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810)
- 2023(4222)
- 2022(3482)
- 2021(3055)
- 2020(2549)
- 2019(5576)
- 2018(5523)
- 2017(9960)
- 2016(5690)
- 2015(6309)
- 2014(6099)
- 2013(6057)
- 2012(5783)
- 2011(5329)
- 2010(5440)
- 2009(4961)
- 2008(5056)
- 2007(4499)
- 2006(4129)
- 2005(3639)
- 学科
- 济(20059)
- 经济(20029)
- 管理(16079)
- 业(12783)
- 企(10473)
- 企业(10473)
- 环境(9636)
- 学(9326)
- 方法(8416)
- 数学(6933)
- 数学方法(6777)
- 农(5884)
- 划(5749)
- 财(5468)
- 中国(5010)
- 业经(4371)
- 规划(4304)
- 和(4302)
- 环境规划(4162)
- 地方(4144)
- 农业(3971)
- 资源(3946)
- 生态(3633)
- 税(3609)
- 理论(3608)
- 发(3421)
- 务(3399)
- 财务(3396)
- 财务管理(3391)
- 税收(3348)
- 机构
- 大学(88647)
- 学院(86484)
- 研究(35743)
- 济(29123)
- 管理(28464)
- 经济(28425)
- 科学(26830)
- 中国(25161)
- 理学(24594)
- 理学院(24174)
- 管理学(23452)
- 管理学院(23323)
- 农(20800)
- 所(20260)
- 京(19882)
- 研究所(19135)
- 业大(16732)
- 农业(16373)
- 中心(15302)
- 江(14011)
- 财(13934)
- 院(13615)
- 范(13408)
- 师范(13231)
- 北京(12414)
- 室(12069)
- 省(11746)
- 财经(11315)
- 科学院(11299)
- 实验(11210)
- 基金
- 项目(64020)
- 科学(49749)
- 基金(47194)
- 家(44854)
- 国家(44555)
- 研究(40657)
- 科学基金(36137)
- 自然(25965)
- 自然科(25280)
- 自然科学(25267)
- 基金项目(25227)
- 社会(24981)
- 自然科学基金(24795)
- 省(24593)
- 社会科(23553)
- 社会科学(23542)
- 划(22141)
- 资助(18642)
- 教育(17952)
- 重点(15838)
- 编号(14584)
- 计划(14413)
- 发(13878)
- 部(13549)
- 科研(13394)
- 科技(13220)
- 创(12702)
- 成果(12229)
- 创新(12027)
- 专项(11571)
共检索到1254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夏桂敏 孙媛媛 王玮志 吴奇 迟道才
【目的】果树蒸腾规律集中体现在其茎流特征上,研究东北地区‘寒富’苹果Malus pumila Mill(‘Hanfu’)树蒸腾耗水规律,为制定适宜的灌溉制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热扩散式茎流计(TDP)于2017年5—10月连续监测‘寒富’苹果树幼果期至落叶期的茎流速率,用果园内自动气象站获取气象数据;分析‘寒富’苹果树茎流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建立树干茎流速率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模型。【结果】‘寒富’苹果树单日茎流速率呈现昼高夜低的单峰"几"字型变化,夜间茎流速率变化稳定,零点到日出的时间段内茎流速率变化平缓且接近于0,日落后到次日零点的时间段内仍然保持较高的茎流速率水平。果树生长周期中,茎流启动时间和下降时间较集中,到达峰值的时间较分散。夜间茎流量占比为10月>9月>5月>6月>8月>7月,10月夜间茎流量占比达到33.69%,7月夜间茎流量占比仅为4.57%。瞬时尺度下环境因子与‘寒富’果树茎流相关性程度大小为:太阳辐射>大气温度>风速>水汽压差>相对湿度>30 cm土层温度;‘寒富’苹果树茎流速率和各环境因子的多元回归方程为:V=6.441+0.012Rn+1.874T-0.577Ts,5cm+1.915Ws-9.766VPD-0.362RH,方程的相关系数R~2为0.842。茎流与10 cm土层含水率在日尺度下显著正相关,相关性系数为0.521,与其他土层含水率相关性不显著。【结论】东北冷凉地区‘寒富’苹果树在6—9月蒸腾量较大,蒸腾受太阳辐射、风速等环境因子影响程度高,应注意在果实膨大期,尤其7、8月及时补充灌水,灌水时间宜避开太阳辐射最强的时间段,选在日出前或在日落后,以减少蒸发造成的水分损耗。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升 容莹 闫妍 黄玉清
