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91)
2023(5643)
2022(4722)
2021(4404)
2020(3736)
2019(8371)
2018(8187)
2017(15555)
2016(8783)
2015(9413)
2014(9265)
2013(9252)
2012(8747)
2011(8004)
2010(7917)
2009(6997)
2008(7014)
2007(6256)
2006(5401)
2005(4921)
作者
(30294)
(25381)
(25146)
(23899)
(16187)
(12652)
(11267)
(10027)
(9669)
(9051)
(8941)
(8676)
(8502)
(8475)
(8293)
(7929)
(7887)
(7605)
(7557)
(7298)
(6773)
(6428)
(6301)
(5946)
(5928)
(5845)
(5520)
(5475)
(5368)
(5341)
学科
(29191)
经济(29147)
(20063)
管理(19632)
(16065)
企业(16065)
方法(13876)
(12763)
数学(12140)
数学方法(11959)
(8413)
中国(7711)
(7489)
(6444)
(5892)
贸易(5890)
(5747)
业经(5649)
(5339)
财务(5334)
(5330)
财务管理(5319)
银行(5277)
(5260)
金融(5259)
企业财务(5156)
(5081)
农业(5045)
技术(4791)
地方(4712)
机构
大学(125506)
学院(123306)
研究(53725)
(43442)
经济(42419)
科学(40017)
管理(38583)
中国(38554)
(35433)
理学(33429)
理学院(32831)
管理学(31820)
管理学院(31616)
(31246)
研究所(29291)
农业(28877)
(28468)
业大(26320)
中心(23220)
(20767)
(19764)
(19396)
(19283)
(19109)
农业大学(18140)
实验(17995)
科学院(17769)
北京(17728)
实验室(17289)
(16558)
基金
项目(91604)
科学(69862)
基金(67216)
(65697)
国家(65265)
研究(54212)
科学基金(51935)
自然(39147)
自然科(38266)
自然科学(38249)
自然科学基金(37578)
基金项目(35396)
(34982)
(32426)
社会(32347)
社会科(30553)
社会科学(30540)
资助(28341)
教育(24396)
重点(22761)
计划(22546)
科技(20873)
(19573)
(19416)
科研(19153)
编号(18638)
(18495)
创新(17547)
专项(17468)
(16945)
期刊
(44436)
经济(44436)
学报(35727)
研究(33447)
(30951)
科学(28580)
中国(25912)
大学(24225)
学学(23453)
农业(20870)
(15713)
管理(14327)
(12027)
(10647)
金融(10647)
业大(10495)
教育(10284)
农业大学(8562)
(8387)
财经(8296)
经济研究(8112)
林业(8069)
技术(7418)
资源(7389)
(7120)
科技(7106)
自然(6732)
中国农业(6465)
业经(6075)
问题(5646)
共检索到1819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汪成忠  倪雪艳  朱玮  马菡泽  钱剑林  杨继  胡永红  宋志平  
【目的】明确‘凤丹’牡丹不同发育阶段的化学计量特征和分配规律,探讨源-库关系,可为解析其产量构成机制奠定基础,也为油用牡丹的栽培管理提供指导。【方法】采取破坏性取样策略,研究‘凤丹’牡丹年周期中,4、6、8龄(4年生、6年生、8年生)植株的根、茎、叶、花、果等器官中C、N、P元素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动态。【结果】1)各器官中C含量的季节性变化趋势相似,且C含量随株龄增大而增高;根和茎中N含量随季节变化的趋势相似,都随株龄增大而上升,不同株龄植株的叶片的N含量变化趋势一致,均在花期最高; P元素含量及其变化在各器官及不同株龄之间存在差异。2)年周期中各器官的C∶N均表现为先升后降,株龄效应明显; C∶P在各器官中变化趋势不一,根和茎的C∶P表现为6年生> 8年生> 4年生,不同株龄叶片的C∶P仅在花期不同(4年生<6年生<8年生),繁殖器官的C∶P表现为4年生<6年生4年生>8年生,N∶P变化范围为2. 71~7. 62。3)在休眠期和落叶期,各元素基本上都平均分配到根和茎中,在花期和果熟期,C元素均匀分配到各器官,而N、P元素则较多分配到叶和繁殖器官,株龄对各元素分配动态的影响不一致。4)各器官可溶性糖含量差异明显。以可溶性糖含量表征的源、库强度及源/库比的分析结果显示,初始(休眠期)源结构为根和茎,之后(花果期)的源结构是叶片,库结构则包括花或果实、以及根和茎; 6年生植株的源强度最大,8年生植株则库强度最大,花期源/库比最高的是6年生植株,果熟期则是4年生植株。【结论】‘凤丹’牡丹的化学计量特征和源-库结构关系随生长发育阶段而动态变化,且明显受株龄的影响; N元素是‘凤丹’牡丹生长的限制因子,适当增施N肥可提高产量。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胡静静  沈向  李雪飞  赵静  李欣  张鲜鲜  
