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西地区近二十年景观格局优化分析
2008-09-15分类号:P901
【部门】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摘要】区域尺度上,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对景观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及其异质性有着显著影响。本文在RS技术和GIS技术支持下,对豫西地区1987年、1995年、2000年三期影像进行判读解译,结合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和地面GPS采集数据,通过选取相关景观指数,从斑块水平和景观水平两个层次,分析研究区景观格局及其动态变化。根据景观格局连通度与景观功能通达性之间的关系,从功能流的角度入手,综合分析影响景观流的干扰因子:距离、摩擦力、障碍和坡度等,基于最小累积耗费算法,找出不同时空、不同人类干扰强度下景观流的通达性。结果表明,研究区内近20年来景观格局变化中,生态景观斑块区域分布极不平衡,东部人为干扰严重,自然景观消失殆尽,农业景观和建设用地占有较高比重,在整个区域中阻碍景观功能流的通达性。在此基础上,综合自然因素(如坡度等)和人为干扰因素(如景观破碎化程度等)提出优化方法,利用可视化效果找出景观格局需要优化的重点地段,在维持生态稳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下,提出景观的合理布局优化方案,以提高流域内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关键词】景观格局变化 最小耗费距离模型 功能流 豫西地区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671175,30570301)
【所属期刊栏目】地理科学进展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