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真的被低估了吗?

2010-08-15分类号:F224;F832.6

【作者】项后军  潘锡泉  
【部门】浙江财经学院经济与国际贸易学院  
【摘要】本文运用Bai-Perron内生多重结构突变检验方法和结构突变协整方法,针对2000年1月-2008年12月的月度数据,对人民币均衡实际有效汇率及其失调程度进行了重新估计。发现样本期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确实发生了两次结构突变,突变时点分别为2002年12月和2007年4月。进一步分析发现,实际有效汇率数据生成过程为均值突变单位根过程,这意味着2005年7月汇改对汇率数据生成过程确实产生了结构性变化的冲击,其结果是使得汇率均值无法回复到突变前的水平,此外,样本期内汇率仍各发生了两次明显的低估和高估,但其失调程度却并未像一些未考虑结构突变的研究那么严重。本文最重要的发现是,升值性汇改政策的实施,不仅基本扭转了汇率长期处于低估的局面,还导致其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高估(截至2008年底,约高估10%)。这与胡春田(2009)、刘玉贵(2009)、彭国富(2010)等最近从完全不同的角度对此问题进行研究所得出的结论一致,故我们可以认为,一个时期以来的(汇改后近年来的绝大部分时期内)人民币汇率并不存在低估,更不存在欧、美等国最近一直所指责的被严重低估。
【关键词】均衡实际有效汇率  Bai-Perron检验  结构突变  汇率失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70772114);; 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08C25036);; 浙江财经学院数量经济学重点学科的资助
【所属期刊栏目】统计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