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46)
2023(10023)
2022(9157)
2021(8617)
2020(7536)
2019(16607)
2018(16574)
2017(31768)
2016(17668)
2015(19919)
2014(19828)
2013(19620)
2012(17929)
2011(16093)
2010(15768)
2009(14126)
2008(13491)
2007(11396)
2006(9750)
2005(8244)
作者
(53456)
(44186)
(44080)
(41806)
(28197)
(21283)
(20017)
(17657)
(16741)
(15654)
(15218)
(14775)
(14059)
(13784)
(13683)
(13676)
(13604)
(13189)
(12511)
(12494)
(11301)
(10640)
(10633)
(9917)
(9892)
(9882)
(9877)
(9652)
(9030)
(9010)
学科
(65721)
经济(65652)
管理(47491)
(45436)
(37612)
企业(37612)
方法(33629)
数学(29318)
数学方法(29000)
(17839)
(17336)
中国(15718)
(14976)
业经(14573)
地方(13310)
农业(12069)
理论(11634)
(11356)
贸易(11350)
(10995)
(10993)
环境(10891)
技术(10761)
(9930)
(9837)
财务(9779)
财务管理(9764)
教育(9711)
(9444)
企业财务(9249)
机构
大学(249027)
学院(246780)
管理(99172)
(90218)
经济(88122)
理学(87449)
理学院(86432)
管理学(84826)
管理学院(84416)
研究(82661)
中国(57446)
科学(57050)
(52989)
(48563)
业大(44291)
(42718)
研究所(39861)
农业(38836)
(38307)
中心(36830)
(34442)
北京(32689)
(32619)
师范(32184)
财经(31921)
(29865)
(29136)
技术(28362)
(28040)
农业大学(26153)
基金
项目(181209)
科学(141175)
基金(130915)
研究(127233)
(116191)
国家(115238)
科学基金(98042)
社会(76986)
社会科(72876)
社会科学(72855)
(72614)
基金项目(71061)
自然(67372)
自然科(65776)
自然科学(65759)
自然科学基金(64564)
(61294)
教育(58281)
资助(53471)
编号(51514)
成果(40959)
重点(40494)
(38746)
(38109)
(37969)
科研(35574)
计划(35424)
创新(35374)
课题(35370)
大学(33209)
期刊
(92440)
经济(92440)
研究(66421)
学报(47994)
(43624)
中国(43319)
科学(41588)
大学(34629)
管理(33921)
学学(32823)
农业(30791)
教育(27051)
(26736)
技术(20476)
业经(15606)
(15408)
(15332)
金融(15332)
财经(14348)
图书(14231)
经济研究(14187)
业大(13671)
科技(13646)
(12659)
理论(12414)
问题(12080)
(12046)
实践(11691)
(11691)
技术经济(11594)
共检索到3375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江涛  周艳琴  聂浩  陈声国  方瑞  姚宝安  赵俊龙  
将编码弓形虫微线蛋白3(MIC3)的真核表达质粒pcMIC3和编码γ-干扰素(IFN-γ)的真核表达质粒pcIFN-γ各100μg混合肌肉注射,间隔2周、3次免疫Balb/c小鼠,同时设相同剂量的pcMIC3、pcDNA和PBS免疫对照组。分别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四氮甲唑蓝(MTT)比色法和乳酸脱氢酶释放法(LDH)检测试验小鼠血清的特异性抗体、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应答和细胞毒性T细胞(CTL)活性,并观察腹腔接种弓形虫RH株速殖子后质粒的免疫保护效果。结果表明:与其它试验组相比,pcMIC3+pcIFN-γ组试验小鼠在免疫8周后的ELISA抗体水平、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应答和CTL活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杜重波  张德林  李惠萍  李学瑞  
用细胞培养方法制备了弓形虫(GJS 株)ES 抗原(Exceted/Sereted Antigen,E/SA),用油佐剂 M206按不同剂型制备 ES 苗,随机分组免疫健康小鼠(昆明鼠,23~25 g·只~(-1)),每组5只,皮注/腹注0.3 mL·只~(-1)。其中:组1,E/SA 浓缩苗;组2,E/SA 苗;组3,E/SA-H 浓缩苗;组4,E/SA-H;组5,培养液对照;组6,M206对照.另设:组7,健康攻毒对照;组8,健康对照.先后免疫2次(间隔15 d),第28 d 用弓形虫 GJS 速殖子强毒攻毒,每鼠腹注10~2.免疫前后分别取尾血片检测弓形虫血清抗体(IHA 法).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谢德华  翁亚彪  李华文  郑唤钦  林瑞庆  张德林  朱兴全  
