粉功能的调...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吴剑锋  张海娟  卢海宇  王芳展  余小林  
【目的】基于转录组水平分析芜菁雌蕊退化突变(turnip pistil aborted,tpa)发生的可能原因,为揭示芸薹属作物雌蕊发育的分子遗传调控机制提供研究依据。【方法】利用tpa及其野生型植株的开放花制备的mRNA反转录成cDNA与拟南芥ATH1芯片进行杂交,筛选出在tpa及其野生型植株中表达有差异的基因,并利用RT-PCR技术对芯片筛选出的基因进行验证。【结果】获得了152个在野生型(W1)和完全退化株(M3)转录组中差异表达的基因,61个在W1和部分退化株(I2)转录组中差异表达的基因,以及24个在I2和M3转录组中差异表达的基因,上述差异基因分别属于细胞壁合成与调控、防卫与胁迫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阳  金薇  黄俊斌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病原菌的形态特征、致病性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引起草莓白绢病的病原物是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病菌在偏酸性环境下生长较好,菌丝最适生长pH为5.08,在所测试的碳源中,S.rolfsii Sacc.对淀粉的利用最好,对乳糖利用效果最差;在供试氮源中,对硝酸钙和硝酸钠的利用最好,对尿素的利用最差;菌丝致死温度为50℃10 min,菌核萌发的抑制温度为55℃10 min。室内PDA平板药剂筛选结果表明,10%世高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最好。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海英  张明会  刘志恒  于海滨  王东来  
于辽宁省抚顺市栽培的草莓品种的茎上分离得到一种炭疽病菌。针对病菌的形态特征、培养性状及其有性形态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等研究。结果表明:该炭疽病菌属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Sacc.〕;该病原菌在PSA和PDA培养基上生长最好,PSA培养基最适于病菌产孢;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温度范围为10~35℃,最适温度25℃,适宜pH值为4~6;光照可促进产孢,而全黑暗有抑制作用;对碳源的利用,果糖最好,纤维素最差;对氮源的利用,蛋白胨最好,尿素最差;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30℃,低于5℃不能萌发;萌发最适pH值为5~7,高于10不萌发,光照对孢子萌发无明...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阮宏椿  石妞妞  甘林  杜宜新  杨秀娟  陈福如  
【目的】建立稻曲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基线并评估其抗药性风险。【方法】以128株采自福建省未使用过杀菌剂的水稻抗病性鉴定圃的稻曲病菌为材料,以"两优培九"水稻品种为受体,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该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通过药剂驯化方法获得抗药突变体,并测定抗药突变体的抗性水平、致病力和生物学性状。【结果】128株稻曲病菌对戊唑醇的EC50值为0.020 90.203 9μg/mL,敏感性频率分布呈单峰曲线,符合正态分布,稻曲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基线为(0.087 3±0.045 9)μg/mL;通过药剂驯化方法获得2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致力  龚晓平  况晓明  罗挺  李加胜  赵许兵  赵冰峰  曾胜  杨霞  
关键词: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沈光斌  周明国  
引起水稻白叶枯病的 Xanthomonasoryzae在用药剂处理过的水稻上鉴别为抗噻枯唑的突变体。致病力和胞外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 ,抗药性突变体与野生敏感菌株没有明显差异 ,但抗药性突变体对离体稻叶的伤害作用及引起水稻体内脂质过氧化程度强于敏感菌株 ;胞外产物可以降低水稻白叶枯病菌对噻枯唑的敏感性 ,病菌产生抗药性与胞外产物关系密切 ;抗药突变体在无药平板上转移 10代后 ,抗药水平明显下降 ,但致病力变化在不同的突变体间表现出较大差异 ,有的保持较强的致病力 ,有的则完全失去致病力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舒亚  李红霞  王建新  张传清  周明国  
通过紫外诱变获得引起稻瘟病的稻梨孢抗嘧菌酯突变体B9 R2, 此突变体对嘧菌酯表现为高抗药水平。B9 R2的40个单孢子后代的抗药性状稳定, 但是随着在无药平板上转代和低温培养, 抗药水平和生长速率均下降, 第 10代的抗药水平和生长速率分别下降 22 6%和 39 6%; 4℃培养 30d后, 抗药水平和生长速率分别下降 19 1%和 29 4%。与野生亲本菌株B9相比, 抗药突变体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率分别下降 65 8%和 12 9%。B9 R2的黑色素产生能力和致病力与亲本B9菌株相同。嘧菌酯不抑制抗药突变体B9 R2黑色素的产生, 但能强烈抑制孢子的产生, 在 100μg·mL-1嘧菌...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吕锐玲  谢甲涛  付艳萍  姜道宏  
采用柯赫氏法和ITS DNA序列分析对草莓褐斑病的病原进行确认和鉴定。结果表明:草莓褐斑病病原在病叶及PDA培养基上均可产生分生孢子器及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器球形、黑色,分生孢子梗瓶梗状,具分枝;分生孢子卵圆形至纺锤形、透明、单细胞,大小为(5.7~7.3)mm×(2.0~3.0)mm;根据病菌形态,确定该病原菌为昏暗拟茎点霉Phomopsis obscurans(Ellis & Everh.)B.Sutton。生物学特性观察结果表明:该病原菌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适温度为25~30℃,生长和产孢最适pH值为6,光照对菌丝生长和产孢均有促进作用。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卢苗苗    谢明芳    白邦琴    眭顺照    马婧  
为确定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多年生黑麦草‘爱神特’(Lolium perenne ‘Accent’)和高羊茅‘赤道’(Festuca arundinacea ‘Equator’)种子的最佳条件,获得性状稳定的突变材料和后代。利用不同浓度EMS在不同时间下诱变两个草坪草种,根据半致死浓度确定诱变组合。通过形态学、SCoT分子标记和生理指标测定筛选M_1和M_2代突变苗。结果表明:使用0.8%EMS溶液处理两个草坪草种36 h后播种,发芽率接近50%,诱变效果最佳。以该参数大规模诱变后,M_1代两个草坪草种诱变株移栽成活933株,再经短期干旱胁迫,共筛选出18株耐旱单株。对M_2代诱变株形态学分析发现,有叶面狭窄型和根长增长型两种突变类型。利用SCoT分子标记技术验证M_2代诱变株发现,筛选的5条SCoT标记引物对20份草坪草样品扩增后,多态性比率为84.09%。其中SCoT-35引物扩增产物条带最为清晰稳定,诱变株与野生型差异明显。M2代三叶期变异单株经干旱、高温胁迫处理后,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及相对电导率呈升高趋势,叶绿素含量呈下降趋势。最终得到两株多年生黑麦草耐旱突变体A5和A8,1株高羊茅耐旱突变体B9;两株多年生黑麦草耐热突变体A8和B9,1株高羊茅耐旱耐热突变体B9。本研究结果为草坪草抗性品种选育提供了帮助。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艳丽  向珣朝  徐艳芳  
对突变体TS和正常籼稻G2480B的品质进行分析,考察其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垩白度等指标及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与正常籼稻G2480B相比,TS谷粒粒型变长,长宽比变大,谷粒长宽比达到国标优质稻米1级;直链淀粉含量达到国标优质稻米1级;其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均低于国标优质稻米3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