测定黄连木叶片中花青苷、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及年动态变化和秋季显色期可溶性糖及9种矿质元素的含量,探讨其叶色变化与可溶性糖和矿质元素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单株黄连木叶片中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年变化趋势一致,而花青苷含量的年变化趋势分为平稳、增加、骤升3种类型。在9种矿质元素中,对花青苷含量影响较大的是氮、磷、钙、锰、锌,其中磷与花青苷含量呈显著性正相关,氮与其呈显著性负相关;可溶性糖与花青苷含量呈显著性正相关,而与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呈显著负相关,氮与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呈显著性正相关。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天来  焦晓赤  齐明芳  刘玉凤  徐连营  
以耐低温番茄品系L402-F和冷敏感品系自交系J2为试材,15℃为对照,研究6℃夜低温不同时长处理对光合指标和可溶性糖类的影响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时长夜低温胁迫导致L402-F和J2番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Rubisco羧化速率和Fv/Fm均下降,呈现15℃>6℃3 h>6℃9 h,L402-F的下降幅度比J2的下降幅度小,品种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低温胁迫后,碳水化合物在L402-F和J2叶片中积累,并且随着处理小时数的增多和处理时间的延长,碳水化合物的积累增多;对净光合速率与各指标间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L402-F叶片中净光合速率的下降与淀粉含量的大量积累有关,而导致J2叶片中净光合速...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姚改芳  张绍铃  曹玉芬  刘军  吴俊  袁江  张虎平  肖长城  
【目的】对分属不同栽培种的98个梨品种果实中可溶性糖组分及含量进行分析,以比较不同种及品种间糖含量和组成的特点与差异。【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成熟期梨果实中糖组分及含量进行测定,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1)成熟期梨果实的可溶性糖主要由果糖、葡萄糖、蔗糖和山梨醇组成,其中果糖含量最高,均值为51.17mg·g-1FW。不同品种之间,果糖和葡萄糖的含量相对稳定;蔗糖和山梨醇含量变化幅度较大,变化范围分别为1.14—47.75mg·g-1FW和4.46—47.29mg·g-1FW。(2)不同栽培种梨果实的糖分组成中,果糖的含量均为最高,占总糖比例的42.22%—57.02%,而其...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艳秋  吴本宏  赵剑波  姜全  李绍华  
【目的】研究不同葡萄糖/果糖(glucose/fructose,G/F)类型桃果实内G/F差异的部位和时期。【方法】以不同G/F类型的6个桃品种(G/F≈1品种:‘冈山白’、‘山一白桃’和‘燕红’;高G/F品种:‘张黄7号’、‘龙246’和‘临白7号’)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果实发育期果实和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并在盛花后74d或101d测定了‘冈山白’、‘山一白桃’、‘张黄7号’和‘龙246’新梢韧皮部中可溶性糖的含量。【结果】两类不同G/F桃果实中均以蔗糖作为主要碳水化合物积累形式,花后43~85d蔗糖含量很低,随后持续快速积累直至果实成熟;花后43~85d山梨醇有升高趋势,在果实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志萍  德木其格  马宇  巴图  李建波  郭呈宇  吕二锁  王海泽  王文迪  徐寿军  
为探明春大麦可溶性糖含量与籽粒淀粉组分含量的关系,以蒙啤3号和蒙啤5号为试材,设375,450,525,600万株/hm~2共4个密度处理,于2018—2019年研究不同种植密度下大麦灌浆期叶片、茎秆和籽粒可溶性糖与淀粉组分含量的动态变化,分析了其对籽粒淀粉组分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2 a 2个品种各处理叶片、茎秆和籽粒可溶性糖含量随着灌浆进程均呈单峰曲线变化,峰值在花后21 d出现;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先升高后降低,最大值在525万株/hm~2密度处理出现。2 a 2个品种各处理籽粒总淀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随着灌浆进程呈逐渐上升趋势,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峰值均为525万株/hm~2处理。相关分析显示,各灌浆阶段叶片、茎秆和籽粒可溶性糖含量与成熟期籽粒淀粉组分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通径分析显示,对成熟期籽粒总淀粉含量影响最大的是花后21 d叶片、花后7 d茎秆和籽粒可溶性糖含量,通径系数分别达到1.002 3,0.580 4和0.745 5;对直链淀粉含量影响最大的是花后35 d叶片、花后7 d茎秆和籽粒可溶性糖含量,通径系数分别达到0.776 6,0.469 7和0.715 6;对成熟期籽粒支链淀粉含量影响最大的是花后21 d叶片、花后7 d茎秆和花后14 d籽粒可溶性糖含量,通径系数分别达到1.046 9,0.638 2和0.775 6。525万株/hm~2是该试验条件下提高大麦籽粒淀粉组分含量最适宜的种植密度;花后7 d茎秆和灌浆初期籽粒可溶性糖含量对大麦产量和品质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友军  熊瑛  吕强  陈明灿  骆炳山  
