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山区交通通达度测度模型与实证研究

2011-06-15分类号:F224;F512.7

【作者】刘斌涛  陶和平  刘邵权  史展  郭仕利  
【部门】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摘要】交通发展滞后是制约山区发展的重要因素,定量评估山区交通通达情况对认知山区交通空间格局和进行山区交通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综述国内外交通地理文献的基础上,论文构建了以交通设施技术等级、距离交通枢纽的通行时间和交通线密度3个因子为核心的山区交通通达度测度模型,并引入交通摩擦系数来提高山区交通通达度测算的精度。利用该模型对四川省凉山州各县市的交通通达度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凉山州交通通达情况总体较差,其中较差和极差的县市有9个,占全州国土面积的61.60%;交通通达度理想和良好的县市仅有3个,占全州国土面积的15.49%。凉山州的测算结果表明,山区交通通达度模型结构合理,测算精度高,在我国广大山区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山区  交通通达度  交通摩擦系数  凉山州
【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YW-333,KZCXZ-EW-317)
【所属期刊栏目】地理科学进展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