通过对国内来源于不同宿主的ZS人株、SH人株、CN猪株、QH绵羊株4个弓形虫虫株,以及国际标准强毒株RH株的致密颗粒抗原(GRA6)基因进行PCR-RFLP分析,首次对中国弓形虫虫株进行了基因分型研究,旨在了解中国弓形虫基因型的分布情况,从而为进一步的分子遗传学研究以及弓形虫病的防制提供资料。PCR-RFLP分析显示两种带型:RH、SH、CN3株弓形虫为一种带型,QH和ZS2株弓形虫为另一种电泳带型。GRA6序列分析结果显示:RH、SH、CN3株弓形虫的GRA6基因序列上的MseΙ酶切位点与国外报道的RH株一致,同属于基因型Ι,为强毒株;QH和ZS2株弓形虫的MseΙ酶切位点与国外报道的弱毒株...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响   张小涵   李美琪   陈冉   冯颖   李林   桑晓宇   杨娜  
为构建可溶性表达弓形虫MIC1蛋白质的重组杆状病毒株并分析重组蛋白质的活性,通过PCR扩增弓形虫mic1基因的编码序列并连接到pFastBac 1质粒中,将重组的转移质粒转化DH10Bac感受态细胞,通过蓝白斑筛选获得重组杆粒,转染Sf9细胞后连续培养3代获得重组杆状病毒株。结果显示,Sf9细胞在感染后的第3天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间接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试验结果表明MIC1重组蛋白质在感染的Sf9细胞中成功可溶性表达;纯化的MIC1重组蛋白质不仅具有结合唾液酸乳糖的能力,同时能够刺激Balb/c小鼠产生较高水平的特异性抗体(>1∶25 600)。以上结果表明,通过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可获得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弓形虫MIC1重组蛋白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金苹  赵俊龙  江涛  周艳琴  刘琴  付媛  姚宝安  
利用PCR技术从弓形虫RH株基因组中扩增出SAGⅠ部分基因片段,亚克隆入表达载体pGEX-KG,将重组质粒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IPTG诱导表达,SDS-PAGE电泳显示表达的重组蛋白的分子量为56ku。免疫印记分析显示此表达产物能被猪抗弓形虫阳性血清所识别,表明该重组蛋白具有免疫反应活性。为进一步进行弓形虫病的免疫预防和诊断研究奠定了基础。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赵祥  张义兵  
干扰素调节因子(IRF)家族成员是一类重要的转录因子,在机体细胞感染病毒时单独或共同调控干扰素基因(IFN)的表达。IRF家族蛋白结构非常保守。其中N端DBD结构域赋予了IRF蛋白结合IFN启动子的功能,而C端IAD主要介导蛋白互作,因而不同IRF成员可能在不同的信号通路中发挥功能。哺乳动物IRF家族有9个成员,IRF1~9。鱼类IRF家族有11个成员,除了IRF1~9外,还包括硬骨鱼类特有的IRF11,以及在鸟类基因组中也存在的IRF10。哺乳类研究表明,IRF1/3/5/7/9在病毒感染的细胞中正调控IFN基因的表达,而IRF2则负调控IFN的表达。近十多年来,鱼类IRF家族的功能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相关研究结论基本来自于体外的实验数据。本文综述了鱼类IRF家族成员的表达、亚细胞定位以及调控IFN抗病毒免疫反应的分子机制。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义兵  俞小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叶茂  郭万柱  徐志文  王小玉  李云云  
为了构建和筛选良好的猪乙型脑炎和猪细小病毒的核酸疫苗,并提高核酸疫苗的免疫效果,用重叠PCR法把PPV VP2和JEV E10连接,再将扩增的IFN-γ连入构建载体pcDNA.VEI使其共同表达。用脂质体将pcDNA.VEI介导入Vero细胞,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目的基因的体外表达。用pcDNA.VEI和不表达IFN-Κ的pcDNAZ.VE分别免疫Balb/c小鼠,同时设立PBS、猪细小病毒灭活疫苗、乙型脑炎弱毒疫苗和pcDNA3.1空白质粒免疫对照组。共免疫两次,间隔2周检测免疫指标。结果表明,通过鉴定核酸疫苗的构建达到了预期目标,并可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了其转染的Vero细胞。该核酸疫苗...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程天印  王晓君  潘细妹  陈志强  
基于已公布的刚地弓形虫Sag2基因序列设计了1套特异引物,经过条件优化,成功建立了针对刚地弓形虫(简称弓形虫)的环媒恒温基因扩增检测法.根据扩增弓形虫和其他几种病原生物的效果对该方法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该方法只检出致病性弓形虫,特异性良好;检测最低速殖子浓度为4个/μL.对长沙、株洲、湘潭三地生猪血样检测的结果是仔猪、成猪和种母猪弓形虫感染率分别为6.45%、7.69%和15.38%.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杜重波  
