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59)
2023(5867)
2022(4975)
2021(4622)
2020(4069)
2019(9249)
2018(9179)
2017(17152)
2016(9945)
2015(11226)
2014(10899)
2013(10988)
2012(10456)
2011(9643)
2010(9720)
2009(8636)
2008(8801)
2007(7811)
2006(7020)
2005(6283)
作者
(33799)
(28550)
(28348)
(26814)
(18117)
(13830)
(12665)
(11067)
(10921)
(10209)
(9986)
(9750)
(9525)
(9468)
(9361)
(8738)
(8538)
(8431)
(8379)
(8273)
(7510)
(7301)
(7221)
(6738)
(6647)
(6512)
(6283)
(6058)
(6012)
(5940)
学科
(37650)
经济(37591)
管理(24005)
(22750)
(18590)
企业(18590)
方法(18021)
数学(15487)
数学方法(15264)
(14379)
中国(10139)
(9943)
(9431)
业经(7167)
(7101)
地方(7064)
(6783)
贸易(6778)
(6515)
农业(6352)
理论(6105)
环境(6082)
(5977)
(5820)
(5812)
金融(5811)
银行(5761)
(5499)
(5497)
财务(5494)
机构
大学(148443)
学院(143604)
研究(61017)
(51919)
经济(50753)
管理(46781)
科学(44521)
中国(44314)
理学(40441)
理学院(39710)
管理学(38488)
管理学院(38263)
(37333)
(35119)
(33791)
研究所(32731)
农业(30140)
业大(28558)
中心(25977)
(24656)
(23165)
(22307)
北京(21237)
(20628)
(20621)
(20610)
师范(20218)
科学院(19735)
财经(19345)
农业大学(19212)
基金
项目(102929)
科学(79563)
基金(76023)
(72533)
国家(72029)
研究(63587)
科学基金(58029)
自然(42859)
自然科(41835)
自然科学(41814)
自然科学基金(41092)
基金项目(40276)
(38754)
社会(38271)
社会科(36048)
社会科学(36036)
(35915)
资助(31474)
教育(29333)
重点(25275)
计划(24016)
编号(22807)
(22398)
(21988)
科技(21619)
科研(21398)
(20684)
创新(19558)
成果(19139)
专项(18489)
期刊
(56577)
经济(56577)
研究(40389)
学报(38318)
(33084)
科学(32177)
中国(31269)
大学(26656)
学学(25454)
农业(22198)
(18628)
管理(17745)
教育(13901)
(12440)
(11315)
金融(11315)
业大(11152)
财经(9722)
(9683)
经济研究(9344)
技术(9267)
农业大学(9013)
资源(9001)
林业(8444)
(8392)
科技(7751)
业经(7595)
问题(7440)
自然(7186)
中国农业(6958)
共检索到2189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宋宇琴  李洁  付丽娇  李娜  李六林  
【目的】枣果实成熟期遇雨易开裂,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明确引起枣果实开裂的水分吸收主要途径,为进一步探明枣裂果机制和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于2013—2015年,以易裂果的‘壶瓶枣’果实为试材,通过染液示踪结合体视镜观测枣果实不同部位的吸水分布,确定枣果实可能的吸水途径;通过蜡封果实不同部位结合浸水处理,测定枣果实不同部位单位时间内吸水量的差异;利用体视镜和扫描电镜观测枣果实表面结构特征,分析枣果实表面结构特征变化与吸水和裂果的关系。【结果】1)‘壶瓶枣’果实的果面、果梗和梗洼部位均可吸水,在易裂果的果实着色期3个部位的相对吸水量分别占51%~54%、31%~40%和9%~18%。2)枣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果面气孔木栓化形成皮孔,部分皮孔形成微裂隙,果面吸水量成倍增加;水分可以通过开放的皮孔和微裂隙进入果实,吸水途径包括共质体途径吸水和质外体途径吸水。3)自然降雨形成的裂果和浸水试验中的裂果上均普遍观察到宏观裂纹经过2个以上的果点连接成线、交叉裂口的交叉点为果点所在位置,证明枣果实表面气孔是引起果实宏观开裂的诱因。【结论】枣果面气孔在果实成熟进程中形成的皮孔和微裂隙是果实吸水的主要部位,也是枣果实吸水开裂的诱因;果实表面同时存在水分进入果实内部的共质体途径和质外体途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丁改秀  王保明  王小原  仓国营  陈晓斌  牛兴艳  纪薇  张鹏飞  温鹏飞  
