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网络理论的农村社会空间联系分析——以武汉市黄陂区李集镇为例
2016-04-26分类号:C912.82
【部门】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武汉大学教育部地理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 武汉大学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摘要】村层次的社会空间联系反映了农村聚落生产生活的现实需求。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农村综合质量测度的改进重力模型,以武汉市黄陂区李集镇为例,构建农村社会空间联系模拟网络,并验证其在村层次的适用性;同时借助实地调研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李集镇实际空间联系网络,评价网络总体特征及核心—边缘、凝聚子群等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基于改进重力模型构建的模拟网络并不能很好地解释村与村之间的空间联系,模拟网有缩小现实生活中村与村之间发展差距的效果。2模拟网络对道路的依赖性强,网络中节点联系以道路驱动为主,而实体网络中节点联系以社会经济活动驱动为主。3李集镇农村社会空间联系网络密度较小,网络整体紧密度较低,核心边缘结构表现出"中部高,西部低,东部缺联"的联系格局;整个镇包含4个凝聚子群,子群内部联系不强,子群之间联系更弱,"极核心村"对子群之间的联系影响较大。研究结果较好地反映了村层次社会空间联系的网络特征,能够为村镇建设和规划提供决策支持。
【关键词】村镇空间 重力模型 社会网络分析 有向网络
【基金】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12BAJ22B02)
【所属期刊栏目】经济地理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