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40)
2023(8631)
2022(7079)
2021(6715)
2020(5712)
2019(12407)
2018(12280)
2017(23161)
2016(12097)
2015(13562)
2014(12996)
2013(12679)
2012(11995)
2011(10622)
2010(11323)
2009(11052)
2008(9928)
2007(9339)
2006(8380)
2005(7666)
作者
(32552)
(26879)
(26589)
(25413)
(16988)
(12922)
(12098)
(10263)
(10062)
(9752)
(9134)
(9061)
(8624)
(8487)
(8393)
(8120)
(7789)
(7761)
(7745)
(7512)
(6826)
(6450)
(6267)
(6168)
(6116)
(6031)
(5998)
(5993)
(5410)
(5394)
学科
(40890)
管理(40095)
(40068)
经济(39931)
(36133)
企业(36133)
(26319)
金融(26319)
(23580)
银行(23569)
(22855)
中国(20338)
技术(15663)
方法(14876)
(13674)
(13055)
(12251)
数学(12144)
数学方法(11923)
技术管理(11745)
业经(11324)
中国金融(11101)
地方(9725)
理论(9491)
(9413)
财务(9357)
财务管理(9336)
企业财务(8967)
农业(8346)
(8107)
机构
大学(161855)
学院(161570)
(66766)
经济(65187)
管理(61845)
研究(53351)
理学(51828)
理学院(51304)
中国(51095)
管理学(50401)
管理学院(50094)
(34138)
(33417)
科学(29145)
中心(28559)
(26180)
(25767)
财经(25626)
(24003)
(23279)
(23187)
研究所(22883)
银行(22424)
北京(21945)
(21688)
(21499)
师范(21294)
(21105)
经济学(20903)
业大(20409)
基金
项目(101068)
科学(80637)
研究(78721)
基金(72351)
(61358)
国家(60742)
科学基金(53060)
社会(50595)
社会科(47950)
社会科学(47937)
(41081)
基金项目(37743)
教育(36870)
(33650)
编号(31950)
自然(31841)
自然科(31227)
自然科学(31219)
自然科学基金(30689)
资助(28764)
(27685)
成果(27407)
创新(24789)
课题(22939)
重点(22841)
(22221)
(21936)
国家社会(20824)
(20609)
项目编号(20435)
期刊
(76259)
经济(76259)
研究(54344)
中国(41398)
(38346)
金融(38346)
管理(27095)
(26405)
教育(25088)
(23279)
学报(21060)
科学(20323)
大学(17477)
技术(15989)
学学(15941)
农业(14412)
财经(13104)
经济研究(11661)
业经(11617)
(11266)
科技(9607)
(9075)
论坛(9075)
理论(8758)
问题(8741)
技术经济(8704)
国际(8354)
(8145)
图书(7992)
(7969)
共检索到2696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何德旭  范力  
金融创新与金融安全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金融创新作为金融领域各种要素的重新优化组合和各种资源的重新配置,既有助于金融体系的稳定和金融安全,也可能带来金融脆弱性、危机传染性和系统性风险,从而对金融安全产生负面冲击。实证研究表明,在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和升级过程中,金融创新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金融创新-金融风险-金融监管-金融再创新"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如果金融创新信息披露充分、金融创新风险管理有效、金融创新监管到位,那么,金融创新仍然是规避金融风险、保障金融安全的重要途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董俊峰  
网联清算平台作为国家金融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运而生于我国网络支付发展的澎湃潮头,立足于行业革新发展的航道起点,见证着支付领域跃进的脉搏,也是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和持续深化改革的缩影写照。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未来网联将坚持金融基础设施中立定位,发挥中枢优势,遵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杜志强  吕彬  
金融创新在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银行业务的同时,也带来了金融灾难,特别是2007年中期彻底爆发蔓延至今的美国次贷危机。本文分析了次贷危机对我国的启示,并提出了在金融创新过程中应加强的防范性措施。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彭雪峰  
该文指出美国次贷危机的根源是对金融创新的风险管理不到位,文章分析了金融创新的特征以及市场参与者对金融创新的风险意识淡薄的现状,指出美国次贷危机的教训在于金融机构应充分重视金融创新中的风险管理,而监管机构对金融创新的风险监管则是业务发展和市场稳定的有力保障;最后文章对如何加强我国金融创新的风险管理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贺强  
