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9)
2023(905)
2022(802)
2021(801)
2020(702)
2019(1636)
2018(1580)
2017(2815)
2016(1784)
2015(1969)
2014(1997)
2013(1911)
2012(1963)
2011(1817)
2010(1852)
2009(1728)
2008(1589)
2007(1412)
2006(1237)
2005(1105)
作者
(6632)
(5572)
(5539)
(5264)
(3529)
(2876)
(2447)
(2301)
(2165)
(1994)
(1990)
(1911)
(1875)
(1862)
(1771)
(1747)
(1712)
(1666)
(1654)
(1574)
(1509)
(1481)
(1435)
(1290)
(1267)
(1264)
(1254)
(1212)
(1188)
(1170)
学科
(4628)
经济(4626)
管理(3312)
(3187)
(3054)
(2221)
(1558)
(1434)
企业(1434)
方法(1388)
中国(1345)
(1291)
金融(1291)
数学(1191)
法令(1182)
数学方法(1158)
(1137)
理法(1135)
管理法(1135)
农业(1078)
(1064)
环境(1033)
土地(1007)
及其(980)
业经(935)
生态(914)
水产(860)
(833)
贸易(833)
(813)
机构
大学(24636)
学院(24545)
研究(12082)
科学(10474)
中国(9328)
(8831)
(7976)
研究所(7383)
农业(7200)
(6314)
业大(6190)
(6115)
经济(5950)
(5387)
实验(5066)
管理(5016)
(4963)
中心(4950)
实验室(4925)
(4690)
重点(4673)
科学院(4655)
农业大学(4500)
北京(4083)
(4065)
理学(4054)
(4045)
资源(4018)
理学院(3898)
(3809)
基金
项目(18094)
(12977)
国家(12902)
科学(12875)
基金(12479)
研究(9568)
科学基金(9467)
自然(7872)
自然科(7642)
自然科学(7640)
自然科学基金(7491)
(6919)
(6735)
基金项目(6529)
科技(5284)
资助(5264)
计划(5203)
重点(4752)
社会(4444)
社会科(4108)
社会科学(4107)
专项(4051)
科研(3894)
教育(3882)
(3748)
(3546)
编号(3403)
(3369)
(3310)
创新(3197)
期刊
学报(9567)
(8169)
(7668)
经济(7668)
科学(7207)
中国(6491)
大学(6151)
学学(6003)
研究(5729)
农业(5560)
(3144)
资源(3059)
业大(2838)
(2743)
林业(2507)
(2339)
金融(2339)
农业大学(2263)
自然(2117)
(2074)
管理(1891)
中国农业(1872)
教育(1812)
科技(1693)
(1589)
自然科(1370)
自然科学(1370)
科技大(1341)
科技大学(1341)
财经(1323)
共检索到390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钟建  刘辰露  庆军  王琦  刘攀峰  杜庆鑫  杜红岩  杜兰英  王璐  
【目的】研究杜仲种仁生长发育规律以及油体动态变化与种仁含油率的相关性,探讨种仁中脂肪酸变化特征以及各脂肪酸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为油用杜仲果实的适时采收和高油高质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不同发育时期‘华仲8号’杜仲种仁为研究对象,采用尼罗红染色技术与共聚焦激光扫描电镜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观察种仁内油体;应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种仁油脂中脂肪酸组分和相对含量进行分析。【结果】1)杜仲种仁生长发育过程可划分为快速生长期(5月底—7月初)、缓慢生长期(7月初—8月底)和种仁成熟期(9月初以后);2)随着种仁发育油体数量逐渐增多,并不断向细胞中央扩散,种仁含油率与含油体率呈正相关关系,其增长速率均表现为“S”形变化趋势;3)种仁发育过程中共检测出9种脂肪酸,主要包括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等;随着种仁发育,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逐渐增加,并在9月初达到最大值(91.64%),其中亚麻酸含量高达63.25%;相关性分析表明,棕榈酸与硬脂酸和油酸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亚麻酸与棕榈酸和油酸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杜仲种仁生长发育过程呈先快后慢的变化趋势;种仁内含油体率与含油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种仁油脂中脂肪酸种类丰富,其中对人体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优势显著。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牟洪香  侯新村  刘巧哲  
