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20世纪中国耕地格网化数据分区重建

2014-11-20分类号:P208;F323.211

【作者】冯永恒  张时煌  何凡能  周兆媛  
【部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摘要】针对中国国家尺度层面耕地历史数据集的缺乏,提出了分区建模的方案。首先,将中国定性划分为四大区域,即传统农区、东北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在此基础上,分别量化地形、人口要素与耕地分布之间的关系,构建空间格网化模型。利用该方案,重建了中国1913、1933、1950、1970、1990和2000年6个时间断面空间分辨率为10 km的格网化耕地数据。对比1990年的重建结果与遥感解译结果,发现无论是县域尺度,还是栅格尺度,数据集的准确性都较高。对重建的耕地数据集进行分析发现,近百年来中国的耕地面积出现先增后减的趋势,拐点大体在20世纪后期,不仅是耕地总量的先增后减,而且垦殖强度也是先增后减,但区域之间并不一致,其中变化较大的是东北和西北地区。
【关键词】耕地分布  格网化  分区重建  中国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1116);;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05110202)
【所属期刊栏目】地理科学进展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