比较了3种类型专用小麦(强筋小麦郑麦9023、中筋小麦温麦4号和弱筋小麦豫麦50)在籽粒灌浆过程中旗叶、倒一茎节、倒二三茎节、倒四五节茎节、叶鞘中可溶性总糖和蔗糖含量及籽粒中可溶性总糖、淀粉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灌浆过程中,中筋小麦温麦4号和弱筋小麦豫麦50旗叶中可溶性总糖、蔗糖、SS和SPS活性均高于强筋小麦郑麦9023,温麦4号略高于豫麦50。SS和SPS活性峰值出现时间早于可溶性总糖和蔗糖。在花后12d至成熟期间,豫麦50籽粒中可溶性总糖含量最高,温麦4号次之,郑麦9023最低;豫麦50淀粉含量显著高于温麦4号和郑麦9023,灌浆后期的ADPP活性也高于温麦4号和郑麦9023。相关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有春  陶承光  魏永祥  刘成  王兴东  刘威生  杨艳敏  
【目的】了解高丛、半高丛和矮丛越橘品种果实糖酸含量及不同发育阶段的变化特点,探讨果实糖积累与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的相关关系,为越橘糖酸代谢机理和品质调控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对5个越橘品种(高丛越橘:‘斯巴坦’、‘泽西’,半高丛越橘:‘北村’、‘北蓝’,矮丛越橘:‘美登’)不同发育阶段果实的糖酸组分和叶片中糖组分进行测定。【结果】供试的5个越橘品种成熟果实总糖平均含量为102.04 mg·g-1FW,其中‘斯巴坦’含量最高,‘北村’最低。葡萄糖和果糖占总糖含量的97.90%—99.47%,二者含量比值1﹕1,均随果实发育呈迅速增加趋势,蔗糖和山梨醇在果实发育早期含...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郭丽丽  尹伟伦  郭大龙  侯小改  
【目的】土壤微生物在林业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功能,解析油用凤丹牡丹长期人工种植后根际土壤中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变化情况,为揭示油用凤丹牡丹长期连作后根际病害抑制性土壤形成的机制奠定基础。【方法】试验采集种植2、4、5、10和32年生凤丹牡丹的根际土壤,应用Illumina Mi 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细菌16S rRNA基因V3+V4区域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研究连作对凤丹牡丹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结果】源于不同种植时间(年限)的15个根际土壤样本共获得2 366个涵盖24门、79纲、1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海泽  刘志萍  巴图  马宇  吕二锁  郭呈宇  李建波  王文迪  王金波  齐海祥  徐寿军  
【目的】探讨大麦可溶性糖与籽粒淀粉积累的关系。【方法】以蒙啤3号、甘啤4号、蒙啤5号、垦啤7号4个大麦品种为供试材料,设0、90、180、270 kg/hm~2(分别标注为N_0,N_1,N_2,N_3)4个施氮水平,分析灌浆期间不同施氮水平下大麦营养器官可溶性糖和籽粒淀粉的动态变化,研究营养器官可溶性糖输出量对籽粒淀粉积累的贡献,探索各营养器官可溶性糖积累量与籽粒总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积累量的相关性。【结果】4个大麦品种叶片、茎秆、籽粒可溶性糖积累量随着生育时期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花后21 d达到最大值。随着施氮水平的增加,4个大麦品种叶片、茎秆、籽粒可溶性糖积累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N_2处理达到最大值。4个大麦品种籽粒总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随着生育时期呈现升高的变化趋势。随着施氮水平的增加,4个大麦品种籽粒总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N_2处理达到最大值。营养器官可溶性糖输出量对淀粉积累有重要贡献,4个大麦品种开花前和开花后叶片、茎秆贮藏可溶性糖输出量对淀粉贡献均表现为N_2>N_3>N_1>N_0,4个大麦品种开花前和开花后贮藏可溶性糖总输出量对淀粉贡献均表现为N_2>N_3>N_1>N_0。4个大麦品种开花前和开花后贮藏可溶性糖输出量均表现为茎秆最大,叶片最小。相关性分析表明,4个大麦品种在不同灌浆阶段,叶片和茎秆花后7、21、28、35 d可溶性糖积累量与籽粒总淀粉、支链淀粉积累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片和茎秆花后7、21、28、35 d可溶性糖积累量与籽粒直链淀粉积累量均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营养器官中可溶性糖的积累量、籽粒中淀粉积累量、花前花后营养器官可溶性糖的输出量及其对籽粒淀粉的贡献率达到最大值的最佳施氮量为180 kg/hm~2纯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颐  杨佳玫  王玉平  卢志伟  王忠祥  崔晓闯  杨虹琦  