[目的]阐明壶瓶枣果实发育过程中果柄导管形态及运输效率的变化,明确果实通过维管束系统吸水与其裂果的关系,完善枣裂果机理。[方法]以壶瓶枣(Ziziphus jujube Mill.cv.Huping)为试材,于白熟期(8月19日)开始对选定枣树进行定量灌溉处理,每7 d测定、灌溉一次,使处理组土壤含水量维持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0±5)%,对照组的土壤含水量控制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20±5)%。于果实发育后期分别调查降雨前(9月18日)、降雨后(9月22日)枣果的裂果率;分别在幼果期(7月28日)、白熟期(8月15日)、半红期(9月5日)和全红期(9月17日)进行采样,跟踪枣果实发育进程。品红...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保明  丁改秀  王小原  付春宝  秦国杰  杨俊强  仓国营  温鹏飞  
【目的】阐明壶瓶枣发育过程中果皮组织结构和水势变化,完善枣裂果机理研究。【方法】以易裂品种——壶瓶枣(Ziziphus jujube Mill.cv.Huping)为试材,跟踪果实发育进程,分别采用石蜡切片、TUNEL细胞凋亡检测及常规生理生化技术,探讨果皮中细胞壁组成成分和解剖结构变化及细胞凋亡与裂果的关系。【结果】壶瓶枣裂果主要发生在半红期至全红期,而幼果期和膨大期不发生裂果。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中原果胶、纤维素含量降低,水溶性果胶含量增加;SOD、POD、CAT活性逐渐下降,细胞质膜相对透性增大。石蜡切片结果表明,果皮解剖结构随果实发育而发生明显的变化,半红期表皮和皮下层细胞明显皱缩。T...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木合塔尔·扎热  马合木提·阿不来提  吴正保  哈地尔·依沙克  
【目的】探明养分在新疆骏枣裂果中的作用,明确影响骏枣裂果的主要因子,为骏枣裂果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以新疆主栽易裂品种骏枣为试验材料,在果实膨大期至脆熟期,叶面喷施N、Ca、K、Mg和B肥的配制溶液,以喷水为对照(CK),研究不同喷肥处理对骏枣裂果率、生物量特征参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不同喷肥处理中,K处理的裂果率最高,为15.67%,极显著高于N、Ca和Mg处理,显著高于B处理,与CK之间差异不显著;N和Ca处理的裂果率极显著低于CK,分别为6.33%和7.67%。不同喷肥处理对骏枣单果干质量的影响均不显著,但N处理的单果鲜质量显著高于CK和K处理。N处理的果实干物质积累率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极显著低于CK和其他喷肥处理,K处理的果实干物质积累率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极显著高于CK和其他喷肥处理。各处理对骏枣果实表面色差值L*的影响均不显著;K处理的果实表面色差值a*极显著高于CK,N和Ca处理的果实表面色差值a*极显著低于CK;K处理的果实表面色差值b*显著低于CK,B处理的果实表面色差值b*极显著低于CK。与CK相比,N和B处理后骏枣果实Mn含量显著增高,Ca处理的果实Ca含量极显著增高,K处理的果实K和Fe含量极显著增高,Mg处理的果实Mg含量显著增加。【结论】骏枣果实膨大期至脆熟期,喷施N肥和Ca肥能够延长果实生长期,改善果皮韧性,明显减轻骏枣裂果率;过量施用K肥会导致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降低骏枣果皮韧性,易造成果实开裂。因此,应尽量避免过量施用K肥。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川  王亚晨  崔守尧  杨泽恩  吴震  蒋芳玲  
[目的]通过研究耐裂果与易裂果番茄果实成熟过程中不同部位组织的衰老状况,揭示番茄果实组织衰老与裂果的关系,为裂果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耐裂果番茄材料LA1698与易裂果番茄材料LA2683,测定其果实不同时期(绿熟期、转色期和红熟期)和不同部位(上部、中部和下部)的活性氧含量、膜脂过氧化程度、抗氧化酶活性、抗氧化物质As A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结果]与果实中部和下部相比,番茄上部具有更高的活性氧含量和膜脂过氧化程度;在果实成熟后期,相同部位相比,易裂果番茄的活性氧含量和膜脂过氧化程度高于耐裂果番茄。易裂果番茄红熟期果实相同部位抗氧化酶sOD、GR和APX活性及抗氧化物质As A含量显...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石志平  王文生  
