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2001-2010年秦岭森林物候时空变化遥感监测

2015-10-23分类号:S771.8

【作者】夏浩铭  李爱农  赵伟  边金虎  雷光斌  
【部门】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摘要】植被物候是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的最佳指示器,研究其时空变化对深入理解陆面水热过程、碳循环过程及预测陆地生态系统的时空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2001-2010年MODIS MOD09A1产品,通过引入MOD09A1的时间控制层DOY(Day of Year)提高EVI的时间精度;采用最大变化速率法和阈值法相结合提取秦岭森林物候期。结果表明,随着水热条件变化,由低海拔至高海拔,东南向西北,生长季始期(Start of Growth Season,SOG)逐渐推迟,集中在第81~120 d(即从3月下旬-4月末);生长季末期(End of Growth Season,EOG)逐渐提前,集中在第270~311 d(10月初-11月上旬);生长季长度(Length of Growth Season,LOG)逐渐缩短,集中在150~230 d。秦岭森林物候期与海拔关系密切,海拔每升高100 m,SOG推迟2 d,EOG提前1.9 d,LOG缩短3.9 d。2001-2010年,森林SOG提前、EOG延后和LOG延长主要分布于秦岭中高海拔区;SOG延后、EOG提前和LOG缩短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 m以下部分区域。高海拔区物候的年际变化要比低海拔区复杂,2000 m以上区域SOG提前、EOG提前、LOG缩短。上述研究结果量化了不同海拔梯度森林的物候差异,揭示了近10年秦岭森林物候的时空格局,可为秦岭地区生态环境评价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EVI  时间序列谐波分析  物候  时空变化  秦岭
【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项目(Y1R2130130);; 四川省“千人计划”项目(Y3D162062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1433,41401425);; 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性科技专项(XDA05050105);; 国际合作创新团队项目(KZZD-EW-TZ-06);; 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西部博士资助项目
【所属期刊栏目】地理科学进展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