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CPI偏差的估计
2013-12-15分类号:F726;F224
【部门】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厦门大学国民经济与核算研究所 福建省统计科学重点实验室
【摘要】经济理论研究认为,CPI存在替代偏差、质量变化偏差、新产品偏差和商户偏差,一般情形会高估真实生活成本指数。本文分析则表明,除上述偏差之外,还存在偏好变化偏差,且其偏差方向与上述四种偏差恰好相反。本文基于偏好可变的假设,从似理想需求系统(AIDS)出发,修改Hamilton/Costa方法中的CPI偏差估算模型,利用我国36个城市2002-2012年住户支出调查数据,采用滚动和加权回归方法,重新估算CPI偏差。结果显示,CPI年均偏差(高估)幅度明显减小,由2.93%降为0.95%。实证结果验证了偏好变化的存在使得CPI倾向于低估真实生活成本指数,各种因素相互交织或冲抵,故而在总体上CPI并不总是高估真实生活成本指数。
【关键词】偏好变化 AIDS模型 Hamilton/Costa方法 CPI偏差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理论与实践研究”(11JZD019);;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产业关联特征及支柱产业研究”(11ATZ002)的资助
【所属期刊栏目】统计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