对 14个枣品种的裂果指数及其与解剖结构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枣品种之间裂果指数存在显著差异 ,三变红品种裂果指数最高 ,太谷葫芦枣、金丝小枣、油枣次之 ,柳林木枣、板枣、尖枣等品种不易裂果。枣果角质层厚度与裂果指数间相关不显著 ,表皮细胞层数、亚表皮细胞层数、表皮厚度及中果皮细胞排列紧密程度与裂果指数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 ;中果皮细胞大小、维管束粗细及多少、空腔大小及多少与裂果指数间无相关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苑赞  卢艳清  赵锦  刘孟军  
【目的】筛选评价出抗裂果种质,直接为枣的栽培生产与育种应用提供品种材料。【方法】通过连续5年对169个枣品种的果实裂果方式、裂果率、裂果程度比较,进行抗裂果评价;利用石蜡切片技术比较不同抗裂程度品种果皮及果肉内部显微结构的差异。【结果】综合裂口数量、裂口长度及裂口面积等因素,建立了枣裂果病情分级体系;通过4种裂果方式的统计分析,发现枣的裂果方式以纵裂为主;筛选出一批抗裂品种,如葫芦长红、官滩枣、河北龙须枣、茶壶枣、雪枣、尖枣、串铃枣、成武冬枣、中阳团枣、洪赵脆枣、棉絮枣、冷枣、晒枣、皖牛奶枣、南京大木枣和磨盘枣等;不同抗裂程度品种的果实结构差异明显,抗裂品种果皮的表皮层厚度均匀、细胞排列整齐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席本野  
根系是连接植物与土壤的纽带,也是植物吸收水养资源的器官,在树木生理生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杨树在我国北方被广泛栽植,其木材产量占我国总木材产量的30%。因此,了解杨树根系的各种特点有助于深入认识其生存和生长机制,以及在各种环境下的生态适应策略,从而为杨树林地高效经营管理技术的优化、林分质量和产量的双提升提供理论基础。本文基于已有研究,对杨树根系形态、分布、动态特征以及吸水特性等内容及部分研究方法进行了综述。首先,本文总结了已有研究中采用的各种根系分级方法,指出其各自的不足与可取之处,并提出更适合杨树根系分级的方法。其次,对现有研究中发现的各种杨树根系构型、形态、分布以及生长动态等特征进行了归纳总结,探讨了各种特征产生的原因以及对杨树根系吸收效率产生的影响。然后,总结了杨树根系在各种条件下的吸水特性与机制,并在最后提出了现有杨树根系研究的不足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武  孔德仓  崔艳红  曹明  庞晓明  李颖岳  
为了明确枣核心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和变异特点,了解枣裂果性状与果实(核)性状的相关性,提高枣种质的利用效率,本研究对枣核心种质的果实、果核和裂果等相关的9个重要表型性状指标进行了测定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核心种质资源具有较丰富的表型变异,9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均达20%以上,平均变异系数为39.00%;其Shannon-Wiener's多样性指数为1.491.93,平均多样性指数为1.77。2)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9个表型性状指标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多个果实(核)表型性状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性(正相关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雯彦  庞晓明  续九如  李颖岳  
裂果是一类生理性病害,果实开裂后既影响外观,又容易受到病菌的侵染出现浆烂果,果实商品价值严重降低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笔者从果实的表型特征、遗传因素、生理特性、矿质元素、环境、植物生长调节剂、栽培措施等方面对裂果的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并就今后研究的方向进行了讨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丁勤  韩明玉  田玉命  
