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价对于工業及市場中心的配置的关系
1957-04-25分类号:
【部门】
【摘要】这篇文章是以韋勃和杜能的理論为基础的。作者的意圖是要为资本家找出一条获得最大利潤的道路。因此他在文中公开地、或暗示地提出了"竞爭的秘訣"。这里所指的有利或無利,只是对資本家来说的,作者并沒有考虑到国家的和全民的利益。虽然作者在文章的开头时曾指出:"必须認識到,我們仅仅是研究工業配置問題中的一个方面,虽然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可是从全篇的精神来看,显然作者是把运价看成是工業配置中最具有决定性的、而且几乎是唯一的因素。例如,作者仅从一个方面(即运价)去考察企業的配置,可是却得出了这样的结論:"某一工業部門的配置,將趋向于使其总的运輸费用最低的地区"。这里,像韋勃一样,是誇大了运价在生产配置中的作用。正如韋勃与杜能一样,本文的作者是脫离开了社会經济条件去考察运价的作用。因此,他的"运价公式"就像是超历史范畴的。可是本文所举的一些例子,如作者所屡次强調的,企業与企業间的竞爭,城市与城市間的竞爭,个別铁路公司別有用心地抬高运价等,只不过是資本主义这一历史范疇内的現象。在我們生产資料公有和实行經济計划化的社会主义中,它們并不存在,当然也不起作用。文章中始終沒有提到資本主义生产所固有的那些特点(生产資料的私有,生产的無政府狀态,壟断的作用等)。因此,只能把生产配置認作是純技术性問題,而决定运价的也似乎只是货物运輸的距离和重量等技术性的一方面。这样,作者的"运价公式"就不能解釋目前美国的生产配置的畸形情况。例如,在美国西海岸(加利福尼亚),飞机与汽車制造業中的发动机有很大部分要从数千里外的底特律运来;又加在美国,媒铁资源結合得最紧密的是阿拉巴麻州,可是这里的鐧鉄工業始終没有發展到应有的程度。这些,就無法用"运价"来解釋了。费根在他的"資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生产配置"一書中,用了美国作者Ralph L.Woods的"Americn Reborn"一書中的一个例子:"有一个位于德克薩斯东南部的工厂,在許多年內,都从1350英里外的底特律和1750英里外的萨尔維输入苛性納,从1698英里外的洛山磯輸入砖(特种的),从1148英里外的芝加哥输入水泥,从790英里外的伯明翰輸入铁管,从1577英里外的巴的摩尔輸入纲,从1583英里外的布法罗輸入發动机等等"。难道这种情况也是运价决定的嗎?显然不是的。尽管如此,这篇文章也提供了一些有用的資料,可以使我們进一步認識資本主义的生产配置。首先它提供了一些资本主义制度下,企业与企業之間,城市与城市之间进行殘酷竞爭的实例。如:芝加哥的与东部的肉品商的竞爭,克莱尔伐木案件中的所謂"敌对市場"等,一直到作者所引用的"名言""小魚是無法与大魚相竞爭的"。作者还提供了某些工業部門从北部工業区迁出的真实原因。如講到棉紡織工業时,他写道:"南部工厂比之新英格蘭,在原棉运輸上便宜了21%——34%,这一数额在棉織物的全部成本中只占相当小的一部分,新英格蘭由于较高运输费用而遭致的损失仅占紡织物成本中1%的3/10——7/10。这一部門南迁的重要原因乃是劳动力的成本"。这样的分析是較正确的。可异的是,作者沒有进一步指出,南部工人,特別黑人工人在工资水平、劳动条件和工会组织的水平方面与北部的差別。文章中的一些技术性的阐述,也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如关于不同工業在接近原料地或消费地的选择間题,关于利用丧失重量的原料的企業配置,易腐物品生产的配置等。这里,我們并不是逐点地批判这篇文章,只是提出主要的几点请大家注意。
【关键词】运价政策 铁路公司 資本 巴麻 全部成本 运输费用 英格 易腐 杜能 美国西海岸
【基金】
【所属期刊栏目】地理科学进展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