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2006年欧亚大陆植被生长季开始时间遥感监测分析
2012-11-15分类号:Q948
【部门】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摘要】植被物候是环境条件季节和年际变化最直观、最敏感的生物指示器,物候变化可以反映陆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快速响应。论文基于1982-2006年连续25年的GIMMS AVHRR NDVI数据,采用动态阈值法、延迟滑动平均法,双Logistic和Savitzky-Golay方法提取欧亚大陆植被的生长季开始时间,并对不同方法的提取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然后以动态阈值法的物候提取结果,研究了1982-2006年期间植被物候变化趋势以及物候对温度变化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动态阈值法在欧亚大陆地区生长季开始时间提取率高,在纬度上的变化趋势稳定;北方森林/针叶林和苔原地区的生长季开始时间提取结果最稳定,低纬度区域的变率最大。1982-2006年,大部分植被类型的生长季开始时间表现出提早趋势,其中森林覆盖区域提早趋势明显,变化幅度为11.45~15.61 d/25a;除了郁闭式至开放式(>15%)灌木丛(
【关键词】气候变化 物候 归一化植被指数 生长季开始时间 变化趋势 温度响应 欧亚大陆
【基金】国家973项目(2009CB7239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71197)
【所属期刊栏目】地理科学进展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