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农户利用目标的集约化农区土地利用驱动机制分析——以河北省曲周县为例
2004-05-30分类号:F301.24
【部门】中国农业大学土地资源与管理系 中国农业大学土地资源与管理系 山东农业大学土地资源与管理系 北京 100094 北京 100094 泰安 271018
【摘要】发展经济学和农户微观行为理论对农户土地利用目标的机理分析表明,农户在不同阶段土地利用目标的差异,其发展必然经历追求粮食产量最大化、产量与利润最佳化、利润最大化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土地利用变化的形式表现为土地的用途转换,既边际土地向耕地转移,耕地面积不断扩大,但是土地产出能力却很低。第二个阶段,农户对土地的利用目标,既考虑家庭需要,又考虑投入和产出的关系,此时表现在土地利用上,就是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寻求利润最大化,土地利用就会向高效益的经济作物转移,促进种植结构的调整。第三阶段,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劳动力机会成本增加,土地向利润最大化转移。在耕地内部,粮食生产如果没有规模,轻者会导致投入的降低,重者会导致土地的荒芜。实证分析表明曲周目前处在第二个阶段,表现为粮食产量的提高和大量物质投入的增加,随着追求利润的阶段发展,投入比重必然会向经济作物转移。
【关键词】农户行为 土地利用 集约化农区
【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北京山区土地利用变化规律及持续利用模式研究(6031001)支持.
【所属期刊栏目】地理科学进展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