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河流入海颗粒态碳通量及其变化特征
2012-01-15分类号:P343.1;X143
【部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CERN综合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摘要】河流是连接海洋和陆地两大碳库的纽带,其碳通量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环节。本文以《中国河流泥沙公报》的数据为基础,就中国河流入海颗粒态碳通量及其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65-2005年,中国河流入海颗粒态碳通量平均为29.57 TgC.yr-1,占河流入海碳通量的42%,其中有机碳占36.02%,无机碳占63.98%,长江、黄河和珠江的颗粒态碳通量占全国河流入海颗粒态碳通量的96.25%。从2003年开始,河流入海颗粒态碳通量呈逐年递减的趋势,但颗粒态有机碳通量在河流入海颗粒态碳通量中所占的比重有所提高。2009年,全国通过河流泥沙输送到海洋中的碳仅为6.59 TgC,为1965-2005年平均输碳量的22.3%。由此可见,颗粒态碳通量在河流碳通量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为了准确评估中国河流及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收支,应对颗粒态碳通量进行细致研究。
【关键词】颗粒态有机碳 颗粒态无机碳 通量 碳循环 土壤侵蚀 中国
【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0505060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自主部署项目(200903007);;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2010CB8335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061140359,30590380);;
【所属期刊栏目】地理科学进展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