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可预期与不可预期货币政策时滞的实证测度

2013-12-15分类号:F224

【作者】肖卫国  刘杰  
【部门】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系  中国世界经济学会  中国美国经济学会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摘要】本文利用SVAR模型将不同货币政策工具分解成为可预期和不可预期成分,并对各货币政策工具的产出时滞与通货膨胀时滞进行了测度。实证结果表明,货币政策成分中,不可预期货币政策的时滞效应更短;相比较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与利率,当银行信贷增长率作为货币政策工具变量时,其对产出和通货膨胀的时滞最短。因此,中国人民银行应继续实施相机抉择型货币政策,且在应对产出和通货膨胀波动时,应选择控制银行信贷总量和保持均衡的信贷增长率。
【关键词】货币政策分解  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时滞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完善宏观金融调控体系研究—基于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的视角”(12&ZD046);;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住房价格波动、消费与中国最优货币政策选择:基于异质性预期视角”(11YJA790169);; 武汉大学研究生自主科研项目“人民币汇率预期与资产价格波动的非线性关系研究”(2013105010202)资助
【所属期刊栏目】统计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