2007年2月,汇丰控股和新世纪金融先后发表声明,指出由于美国次级贷款市场存在的问题,公司出现大量亏损,拉开了美国次级贷款危机的序幕。到目前为止,国际著名金融机构纷纷报告巨亏,次贷危机已经传导到各国金融市场,导致了全球性的金融震荡。在此次危机中,我国金融业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将有可能严重影响我国的金融安全,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军  
2007年4月发生的美国次贷危机目前已经升级演变为全球金融危机。本文阐述了这次金融危机的发展演变过程,总结了深刻教训:金融自由化固然重要,但是在自由化过程中必须强化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发展要相互协调;发展房地产业重要,但是泡沫式的发展方式终将产生严重后果;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改革势在必行。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秦建文  梁珍  
一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至今仍未探底。这场金融危机的根源是美国实行"新自由主义"的资本主义经济模式,直接成因是脱离实体经济发展滥用金融创新产品,并疏于金融监管。虽然这场危机的直接成因是金融创新,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停止金融创新,相反,要在汲取这场金融危机的教训的基础上稳健推进金融创新。在金融创新中要切实做到:金融创新立足实体经济并服务实体经济。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并重,加强场外监管。确保金融创新的基础资产质量。审慎对待复杂的金融产品创新、规范信用评级、加强风险控制、坚持行之有效的外汇管理政策。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许伟峰  
金融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但是其中也潜藏着巨大的风险。主要表现在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比例高、金融监管体系不健全、资本市场发育不成熟等等。本文通过分析提出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对策。指出通过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能保障金融安全,促进经济体制和政治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松  
文章介绍了美国次贷危机中金融衍生品创新的技术演进流程以及杠杆放大效应,深刻揭示出以衍生品为主的金融创新其实质就是泡沫创新及风险转嫁;同时从金融衍生品自身的特点入手,阐述了其危险性根源,总结出对我国及其他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创新的若干重要启示。文章认为,不能盲目追求虚拟经济的过度繁荣,房地产等大宗消费品信贷市场应受到严格管控以及金融衍生品创新应建立在完善的金融现货产品基础上且链条绝不能太长。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佟明亮  
通过分析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表象成因,探究金融危机对美国实体经济的影响。结合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为我国金融市场和相关经济领域的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于梦尧  宋玮  
通过对美国次贷危机与金融创新关系的再反思,分析金融创新在美国次贷危机中所扮演的角色,重申金融创新的积极作用,提出金融创新在我国金融体系发展中的重要策略和原则:金融创新必须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遵循"风险可控、成本可算"的原则,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体制,并要处理好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程景东  陈思  
次级按揭贷款及衍生产品的发展次级按揭贷款驶上快车道是在本世纪初,尤其是在"9·11"恐怖袭击之后。为刺激经济复苏,美联储采取了短期迅速减息的政策,短期利率水平在短短一年间由6.5%减至1.75%,降至40年来最低水平。低利率政策使即便定价较高的次级按揭贷款成本也相当低,大批信用级别不高的购房者利用次级按揭贷款购买住房。为满足低收入借款人群的需要,次级按揭市场出现了一些非传统按揭产品。以利率可调整按揭贷款(ARM)为例,借款人可以选择前期免息或低息、中后期高息的还款方式,也可以选择前期只偿还利息、不偿还本金的方式,这些创新产品的特点在于借款人前期只负担很低的偿还额,随后月供额迅速提高,适合...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雷鸣  
美国因次贷风波引发的金融危机在全球呈燎原之势,我国这个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同样在其影响之列。本文在分析金融创新的利弊、比较中美两国金融创新异同的基础上,提出了坚持金融创新的可控性、适度性和规范性的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穆西安  
国家金融安全体系建设应注重安全支柱的有机联系与功能互补,妥善处理好监管机构与金融市场、监管效率与金融创新之间的矛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