【目的】揭示干热河谷地区芒果树蒸腾耗水规律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为干热河谷地区农业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及芒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广西百色市利用热扩散式树干茎流计(TDP)和自动气象站,连续监测2020年4-10月的芒果树干液流及环境因子,分析液流速率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太阳辐射、土壤热通量、气温、降水量和空气相对湿度等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不同月份芒果树干液流速率的日变化总体上呈"几"字型曲线,在晴天为单峰型,液流启动早,停止晚,速率高;在阴雨天为多峰型,液流启动晚,停止早,速率低;不同月份芒果树干液流速率曲线斜率均呈现相同的变化规律;树干液流峰值延续时间和月耗水量均表现为夏季高于春季和秋季。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液流速率与太阳辐射强度、土壤热通量、气温和水气压差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与相对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且晴天条件下液流速率与各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强于阴雨天。液流速率峰值出现均早于于太阳辐射峰值、气温峰值和水气压差峰值;在土壤水分胁迫时,液流速率的日变化曲线为双峰型,且全天维持在较低水平,而在土壤水分充足时,液流速率为较宽的单峰曲线,维持较高液流速率的时间较长。【结论】芒果树干液流速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其昼夜变化呈现单峰曲线,夏季蒸腾耗水量大于春季和秋季;树干液流速率的变化率可用于定量判断液流启动和峰值出现时刻及峰值持续时间,不同月份树干液流速率的变化率呈现相同的变化规律,树干液流峰值延续时间和耗水量均表现为夏季高于春季和秋季。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亮 郭小平 毕华兴 代巍 史小丽
【目的】探讨苹果树群体在生长过程中冠层结构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方法】以山西省吉县东城乡3~20年生富士苹果树为试材,每种树龄群体选择12株样树,使用LAI-2000冠层分析仪,对其叶面积指数(LAI)、冠层开度(DIFN)、平均叶倾角(MTA)、消光系数(K)等冠层参数进行测算,同时测定干周粗、树高、冠幅、枝下高、冠高和郁闭度等果树形态指标,然后对不同树龄富士苹果树群体的冠层参数及其形态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随着树龄的增加,苹果树群体的DIFN不断减小,从0.89下降到0.09;LAI逐渐增加,从0.29增加到3.54;MTA的变化总体呈下降趋势,但是8和12年生的苹果树群体MTA又呈上...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旭丽 臧睿 王磊 康振生 黄丽丽
从苹果树腐烂病病斑上分离得到分离物,其在PDA培养基上菌落颜色为乳白色,30d未形成产孢体,在37℃高温下不能生长。在20%苹果树皮煎汁培养基(ABA)上于25℃培养6d即可形成大量微小(直径0.1~0.5mm)的产孢体,每皿(直径9cm)数量平均达140~250个。根据其在枝条上产生的有性型和无性型子实体的形态特征,鉴定为Valsa malicola Z.Urb.及其无性型Cytospora schulzeri Sacc.&P.Syd。进一步的ITS序列聚类结果也表明,陕西各分离株与美国和南非的V.malicola聚为一类。采用菌丝块接种烫伤的离体苹果枝条(秦冠、富士),发现其在伤口部位扩展...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崴 魏天兴 朱清科
