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自然地理因素对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影响的样式分析

2001-03-30分类号:F292

【作者】王心源  范湘涛  郭华东
【部门】中国科学院遥感信息科学开放实验室!北京100101 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  芜湖241000  中国科学院遥感信息科学开放实验室!北京100101  中国科学院遥感信息科学开放实验室!北京100101
【摘要】由于微波可以对地表的微起伏、建筑及地表粗糙度等具有敏感的响应 ,使得雷达遥感在这些方面研究中成为最有用的工具之一。本文利用由加拿大遥感中心 PCI提供的Radarsat Scan SAR数据 ,对黄、淮、海平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提出自然因素影响下的样式研究。自然条件是城市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基础。本文通过自然地理因素中水文 (河流、古河道 )、地形这两个重要要素对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形成的影响 ,分析了华北平原区在不同要素影响下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样式 :1在水源充足的准“均质”河北冲积平原上 ,基本满足六边形形成条件 ,但由于周边中心地发展竞争力不同 ,故使得正六边形发生畸变——覆盖面积减小而周长却保持不变 ;2构建了在一条河流影响下的六边形网络结构朝五边形网络演变的模型 ;3构建了在平行状河流作用下六边形网络向四边形网络演替的模式 ;4指出了在水源充足的狭长地理空间 ,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发育成等间距的现象与原因
【关键词】城镇体系  空间结构  自然地理要素  样式分析  黄淮海平原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499890 0 1 - 4 );; 安徽省教委自然科学基金 !(99JL0 0 83);; 中国科学院遥感信息科学开放实验室基金资助
【所属期刊栏目】地理科学进展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