采用气相色谱方法,对14个地区的文冠果种仁油脂肪酸进行了气相色谱分析,测得种仁油含有棕榈酸(C16∶0)、硬脂酸(C18∶0)、油酸(C18∶1)、亚油酸(C18∶2)、花生酸(C20∶0)、亚麻酸(C18∶3)、廿碳二烯-11,14酸(C20∶2)、山俞酸(C22∶0)、“蜜”酸(C20∶3)、木焦油酸(C24∶0)、神经酸(C24∶1)等11种脂肪酸,碳链长度主要集中在C16~C18之间,适合生产生物柴油。亚油酸、“蜜”酸、亚麻酸、廿碳二烯-11,14酸、山俞酸、木焦油酸、神经酸的含量随着地理纬度和经度的增加有增加的趋势;棕榈酸、花生酸、硬脂酸的含量随着地理纬度的增加有增加的趋势,但随着经...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杜红岩  李钦  李福海  孙彦超  杜兰英  
To establish a HPLC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content of aucubin in Eucommia ulmoides seeds,to search for the forma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aucubin in Eucommia ulmoides seeds,and to provide foundation for the suitable harvest season of aucubin in Eucommia ulmoides seeds,the Hypersil GLOD-C18 column(25...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萍  谢宇峰  袁婷  贡献  秦利军  
【目的】解析杜仲胶颗粒形态、膜脂肪酸组成及杜仲胶分子量的季节变化规律,分析胶颗粒形态差异和脂肪酸组成与杜仲胶分子量的相关性,为进一步阐明杜仲胶颗粒生物学功能、揭示杜仲胶合成机制提供参考。【方法】以10年树龄杜仲成株新枝上6—11月叶片胶颗粒为材料,利用光镜和电镜观察不同生育期叶片杜仲胶颗粒形态差异,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胶颗粒脂肪酸组成与含量变化以及利用分子排阻色谱(SEC)测定杜仲胶特征参数,探讨杜仲胶颗粒形态与胶颗粒脂肪酸组成以及杜仲胶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间的相互联系。【结果】1)叶片胶颗粒粒径总体表现为随月份推移而逐渐增大。6月份平均直径为3.99μm,到11月份时增加到6.7μm。小胶颗粒(d<5μm)数量占比从6月份的65.91%降至11月份的19.09%,而大胶颗粒(d≥5μm)数量占比从6月份的34.09%增至11月份的80.91%;2)脂肪酸测定表明,8、10、11月份叶片杜仲胶颗粒中分别检测到26、30和26种脂肪酸,且有15种饱和脂肪酸相同,以棕榈酸(C16:0)含量最高,二十四碳酸(C24:0)次之。同时,发现有7种不饱和脂肪酸为10月份特有,而3种不饱和脂肪酸(肉豆蔻油酸(C14:1)、反式亚油酸(C18:2n6t)和α-亚麻酸(C18:3n3))为8和10月份特有;3)杜仲胶特征参数测定表明,叶片中杜仲胶分子量的分布峰在6、7、8、9、10、11月份分别有3、6、6、3、5、3个。另外,6—11月份的杜仲胶分子量分布值变化在2.18~6.00,说明叶片中杜仲胶分子量在6月份差异小、分布集中,而在11月份差异大、分布零散。【结论】杜仲胶颗粒的粒径随月份推移逐渐增大,且大粒径占比逐渐升高。不同月份杜仲胶颗粒中除含有少数对生育期有依赖的特有脂肪酸。杜仲胶分子量随月份推移而增加并趋于稳定,且早期(6—8月)以分子量差异不大的胶分子居多,而后期(9—11月)以分子量差异较大的胶分子居多。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包文泉  陈俊兴  敖敦  包洪胜  王丽丽  张淑宁  张裕  白玉娥  
【目的】测定长柄扁桃发育期种子含油量和脂肪酸组分,解析长柄扁桃种子油脂累积及脂肪酸组分转化规律。【方法】以长柄扁桃发育期种子为材料,采用索氏提取法和气相色谱仪法测定种子油脂含量和脂肪酸组分含量,确定长柄扁桃种子油脂累积特点及脂肪酸组分转化规律。【结果】长柄扁桃种子油脂累积呈“慢-快-慢”的变化模式,可将油脂累积期分为3个阶段,即油脂缓慢累积期(花后15至50 d)、油脂快速累积期(花后50至78 d)和油脂减缓累积期(花后78至106 d)。油脂累积过程中先后检测出油酸、亚油酸、亚麻酸、棕榈酸、硬脂酸、棕榈油酸和二十碳烯酸,随着种子发育硬脂酸、棕榈酸和二十碳烯酸等饱和脂肪酸含量逐渐下降,而油酸、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逐渐增长,成熟种子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4.64%,其中油酸含量达到75.61%,亚油酸含量达到18.20%。