【目的】研究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乡土树种河北杨的树干液流密度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为该地区水资源承载力研究和树种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Granier热扩散探针法和自动气象监测系统对陕北吴起县河北杨树干液流密度和周围气象条件、土壤含水量等进行连续测定分析。【结果】河北杨树干液流密度日变化呈宽幅单峰形,液流密度峰值提前于太阳辐射强度峰值约2.5 h,提前于水汽压差(VPD)峰值约4 h。夜间液流活动主要发生在后半夜00:00—06:00,晴天液流密度变化幅度小,雨天变化幅度大;灌水当天干基液流密度峰值出现的时间明显提前,峰值大小比灌水前提高66.66%,冠基处峰值比灌水前提高73.62%,灌水处理后实验组连续两日液流密度均值比灌水前减少2.21%,而对照组减少21.89%,晴天条件下,树干液流密度与太阳辐射、VPD、气温和风速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土壤含水量显著正相关(P<0.05),与相对湿度极显著负相关(P<0.01)。降雨天树干液流密度与太阳辐射、气温和风速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VPD显著正相关(P<0.05);与对照组比较,灌水之后液流密度与气象因子的相关系数绝对值没有明显增加;河北杨树干储存水的日动态总体表现为上午释放和下午补充,并存在两次较明显的释放-补充周期。【结论】河北杨树干液流密度主要受太阳辐射强度、VPD、气温、相对湿度、风速和土壤含水量的影响,液流密度峰值时间与太阳辐射强度、VPD、气温等气象因子存在时滞,土壤水分的增加可缩短液流密度与气象因子峰值的时间差,上午储存水的持续释放是导致树干液流密度与气象因子时滞效应的重要原因。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林晓 孙传茹 王彩霞 练森 董向丽 李保华
【目的】腐烂病是苹果树的重要枝干病害,主要造成死枝、死树。论文旨在明确低温等环境因子和枝条龄期等寄主因子对腐烂病菌(Valsa mali)侵染致病的影响,分析腐烂病流行成灾的原因,为腐烂病的流行预测和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人工控制环境条件下的接种试验,检测腐烂病菌在苹果枝干各部位的定殖率,观测腐烂病菌在伤口内的定殖部位,测试低温冷冻、枝条浸水后冰冻、枝条失水、枝条龄期等因子对接种腐烂病菌侵染致病的影响。【结果】8月份用分生孢子喷雾接种的苹果树,次年3月份检测,7个枝位的带菌率都接近或超过90%;接种到伤口上的腐烂病菌主要定殖于伤口坏死组织内,并在死组织内生长扩展,但没有穿透伤口外围的愈伤木栓层而侵入活体的皮层组织致病;在检测的6个枝位中,新鲜伤口对腐烂病菌侵染致病最为敏感,接种发病率最高,果柄痕次之,叉丫、芽眼和果苔枝的敏感性稍差,发病率稍低,皮孔抗病性最强,接种病菌不能致病;低温冷冻和浸水后冰冻(枝条上形成冰晶)都能增加枝条芽眼部位对接种腐烂病菌的感病性,其中-25和-18℃两个温度下处理枝条的接种发病率显著高于-10、-7和0℃3个温度处理枝条的接种发病率,浸水后冰冻枝条(模拟冬季降水后结冰的枝条)的接种发病率显著高于相同温度处理未结冰枝条的发病率;在低温冷冻和浸水后冰冻处理的枝条中,一年生枝条的接种发病率显著高于二年生枝条的发病率;一年生枝条经浸水冰冻处理后,梢部的接种发病率显著高于同一枝条基部的发病率;浸水后冰冻再经失水处理枝条(模拟枝条越冬后因大风、高温等失水),对腐烂病菌的侵染致病更加敏感,接种发病率显著高于浸水后冰冻枝条的发病率,而且失水量越大,接种发病率越高,芽眼部位的接种发病率最高可达85%。【结论】腐烂病菌易在苹果枝干上定殖,定殖病菌主要在伤口或枝干表层死组织内存活并生长,定殖病菌能否侵染致病关键取决于环境因子对枝条栓皮层的破坏;低温冷冻,尤其低于-15℃的低温冻害能破坏枝条的栓皮层和皮层,增加苹果枝条对腐烂病菌侵染致病的敏感性;与低温冷冻相比,浸水后冰冻对枝条栓皮层的破坏作用更大,结冰枝条对腐烂病更加敏感;枝条浸水冰冻后再失水,对枝条的破坏作用尤为严重,枝条越冬后失水能显著增加其对腐烂病菌侵染致病的敏感性;枝条的龄期不同,栓皮层的发育成熟度、强度和韧度各不相同,受不良环境因子的影响后,其受到破坏的程度也不同;树体不同部位栓皮层的结构不同,对腐烂病菌侵染致病的敏感性也存在明显差异。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有观
出租苹果树的生意江西于都县盘古山钨矿邮编:342311李有观译日本青森县的一些苹果种植场开办了一种出租苹果树的生意.城里人只要缴交一定的费用,就可以挑进一株苹果树,从而在收获季节得到这株苹果树的全部果实.缴费的数目根据苹果树的等级而不同.种植场承担已...
