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基于空间句法的武汉市旅游景点可达性评价

2015-08-26分类号:F592.7;F512.7

【作者】张琪  谢双玉  王晓芳  姜莉莉  古恒宇  刘大均  
【部门】华中师范大学地理过程分析与模拟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中国旅游研究院武汉分院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摘要】针对武汉市旅游交通"进得来,散不开"的问题,以图论思想为指导,综合运用空间句法、核密度分析法、缓冲区分析法,分别从全局可达性、局部可达性和感知可达性三个视角对武汉市主城区内旅游景点的客观层面可达性和主观层面可达性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第一,研究区内旅游景点的全局可达性和局部可达性总体表现较好或很好,而感知可达性则较弱,不利于游客通过局部空间的路网结构来感知整个路网;第二,旅游景点的空间分布与研究区道路的全局可达性、局部可达性都存在部分空间"错位"现象,即全局、局部可达性最好的区域没有旅游景点分布,而全局和局部可达性较差的东南部却有较多旅游景点集中分布;第三,从不同类型旅游景点的可达性来看,都表现为历史遗产类旅游景点的可达性较好,自然景观类旅游景点可达性较差,现代人文类旅游景点可达性居中;第四,从不同等级旅游景点的可达性来看,表现为等级越高的旅游景点其可达性反而越差的现象。在此基础上,针对可达性较差的武汉东湖风景区提出交通优化建议,以期促进武汉市旅游景点可达性整体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空间句法  旅游景点  可达性评价  武汉市
【基金】武汉市旅游科研项目(WL2014B005);;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项目(11JBGP04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城市旅游景区通达性的立体评价与优化对策——以武汉市为例)
【所属期刊栏目】经济地理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