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基于NPP数据的河南省淮河流域生态经济协调性分析

2016-07-26分类号:F127

【作者】乔旭宁  王林峰  牛海鹏  杨娅琳  顾羊羊  
【部门】河南理工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  河南理工大学土地经济与城乡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摘要】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是评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指标。基于MODIS17A3数据分析河南省淮河流域NPP时空演变特征,顾及区域主体功能类型特征构建生态经济协调度模型,对研究区生态经济协调关系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2001—2010年,研究区NPP均值为395g·m-2·a-1,呈中部高、南北低的特点;10年间NPP总体呈增加趋势,年均增长率为3.48%。(2)流域生态价值呈"倒U型"曲线波动变化,2008年达到最高值896.08亿元,最低值为2001年的675.78亿元,单位面积生态价值为96.8万元/km2。(3)流域GDP呈线性增长,人均GDP高值区集聚在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核心区,形成了流域经济发展的热点区域;冷点区域主要分布在京广线以西的黄淮平原农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且集聚分布。(4)流域生态经济协调度先降后升,呈"U型"曲线变化。协调发展区域沿陇海、京广线分布,主要集中在中原城市群地区;弱协调发展区域沿京广、陇海线分布在协调发展区域的外围及桐柏、大别山区;失调发展区域分布在京广线以东,主要是黄淮农区的县市,长期处于失调发展状态。最后,提出了构建淮河流域的生态补偿机制和耕地保护补偿机制,以解决主体功能定位对流域经济和居民福祉的影响。
【关键词】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  生态经济  协调度  生态价值  淮河流域  河南省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3YJCZH14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BJY021);; 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项目(人文社科类)(教社科〔2015〕70号);; 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支持计划(2016-CXTD-04);; 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2014GGJS-044)
【所属期刊栏目】经济地理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