关键词:
盘古山 青森 钨矿 李有 保养工作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燕 温志静 魏婵婵 楚克欢 梁俊
【目的】研究苹果树进入休眠期前的碳代谢规律,探讨碳代谢与进入休眠的关系。【方法】以富士苹果树1年生枝为试材,分析其韧皮部、木质部和芽中可溶性总糖、还原糖、蔗糖和淀粉的含量及其相关酶(酸性转化酶(AI)、中性转化酶(NI)、蔗糖合成酶(SS)、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和淀粉酶)活性的变化。【结果】随着休眠期的推进,蔗糖、还原糖和可溶性总糖含量在果树不同部位的分布为韧皮部>芽>木质部,且任意两者糖组分之间均极显著正相关;进入休眠期前,果树木质部中淀粉含量不断积累,其他碳水化合物含量变化不大,在休眠期之后,木质部中淀粉与可溶性总糖含量显著性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856*)。树体进入休眠期前后,芽中...
关键词:
富士苹果树 休眠期前 枝条 芽 碳代谢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丙智 阮班录 君广仁 张林森 车玉红 高建军
以10年生苹果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程度改形对树体光合能力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改形后随每hm2留枝量的减少,光合作用加强,净光合速率提高,净光合产量增加,果实品质提高;但改形过重,留枝量过少,净光合产量有下降趋势,果实品质提高不明显。对间伐果园,改形以隔2株伐1株,抬干60~80cm,每株留枝量650~700最好;对不间伐果园,以抬干80~100cm,每株留枝量350~550为佳。冬剪改形后留枝量以60万~90万/hm2较为适宜。
关键词:
苹果 树形改造 光合能力 果实品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琪 张东东 储宝华 邹养军
[目的]研究沼渣对红富士苹果树生长发育、果实品质和产量以及土壤养分的影响,为陕西洛川红富士苹果优质绿色高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3年生盛果期红富士苹果树为试材,设置平施沼渣(沼渣施用量为40kg/株,施用时将沼渣均匀平施在距离树体1.5 m的东南西北4个方向)、沟施沼渣(沼渣施用量为40 kg/株,施用时在距离树体1.5 m的东南西北4个方向挖长1.5 m、宽15 cm、深20 cm的条状沟,将沼渣均匀施入后覆土)2个处理,以单施化肥(沟施复合肥,施用量为4 kg/株)为对照,研究不同处理对苹果树叶片生长指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果实产量、品质以及土壤pH值和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平施沼渣和沟施沼渣处理苹果树叶片的厚度、干鲜质量、叶面积、净光合速率、总叶绿素以及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其中沟施沼渣处理以上指标均最高,且与对照差异达显著水平(P平施沼渣>单施化肥,且3个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水平。各处理间苹果果实的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其中沟施沼渣处理以上指标均最高。3个处理中,沟施沼渣处理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最高,较对照分别显著提高了33.7%,46.8%,64.4%,19.2%,516.6%,334.7%,68.6%,而pH值较单施化肥处理降低了7.1%。[结论]沟施沼渣可以显著促进苹果树生长发育,提高苹果树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以及果实品质和产量,增加土壤养分,可以在陕西洛川苹果产区推广应用。
关键词:
沼渣 苹果生长 果实品质 土壤养分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张荣 毕华兴 焦振寰 王宁 赵丹阳 云慧雅 黄靖涵
【目的】研究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生长季树干液流昼夜变化规律,探究气象因子对刺槐蒸腾的影响,为估算林木耗水和林分水资源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山西省吉县蔡家川流域刺槐样地选择8株样树,于2021年5—9月采用热扩散探针(TDP)对样树树干液流进行连续观测,并同步监测太阳辐射、气温、土壤温度、风速、相对湿度等气象因子,并采用随机森林与逐步线性回归法分析气象因子对树干液流的影响。【结果】(1)生长季各月昼间树干液流速率从小到大依次为9月、5月、6月、8月、7月,昼间树干液流速率对整日树干液流速率的贡献率为88%~93%;夜间树干液流速率从小到大依为9月、5月、8月、7月、6月,夜间树干液流速率对整日液流速率的贡献率为7%~12%。(2)影响昼间树干液流速率的主导气象因子在各月基本一致,主要为太阳辐射和气温;影响夜间液流速率的主导气象因子在各月存在差异,5、6月主要为土壤温度、水汽压亏缺,7月主要为气温,8月主要为水汽压亏缺、相对湿度,9月主要为风速与水汽压亏缺。(3)采用随机森林回归法构建的各月昼夜树干液流速率模型拟合度优于逐步回归法。【结论】昼夜树干液流速率在各月存在明显差异,夜间树干液流对刺槐耗水的影响不可忽视,气象因子对昼夜树干液流速率的影响程度不同,在根据气象因子模拟树木蒸腾耗水时应该区分昼间和夜间。图3表6参24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静 王力 韩雪 张林森