【目的】为了提高烟叶的醇化质量以及实现卷烟原料的可用性。【方法】对贵州中烟6个原料基地上中2个部位片烟的总糖、还原糖、烟碱和糖碱比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1)片烟醇化过程中,3个醇化库不同香型片烟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表现为下降,变化速度最快的醇化时期是醇化612个月。此时正好处于仓贮环境温度上升的阶段,全年月平均温度和相对湿度较高的醇化库可加速烟叶的总糖和还原糖的降解和转化。(2)不同醇化库不同香型片烟总糖和还原糖下降幅度存在明显差异(P<0.05),其中兴义库的清香型和中间香型片烟总糖和还原糖下降幅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邹佳  蔺万煌  罗红兵  孙立章  刘畅  
为揭示玉米胞质雄性不育的生化机制,以玉米C型雄性不育系C478及其保持系478、恢复系H01为材料,对叶片及雄穗小花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含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玉米不育系苗期、抽雄期、开花期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高于保持系、恢复系;三系间可溶性蛋白含量相差小;不育系除抽雄期外叶片中的游离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保持系、恢复系.玉米雄穗发育过程中,保持系雄穗小花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在雄穗孕育完全但没抽出期(时期Ⅱ)、散粉期(时期Ⅲ)显著高于不育系;不育系小花中各个时期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均低于其保持系和恢复系,特别在时期Ⅱ、时期Ⅲ显著低于保持系和恢复系;不育系每个时期小花中的游离脯氨酸含...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樊廷录  马明生  王淑英  李尚中  赵刚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品种冬小麦灌浆期穗下节可溶性糖含量(SS)、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差异,探讨限量灌溉条件下SS与产量和WUE的关系。【方法】以中国北方12个冬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在甘肃陇东黄土高原进行大田试验。【结果】不同冬小麦品种之间产量、WUE、SS存在明显差异,随着灌浆进程的推进,SS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单峰变化趋势,且灌浆中后期差异达到最大。冬小麦灌浆期SS与产量、WUE均呈显著正相关,并且相关性在灌浆中后期和后期达到极显著;【结论】限量灌溉条件下冬小麦籽粒灌浆期SS可作为筛选高产和高水分利用效率品种的参考指标之一。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郑惠文  张秋云  李文慧  章世奎  席万鹏  
【目的】明确新疆杏果实可溶性糖和有机酸的组成与含量特征,揭示果实发育过程中糖、酸动态变化规律。【方法】以5个新疆杏品种不同发育阶段的果皮和果肉为试验材料,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hplc)检测各样品中可溶性糖和有机酸,对比分析果实发育过程中其组成与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从新疆杏果实中共检测到3种可溶性糖(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其中,蔗糖和葡萄糖为主要糖。果实成熟时,果皮中两种主要糖分别占总糖含量的60.7%—79.1%和13.5%—34.7%,果肉中占总糖含量的65.5%—82.4%和8.2%—25.9%,果皮、果肉中果...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左文博  吴静利  杨奇  张嘉楠  刘桂茹  
本试验测定了北方冬麦区主推的22个冬小麦品种的根系活力以及根系可溶性糖含量,并测定了各品种的抗旱性,尝试寻找根系活力和根系可溶性糖含量与作物抗旱性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显示:22个供试品种中,抗旱指数较高的品种有长6878、长4378、保麦9号、河农825、中旱110等;灌浆中期旱胁迫条件下的根系可溶性糖含量与作物抗旱性呈负相关,推测抗旱性强的品种在旱胁迫条件下将根部形成的可溶性糖运输至穗部灌浆,弥补由于干旱造成的光合产物量的不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