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新区作为“家”的表征与实践——以鄂尔多斯康巴什新区为例
2016-12-26分类号:C912.81
【部门】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文化产业与文化地理研究中心
【摘要】本文基于表征与非表征的研究视角,分析了以鄂尔多斯康巴什为代表的中国城市新区作为"家"的表征与实践过程。研究发现:针对康巴什新区,外部媒介与地方政府以表征手段建构了截然不同的"家"的意象。其中,BBC、Times等外媒将康巴什新区描绘成充满荒凉景观的"鬼城"和不健康的中国城市居住空间,而在地方政府的重构中,康巴什新区则充满了生态栖居必备的城市景观并成为了先进的城市文化空间。而作为"家"中的居住者,康巴什居民"家"的营建经历了从陌生到认同的渐进过程,这一过程包含了日常生活实践中的空间转换与情感边界的构建。不同行动者共同塑造了康巴什新区多元的、充满矛盾意义的"家"的空间身份。本文旨在丰富中国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家"的地理学研究视角与类型,回应"鬼城"话语对地方政府主导的城市化"无家"的质疑,亦是城市新区社会文化研究的有益拓展与补充。
【关键词】城市新区 “鬼城”及家 表征 非表征 鄂尔多斯康巴什新区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63063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01139,41301139);; 国家旅游局“万名旅游英才计划”研究型英才培养项目(WMYC20151035)~~
【所属期刊栏目】地理科学进展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