【目的】以黄土高原沟壑区的典型代表长武塬为研究区,通过环境因子估算19年生苹果树耗水速率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可行性,以期为黄土塬区有限水资源条件下苹果发展的科学布局、合理制定果园管理措施、增强其生产能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黄土塬区长武县19年生苹果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应用热扩散式茎流计(TDP)于2014年5—9月对苹果林内8株标准果树树干液流速率进行连续测定,并通过数据采集器CR1000(CamPbell SCienTifiC,Un)对数据进行采集分析,用位于距样地50 m处的自动气象观测站连续监测获取气象数据;分析不同时间尺度下19年生苹果树干液流速率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建立不同时间尺...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圣友 张福锁 王贺 姚青 于忠范 姜学龄
为探讨苹果粗皮病 (IBN)致病机理 ,本试验以易感品种富士和抗性品种乔纳金 ,通过室内盆栽和田间调查 ,研究了粗皮病与树体氧化还原活性的关系。主要结果表明 :大田条件下 ,严重感病的富士叶片中的POD活性明显高于抗病品种乔娜金和轻微感病的富士 ;叶片和枝条中的VC含量与POD相反。盆栽条件下 ,随着土壤锰水平的增加 ,叶片中的POD活性明显增加 ;枝条中的VC含量明显降低 ;在不同土壤锰水平下 ,富士叶片的POD活性和根系还原力都高于乔娜金 ,差异甚至达到显著水平 ;在施锰量为 0和 33mg·kg-1时 ,乔娜金叶片的细胞膜透性高于富士 ,而在施锰量达到 330mg·kg-1时 ,富士叶片...
关键词:
苹果 粗皮病 品种 氧化还原活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永丽 王亚红 常乐 余海如 周洲 赵文霞 曲良建
【目的】从我国优良的种质资源新疆野苹果树中分离和筛选用于苹果病害防治的内生细菌,以期为苹果病害生物防治提供新的菌种资源。【方法】采用稀释分离法和组织分离法从新疆野苹果枝干中分离内生细菌,通过平板对峙试验筛选出对葡萄座腔菌、胶孢炭疽菌、苹果拟茎点霉3种苹果树的致病菌均具有显著抑菌效果的菌株,结合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 DNA序列分析,明确分离和筛选出内生细菌的分类地位,经离体接种试验证实其是否具有致病性。【结果】共分离获得内生细菌217株;筛选出对苹果3种病原菌均具有较强抑菌作用的菌株7株(M-m7、M-m12、M-r12、P-m9、P-m11、L-m12、P-r21),对葡萄座腔菌的抑菌率分别为77. 00%、72. 60%、76. 60%、60. 64%、65. 96%、65. 81%、71. 79%,对胶孢炭疽菌的抑菌率分别为69. 85%、64. 95%、68. 87%、68. 37%、56. 12%、53. 54%、65. 66%,对苹果拟茎点霉的抑菌率分别为77. 63%、79. 22%、72. 60%、69. 37%、70. 27%、69. 30%、71. 05%。经鉴定,M-m7、M-m12、P-m11、L-m12为枯草芽孢杆菌,M-r12、P-m9为贝莱斯芽孢杆菌,P-r21为解淀粉芽孢杆菌,接种试验证明这些生防菌株对苹果枝条不具致病性。【结论】从新疆野苹果枝条中筛选并鉴定出对苹果3种病原菌具有抑制作用的内生细菌菌株7株,对苹果树不具致病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金磊 刘国杰 王立军 蒋瑞山 刘旭东 王世生 张启森
以不同主枝数量的篱壁式栽培富士苹果为试材,研究该条件下树冠内光照分布及其与果实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主枝数量的增加,树冠内相对光照强度小于30%的区域所占比例逐渐增加,而大于85%的区域所占比例逐渐减小,主枝数为16~18个的树冠内相对光照强度为30%~85%的(为优质光照)区域比例最高达到77%。60%~85%区域内果实单果重、可溶性糖及果皮花青苷含量均达较高水平,故该相对光照强度对果实品质形成最有利,30%~60%区域次之;相对光照强度≥85%的区域内果实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内在品质好,但果皮花青苷含量低(为60%~85%区域的75.6%,)。果实主要集中在相对光照小于85%区域内,30...
关键词:
苹果 树冠 篱壁式 果实品质 光照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