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总供需统计理论和方法的再探讨
1990-08-29分类号:
【部门】厦门大学计划统计系
【摘要】一、对建立社会总供需统计的基本认识为了满足有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需要,经过统计学界多年的理论研究和论证,社会总供需统计终于作为一种核算模式被纳入《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方案》(1989年修订稿)。这是在国民核算体系改革实践中,立足于我国实际,在博采各国之长的基础上,勇于革新的一个创举。众所周知,无论MPS,还是SNA,都没有开展社会总供需统计的先例。虽然社会总供需作为一种理论概念渊源于西方宏观经济学,但西方国家在定义总供给和总需求概念时,将它们分别等同于按分配法和按支出法计算的国民收入,由此必然推导出在统计上社会总供给恒等于总需求的结论。事实上,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作为两种不同性质的经济现象,彼此不存在必然相等的条件。它们总会出现或大或小的数量缺口。显而易见,这种以国民收入统计代替社会总供需统计的做法,不仅在理论上难于自圆其说,而且在实践上无益于宏观经济调控。
【关键词】社会总供给 国民收入统计 国民核算体系 支出法 统计理论 分配法 自愿储蓄 有计划商品经济 核算模式 国内生产总值
【基金】
【所属期刊栏目】统计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