相关性分析表明,长柄扁桃种子发育过程中油酸、亚麻酸、棕榈油酸含量间呈显著正相关,均呈逐渐增加趋势;棕榈酸、硬脂酸和二十碳烯酸间呈显著正相关,在种子发育过程中呈递减趋势;油酸和亚麻酸与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二十碳烯酸呈显著负相关。【结论】长柄扁桃种子发育期约为100 d,种子油脂累积呈“慢—快—慢”的“S”型变化模式,根据油脂含量的变化规律,将油脂形成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长柄扁桃种子油脂累积是复杂的脂肪酸组分转化过程,累积过程中先后出现7种脂肪酸组分。本研究结果可为长柄扁桃种子最佳采收期的确定、提升长柄扁桃种子油脂产量、改善油脂品质和科学栽培管理提供理论支撑。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杜红岩  杜兰英  李芳东  
采用选择典型样株和随机取样的方法对杜仲果实含胶率的年变化及逐年变化特点和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杜仲果实内含胶特性的年变化特点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在果实基本停止生长以前,果皮和果实含胶率变化与果实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果皮和果实含胶率随着果实的生长而迅速提高;在果实基本停止生长以后,含胶率提高缓慢。不同树龄杜仲果皮和果实的含胶率比较稳定。采用高接换雌建园和嫁接苗建园两种方式建立杜仲高产胶果园都具有十分明显的增产效果。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兰  彭振英  陈高  王莹莹  张斌  毕玉平  
以鲁花14为材料,对花生种子发育过程中荚果和种子的发育情况以及花生种子脂肪酸的累积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果针入土的第39天,小种子(远离果针一端)的平均长度超过大种子(靠近果针一端),在接近成熟时,小种子的平均质量超过大种子。在花生种子中,可以检测到12种脂肪酸。按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山萮酸、花生酸、二十四烷酸、花生烯酸、异油酸、亚麻酸、棕榈油酸、豆蔻酸。在花生种子发育过程中,脂肪酸含量随种子的发育逐渐增加,油酸含量不断增多,而亚油酸则呈缓慢减少的趋势。在接近成熟时,油酸和亚油酸占全部脂肪酸含量的79.4%。油酸亚油酸的比值随着种子的发育呈逐渐增大的变化规律。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潘学军  张文娥  刘伟  张政  彭剑  
以贵州省赫章县3个乡镇的20个核桃优良单株种仁为试材,利用气相色谱仪和氨基酸分析仪,对核桃种仁中脂肪酸和氨基酸的组成及含量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贵州核桃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为74.63%~91.45%,20个单株的平均含量为88.47%,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占45%~75%,n-6(PUFA)/n-3(PUFA)为(7.20~15.42)∶1,SFA∶MFA∶PUFA为1∶(0.57~5.21)∶(2.39~9.59),具有SFA含量低、PUFA含量高的特点,属于亚麻酸类油脂;贵州核桃种仁中富含17种氨基酸,其中Arg、G lu和Asp含量较高;含有人体10种必需氨基酸(EAA)中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杜红岩  李芳东  杨绍彬  杜兰英  傅建敏  孙志强  李福海  
‘华仲8号’杜仲为雌株,是采用选择育种的方法经优株选择、无性系造林测定和区域化试验选育而成,结果早,果皮杜仲胶和种仁亚麻酸含量高,高产稳产,适应性强。适于营建杜仲良种果园,生产杜仲亚麻酸油和杜仲胶。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鸿鹏  彭彦  刘果  李慧  高丽琼  詹妮  谢耀坚  