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从1908年首次在北极发现以来,对弓形虫与弓形虫病的研究至今从无间断。弓形虫病在流行病学上具有二大特点:①广域性流行,即除南极洲外,世界各大洲都有流行,是一种全球性寄生虫病;②多宿主性,弓形虫可侵袭包括所有哺乳动物、鸟类、爬行类和冷血动物,凡具真核细胞的生物均可侵袭。由此,弓形虫病对人类社会的构成二大威胁:①对人类健康和优生优育造成严重威胁。②引起猪、羊等多种家畜流产、死胎等繁殖障碍性疾病,给畜牧业造成巨大损失。对此,近年来各国对弓形虫病十分重视。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娜  丁莹莹  李佳祺  李承桓  武安和  邢蒙恩  王大为  郭晓改  吴元华  
弓形虫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原虫,宿主类型众多,寄生于人、畜、野生动物及禽类等几乎所有的有核细胞中,引发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对人类和畜牧业都具有潜在威胁。猫科动物是弓形虫唯一的终末宿主;弓形虫的中间宿主极其广泛,包括各种哺乳类动物、禽类和人等,其中感染最为严重的动物是猪。猪弓形虫病在不同地区均有流行发生,感染率也较高,平均感染率达22.3%。而猪肉是人类主要的肉食消费品之一,人在摄入未煮熟的含有弓形虫包囊的猪肉或内脏时可获得弓形虫感染,危害人类健康。故本试验对辽宁省不同地区的猪弓形虫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分析其感染因素。目前,检测弓形虫的金标准是改良凝集实验(MAT),其特点是操作简单、检测快速、结果准确,避免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胶体金试验、间接血凝试验等造成的假阳性和假阴性。从辽宁省不同地区采集猪的血清样品,采用MAT方法对血清样品进行猪弓形虫血清抗体检测并对其感染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各个地区弓形虫感染率有所不同,抚顺感染率最高(27.9%),本溪感染率最低(6.28%);不同发育阶段的猪均有感染,繁殖母猪感染率(25.14%)>育肥猪感染率(12.23%)>仔猪感染率(6.04%),且繁殖母猪经产次数越多其感染率越高,经产5胎的繁殖母猪的感染率约是经产1胎繁殖母猪的13倍;大白猪较长白猪更易感弓形虫。另外,弓形虫可以通过母猪的胎盘传播方式(即垂直传播)传染给仔猪,使其获得先天性感染;仔猪也可以通过水平传播方式获得感染,即通过接触环境中的卵囊感染弓形虫。研究结果可为预防和控制猪弓形虫的感染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闫若潜  谢彩华  吴志明  张志凌  刘光辉  刘梅芬  
【目的】研究高效广谱鸡基因工程重组复合抗病毒制剂以对鸡的病毒性疾病进行防治。【方法】采用重叠延伸PCR(splicing by overlap extension-PCR,SOE-PCR)方法通过一基因柔性接头将鸡α干扰素(chicken interferon alpha,ChIFN-α)与鸡白细胞介素2(chicken interleukin-2,ChIL-2)基因构建成ChIFN-α-linker-ChIL-2嵌合基因并克隆入pGEM-T Easy载体,将嵌合基因亚克隆入pQE-30表达载体中进行原核表达。通过尿素变性、低浓度蛋白复性液复性、PBS溶液透析等步骤对表达的重组融合蛋白(rCh...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钱德兴  曾红  梁秀峰  
贵州牧草种籽繁殖是我国南方种草养畜基地,每年可为全国提供优质牧草种籽数万公斤饲有绵羊、奶山羊、奶牛、猪、禽等。但是由于寄生虫病的危害,困扰了养羊业的发展,特别是1990年以来,该场绵羊不断发生以高温稽留、低烧不退、流产、死产和全身皮肤点状出血,胸腔、腹腔积液,肺、肝、肾、肠系膜淋巴肿胀,出血为主要临床症状和病变特征的病例,经实验室诊断为弓形虫所致,并用 IHA 法对病痊绵羊进行抗体检查,其抗体滴度高达1:1024,大多为1:256,同时对该场饲养的猫、狗、绵羊进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猫的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夏兆刚  呙于明  
选用 6 0只 4 0周龄的产蛋鸡研究在日粮中添加多不饱和脂肪酸 (PUFA)比例对产蛋鸡脾脏组织白细胞介素 2 (IL 2 )水平、单核细胞膜脂质脂肪酸组成以及γ 干扰素 (IFN 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脾脏IL 2水平随着日粮中n 3/n 6比值的下降显著增加 (P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开健  章怀云  张学文  肖调义  陈立祥  苏建民  汪冬庚  
为研究转人 -α-干扰素基因草鱼的食用安全性 ,以转人 -α干扰素基因草鱼肉糜饲喂大鼠 ,在 30 d内对试验鼠进行了临床观察 .试验结束时 ,对试验鼠进行了血液学检测、解剖学观察和组织学检查 .结果表明 ,饲喂转人 -α干扰素基因草鱼肉糜的大鼠临床表现正常 ,血液学指标、解剖学形态和重要器官组织学图像与对照组动物没有显著差别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