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瞄准效果研究——来自河南、陕西省的调查
2013-08-01分类号:F323.89
【部门】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摘要】为了深入考察贫困测量误差对瞄准效果评估结果的影响,文章使用2010年河南和陕西省的农村低保执行状况调查数据,测算并比较了传统的收入贫困识别策略和多维度贫困识别策略下的农村低保瞄准效果。结果发现,除家庭人均收入外,影响农村居民获得低保的因素还包括家庭人口结构、人力资本状况、家庭财产拥有情况。如果仅通过家庭收入来识别贫困,农村低保会存在严重的瞄准偏误。当通过多维度贫困识别策略控制贫困测量误差后,农村低保的瞄准偏误明显下降,说明农村低保的瞄准偏误有相当部分是贫困测量误差所导致的。结果显示,样本地区农村低保的瞄准偏误维持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农村低保的瞄准效果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同类型救助项目。
【关键词】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贫困识别 测量误差 瞄准效果
【基金】北京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中国中西部地区农村低保政策的运行状况及反贫困效果研究”(项目编号:105502GK)的阶段性成果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人口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