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近50年来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大豆生产潜力时空演变特征

2014-10-15分类号:S162.54

【作者】张晓峰  王宏志  刘洛  徐新良  
【部门】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摘要】大豆是中国最重要的粮食兼油料作物之一,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对大豆产品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全球气候变化给大豆生产带来了一定影响,其中有负面的,也有正面的。本文以2010年中国耕地空间分布遥感监测数据为基础,在1961-2010年的长时间序列气象数据、土壤数据等数据基础上,采用GAEZ模型,综合考虑光、温、水、CO2浓度、病虫害、农业气候限制、土壤、地形等因素,估算了中国大豆生产潜力,进而分析了近50年来气候变化导致的中国大豆生产潜力的时空格局特征。研究表明:1中国大豆生产潜力呈现由南向北、由西向东增加的趋势。东北平原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黄淮海平原区是大豆高产区。2近50年来,中国大豆适宜种植面积持续增加,而大豆平均生产潜力却持续下降,大豆生产潜力总量先降后增。3中国大豆生产潜力的变化区域差异明显。东北平原区大豆生产潜力总量居全国第一,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黄淮海平原区分别居第二、三位。本文揭示了近50年来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大豆生产潜力的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对合理安排大豆种植布局,高效利用气候和土地资源,实现大豆稳产高产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气候变化  大豆  生产潜力  时空变化特征  GAEZ模型  中国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3BAC03B01);; 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KZCX2-XB3-08-01);; 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05-Y30B02-9001-13/15-10)
【所属期刊栏目】地理科学进展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