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非耕地系数相似性类型区划分
2010-03-15分类号:F323.211;F224
【部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摘要】非耕地系数反映了田间耕地与非耕地的分布情况,它的意义在于有助于获得较为准确的耕地面积。以影响非耕地系数的因素为指标对农区进行类型区划分是利用非耕地系数获取准确耕地面积的前提。首先以干旱区典型绿洲为研究区采用灰色关联方法探讨影响非耕地系数的主要因素,使用层次分析法综合影响非耕地系数的主要因素,并采用累计平方根法研究各个类型区分界点的确定。研究结果表明:影响非耕地系数的主要因素有土地利用的斑块破碎度、水网密度、农业人口密度、人均农业生产值等。将它们作为类型区划分的指标,并采用最优分层理论将类型区数目确定为8。利用累计平方根法确定各类型区的分界点,该方法使得分区结果较优,各类型区内的方差较小。该类型区划分结果反映了人们对土地利用的强度和各类型区的非耕地系数逐渐增加的趋势。
【关键词】非耕地系数 农业分区 层次分析法 累计平方根
【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KZCX1-YW-09-10)
【所属期刊栏目】地理科学进展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