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西辽河流域潜在蒸散量时空格局

2010-09-15分类号:P333.1

【作者】张伟科  杨艳昭  封志明  孙小舟  
【部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摘要】利用地处北方农牧交错带的西辽河流域及其周边45个地面气象台站1974-2005年的月平均气象资料(温度、湿度、风速和太阳辐射等),采用先计算后插值(CI)的方法,选用彭曼—蒙特斯(Penman-Monteith)(98)模型,对45个站点的多年平均潜在蒸散量进行了计算,在ArcGIS 9.0软件平台的地统计模块下,运用普通克里格法,对西辽河流域的多年平均潜在蒸散量逐月进行空间插值。在此基础上对全流域多年平均潜在蒸散量进行了时空格局分析,结果表明:西辽河流域潜在蒸散量ET0与气温、日照时数和风速显著正相关,与平均相对湿度为显著负相关;受各气象要素影响,ET0的逐月变化曲线为一条单峰曲线,冬季ET0普遍较低,春末、秋初及夏季ET0则较高;西辽河流域潜在蒸散量空间分布格局呈现以科尔沁沙地为中心区域向东北、西南两侧逐渐递减的总体趋势。
【关键词】西辽河流域  彭曼—蒙特斯(98)模型  空间插值  潜在蒸散量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771204,40801223,40801006)
【所属期刊栏目】地理科学进展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