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源与黄龙洞景区客流量倒“U”结构成因及机制分析
2014-05-26分类号:F592.7
【部门】吉首大学商学院
【摘要】以武陵源与黄龙洞景区为研究对象,依据两景区2009—2010年的逐日客流量统计数据,运用核心—边缘理论,构建了客流量变化与核心景区及边缘景区相互关系机制概念模型,并采用时间分层法,系统分析了客流量倒"U"结构成因及其形成机制,结果发现:①逐日客流量变化大体呈现出相似性的特点,出现了3个较为明显的倒"U"形。黄龙洞景区年内逢周一至周日客流量变化随武陵源景区年内逢周一至周日客流量的变化而变化,具有较好的同步性,呈现出明显的倒"U"型;②逐周客流量变化大体呈现出同起同跌的波动态势;③逐旬客流量变化趋势大体呈现出明显的关联性特征;④逐月客流量变化峰峦起伏,除特殊月份,其他月份显现出同增减的态势。⑤逐季客流量变化大致呈现出稳步上升,不断向右上方平移,继而向左下方移动的态势。旅游资源禀赋差异、气候变化、节假日、空间的集聚、扩散、协同效应、景区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空间距离这六个因素是客流量倒"U"结构的形成机制。
【关键词】旅游 武陵源 黄龙洞 客流量 倒“U”结构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6102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BMZ057);; 湖南省优秀社科研究基地专项资助项目(12JDZ24)
【所属期刊栏目】经济地理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