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暖背景下高温胁迫对中国小麦产量的影响
2013-12-15分类号:S512.1;S162.53
【部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上海市气象局 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 上海市气候中心
【摘要】在小麦生长过程中生殖阶段对高温较敏感,尤其在开花期前后如遇短暂的高温天气,产量会显著下降。本文基于区域气候模式PRECIS在IPCC SRES A1B情景下2001-2090年气候预估数据,运用CERES-Wheat模型,对中国6个代表站点的小麦产量受高温的影响设计了敏感性试验,计算高温胁迫强度指数,预估了中国未来小麦产量易受高温胁迫威胁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开花前期和后期小麦产量对高温的响应不同。开花前期为小麦产量受高温影响最重要的敏感时期,在开花前期遭遇短暂的高温天气(单日最高气温大于32℃)就会导致产量的剧烈下降,并且当单日高温发生的越接近开花期,产量的损失越严重。灌浆期小麦遇到极端高温或者连续性的极端高温产量会有下降,并且灌浆期前期比后期对高温更敏感。CERES-Wheat模型在模拟小麦灌浆期对高温反应的敏感性较弱。中国小麦生产受高温胁迫影响较严重的地区主要位于中高纬地区,即新疆、河套和东北地区,并且受气候变暖的影响,高温敏感期高温胁迫的强度和范围均会进一步扩大。气候变暖导致高温胁迫强度增强,必然提高未来小麦减产的风险。
【关键词】高温胁迫 气候变化 小麦产量 高温敏感期 中国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1110,70933005);; 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CCSF201330);; 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CXLX12_0495)
【所属期刊栏目】地理科学进展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