 对油桃幼果进行套袋处理,研究套袋对果实裂果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果实的裂果率显著下降,套袋显著提高油桃果实的外观品质,去袋后果面光洁、着色迅速;但套袋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有机酸和维生素C含量下降,而果实硬度明显提高。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铁铮  赵习平  付雅丽  智福军  陈江玉  高杜杰  
从盛花后10 d开始,对大丰杏和硕光杏喷施糖醇螯合钙肥,每隔7 d喷一次,连喷3次。结果表明:幼果期喷钙处理后延缓和减轻了杏果实裂果发生的时期和程度;与对照相比增加了果实内维生素C的含量,大丰杏和硕光杏喷钙后分别提高了1.27 mg/100 g和2.34 mg/100 g;增加了果实内钙含量,大丰杏和硕光杏喷钙后分别上升了12.9%和11.6%,减少了钾含量,降低了钾/钙;提高了果实内SOD的活性,大丰杏和硕光杏分别提高了5.58,2.50 U/(g.h)。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马艳芝  张玉星  刘玉祥  
以晚熟桃品种晚西妃为试验材料,分析了7种不同果袋套袋对晚西妃果实裂果率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能有效地降低果实裂果率,7种果袋套袋的果实裂果率均显著低于不套袋果实;套袋后果实单果重均显著提高,但不同果袋之间差异不显著;套袋果实花青苷含量高于不套袋的,果皮叶绿素含量除了3号袋(外表面淡土黄色蜡纸,内层白色蜡纸)显著高于对照外,其他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套袋后果实糖酸比较对照均有显著提高。综合来看,在所选用的7种果袋中,以外层表面褐色里黑色,内层白色蜡纸的果袋(5号果袋)在降低果实裂果率和提高果实品质方面较优。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丽  代松  马青江  邓先静  朱铭玮  李淑娴  
【目的】研究合欢种皮结构及其对种子吸水的影响,探索种子的吸水机制,为硬实性种子休眠的解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籽粒饱满、无病虫害的合欢种子为试材,利用体视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种皮结构,并结合染色法和凡士林密封试验,探究合欢种皮结构对吸水的影响。【结果】合欢种子的种皮具有不透水性,采用始温60、70、80℃的热水浸种处理均能有效解除其硬实性,但种子生活力随热水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合欢种子呈不规则的扁椭圆形,种皮坚硬,黄褐色,背腹面各有一条向外突出且长轴与种子侧缘平行的椭圆形棱。扫描电镜结果表明,椭圆形棱是种皮表面的一道较宽的裂痕。合欢种子种皮由外到内依次为:表皮层、栅栏层、骨状石细胞层、厚壁细胞层、薄壁细胞层。种子表面有许多大小、形状及深度不同的裂缝。种孔和种脊紧闭,种脐被致密的蜡质所覆盖,维管束由种脐开始平行于种皮表面向其深处延伸。热水处理后,种孔开启,种脊处细胞开裂,种脐处的蜡质减少。凡士林密封实验发现,解除硬实性后,种子各部位均可吸水,但子叶末端区域的吸水量始终最低。吸水4 h时,种脐部位的吸水量最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随后中间部位吸水加快,吸水至24 h,种脐部位和中间部位的吸水率差异不显著,均高于子叶末端部位,该差异趋势一直保持至种子吸水饱和。苯胺蓝染色发现,种皮有3种吸水途径:水分最先由种脊进入种皮并沿其内的维管束移动;随后种孔和种脐处也有水分进入;水分还可以透过表皮层,但没有继续向内穿过栅栏层进入种子内部。TTC染色发现,种子的胚根端最先吸水并被染成红色,随后水分由胚根端向种子另一端即子叶末端迁移,在同一水平位置水分由子叶侧缘向中间渗透。【结论】解除合欢种子硬实性的最佳方法是始温70℃的热水处理5 min。种脊是合欢种子的初始吸水部位,随后水分也由种孔和种脐进入种胚,并由胚根端向子叶末端迁移。种皮的栅栏层、明线、厚壁细胞层、覆盖于种脐表面的蜡质层和填充于种皮维管束中的蜡质可能均与合欢种子的硬实性有关。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赖呈纯  黄贤贵  王琦  陈源  高慧颖  谢鸿根  
以7年生‘茂谷柑’果树及其所在的果园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茂谷柑’果实的裂果率、纵横径、果皮厚度,并对果园土壤的含水量进行了测定,同时采用适时喷灌的措施防止裂果.结果表明:‘茂谷柑’果实紧实,纵横径的快速增长及果皮的迅速变薄,是裂果发生的重要内在因素;而果园土壤水分的亏缺和不规律变化,是诱发裂果的关键外部因素.无喷灌措施的自然条件下,裂果率可达到18%以上,裂果主要集中在8月中旬至11月下旬.采用适时喷灌的措施,使土壤含水量保持较均衡并在临界值之上,可有效防止裂果,裂果率可以控制在5.0%以下,极大地降低裂果的发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