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西岸经济区市域经济网络结构及成因分析
2017-07-26分类号:F127
【部门】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 韶关学院旅游与地理学院
【摘要】在交通快速化发展背景下,以海峡西岸经济区20个设区市为研究对象,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2007年以来海西区市域经济网络联系的特点及其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海西区区域经济联系的网络密度不断提高,网络联系逐渐向多向化、稠密化、纵深化、均衡化方向发展,在空间上形成了明显的"核心—边缘"网络结构,福州、厦门、泉州、漳州、温州等设区市一直处于网络中心,丽水、衢州、鹰潭、梅州、潮州等设区市则处于网络边缘;(2)E-I派系结构分析表明受行政隶属关系的影响,海西区4省间存在较为明显的"行政派系结构"但有缓和趋势,经济联系由封闭逐渐趋于开放,各省份间经济溢出效应还有较大提升空间;(3)QAP分析表明收入水平、城镇化水平、空间近邻、时间距离等因素对海西区经济网络联系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经济联系 社会网络分析 交通网络 核心—边缘 QAP分析 海峡西岸经济区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1145);; 福建省公益类优先领域重点项目(2018R1101);; 广东省高校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2013WYM0075);; 韶关市哲学社会规划课题(Z2016011)
【所属期刊栏目】经济地理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