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冲击、融资结构与我国货币政策工具规则的选择:数量型规则还是混合型规则?
2017-07-15分类号:F822.0;F832
【部门】华侨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摘要】综合运用贝叶斯估计、脉冲响应、方差分解和福利损失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后发现:在引入了融资结构调整成本和金融冲击的情况下。(1)数量规则造成的福利损失明显大于混合规则。(2)混合规则应对负向金融冲击的有效性明显优于数量规则。(3)金融冲击是驱动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最大因素,金融冲击在数量规则和混合规则下对我国产出波动的解释度分别为56.9078%和47.1022%。(4)货币政策规则的改变主要影响金融冲击和货币政策冲击对观测变量波动的解释能力。将混合规则改变为数量规则,会明显降低货币政策冲击对所有变量波动的解释能力,显著提高金融冲击对所有变量波动的贡献度。(5)数量型规则的社会福利损失明显大于混合型规则的社会福利损失。(6)在我国利率尚未完全市场化且存在金融冲击的情况下,我国央行应更多地采用混合型货币政策工具规则调控经济。
【关键词】金融冲击 融资结构调整成本 数量规则 混合规则
【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金融冲击的宏观经济效应、传导机制及中国货币政策规则的选择研究”(项目编号FJ2016B22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320107002、71201100); 华侨大学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费项目(16SKBS206)
【所属期刊栏目】上海金融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