【目的】研究印加果种子中脂肪酸物质的累积规律,对印加果种子不同发育时期的脂肪酸物质进行解析,为印加果种植区域推广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选取成年印加果植株的18、36、54、72和90 DAF种子,利用液氮微量提取印加果种子的脂肪酸,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其组分和相对含量进行动态变化的测定分析。【结果】印加果种子整个发育过程主要分离鉴定出56种物质,其中包括14种脂肪酸类化合物(80.13%),7种酯类化合物(2.70%),24种烷烃类化合物(12.40%),7种苯环类化合物(3.96%)以及4种其他化合物(0.81%)。脂肪酸类化合物主要包含亚油酸、亚麻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及16-甲基十七烷酸等物质。随着成熟度增加,脂肪酸总含量逐渐从53.60%、76.30%、76.78%、96.43%增加至97.54%。其中,亚油酸和亚麻酸呈增加趋势,棕榈酸、硬脂酸、油酸及16-甲基十七烷酸等物质呈下降趋势。【结论】在印加果种子发育过程中,脂肪酸物质逐渐由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物质转化为多不饱和脂肪酸物质,相比其他油料植物具有成熟期短、不饱和脂肪酸转化效率高等优点,推测可能与其高效的光合速率相关。因此,印加果作为一种强需光性的食用油料植物,适宜在纬度较低的广东、广西、云南、福建、海南以及台湾等部分区域进行种植。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姚小华  王开良  黄勇  任华东  
以小果油茶全分布区的15个居群为试验材料,分析其种仁含油率及脂肪酸组分12个性状的变异状况。结果表明:小果油茶种仁含油率及脂肪酸组分性状变异类型较为丰富,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但不同性状的变异水平相差较大。除了西南地区5个居群外,含油率及脂肪酸组分12个性状在其它居群的多重比较中呈显著差异。除了含油率在居群间的变异略大于居群内外,脂肪酸各组分性状主要变异存在于居群内,且居群内变异远大于居群间变异。利用主成分分析得到综合得分值来评价居群品质水平,结果表明福建漳浦居群综合得分值最高,即品质水平最佳,其次为福建闽清,其余居群排序依次为江西宜春、广西融水、福建建宁、贵州黎平、广西龙胜、广西三江、湖南通道...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于修烛  李志西  杜双奎  
采用气相色谱法对苹果籽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 ,结果共检出了 5种脂肪酸 ,其相对含量分别是棕榈酸 7.0 9%,硬脂酸 2 .37%,油酸 39.6 9%,亚油酸 4 9.6 4 %,花生酸 0 .91%。同时 ,对苹果籽的一些物理特性的分析结果作了报道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海泽  赵忠  渠美  朱海兰  
【目的】测定脱毒苦杏仁油的脂肪酸组成,并研究光照、温度、抗氧化剂及其增效剂对苦杏仁油稳定性及货架期的影响,为开发苦杏仁食用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了甘肃庆阳脱毒后苦杏仁油的脂肪酸组成;然后利用Schaal烘箱法,以过氧化值(POV)为考察指标,研究了光照、温度、抗氧化剂及其增效剂对苦杏仁油抗氧化性能和货架期的影响。【结果】苦杏仁油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957g/kg;光照、温度对苦杏仁油的氧化过程都有显著影响,但相对光照而言,温度的影响更为明显;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对苦杏仁油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效果,可以很好地延长油品的货架期,并与抗坏血酸(VC)和...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石从广  李因刚  朱光权  柳新红  杨柳  盛卫星  
通过对白花树Styrax tonkinensis多年的观察,其果实成熟期一般在9-10月。为了探索白花树果实成熟期内脂肪酸和含油率的累积变化规律,自2011年8月中旬(10日)起至2011年10月下旬(21日),对标记的白花树果实定期取样(12 d.次-1),共取7个批次。经过一系列处理后测定百粒质量、含油率和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9月下旬(27日)至10月上旬(9日)是白花树果实和种子成熟的拐点时期,这段时期果壳开始干燥脱水,果实内含物迅速累积;随着果实和种子的成熟,饱和脂肪酸的相对含量逐渐下降,而不饱和脂肪酸除了亚油酸显著下降,其他脂肪酸相对含量均缓慢上升。这些结论对果实的采收时间和储藏方...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樊成奇  赵树明  田晓清  邵盛男  杨桥  陆亚男  
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是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类营养成分。对海鞘(Aplidium constellatum)和大洋纵列海鞘(Symplegma oceania)两种复海鞘的油脂类成分进行相对含量分析,发现海鞘(A.constellatum)油脂中含有EPA、DHA两种ω-3 PUFAs,含量分别为19.5%和12.7%,大洋纵列海鞘油脂中EPA、DHA的含量分别为18.2%和7.73%。结果表明,两种海鞘油脂均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