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石羊河中游径流损耗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2013-01-15分类号:P333

【作者】刘海猛  石培基  周俊菊  刘海龙  孙会慧  
【部门】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摘要】以石羊河中游为研究区域,分析了1956-2009年的径流损耗特征,通过相对损耗率和Fisher最优分割法等确定了人类活动对径流损耗的显著影响拐点为1975年,明确了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径流突变点,修正了当前研究的不足。根据人类活动对径流影响的方式及强度,将近50多年的径流损耗划分为4个阶段,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分析了1956-2009年不同代际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对径流损耗的影响量和贡献率。结果表明:人类活动对石羊河中游径流损耗的影响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显著增加;2000年之前人文因素贡献率不断增加,自然因素贡献率相应减少,且自然因素影响量与出山径流显著相关。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类活动与自然过程导致的径流损耗贡献率持平,1995-1999年人类活动影响量达到6.33亿m3/a,上游来水量的62.31%被人类直接消耗,此时径流损耗的人文因素贡献率达最大值71.52%;之后开始逐渐降低,表明近年来石羊河中游人水系统矛盾有趋于缓和的迹象。
【关键词】径流损耗  突变点  相对损耗率  影响因素  石羊河中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71078,41271133);; 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07RJZA104)
【所属期刊栏目】地理科学进展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