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种植业净碳效益与经济效益协调性区域比较研究
2014-03-26分类号:F326.1;X24
【部门】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华中农业大学湖北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摘要】首先测算了我国内地31个省(市、区)种植业2011年的净碳汇量并排序,在此基础上,引入经济效益变量,一方面采用等权重赋值法综合评估各地区种植业产业发展水平,另一方面通过构建种植业产业类型发展矩阵探讨各地区种植业净碳效益与经济效益间的协调性。结果表明:①种植业产业净碳汇量区域差异明显,排名前10位的地区占净碳汇总量的66.60%,而排名后10位的地区仅占全国4.13%。其中处于第一位的河南2011年种植业产业净碳汇量高达5 882.82万t,而倒数第一的上海仅为68.30万t。②种植业产业综合发展水平评估结果显示,广西、北京、山东、广东、辽宁居于全国前5位,而贵州、江西、青海、宁夏、甘肃则依次排在后5位。③基于净碳效益、经济效益二元视角对种植业实施聚类后可知:广西、山东等7地属于"双高型"地区;吉林、河南等4地属于"生态主导型"地区;广东、海南、浙江等10地属于"经济主导型"地区;重庆、云南、山西等10地属于"双低型"地区。
【关键词】种植业 净碳效益 经济效益 区域比较 农业碳排放 中国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713330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371520、71273105);;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项目(2012RW002、2013YB12);; 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项目(T201219);; 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博士论文奖学金项目(201306)
【所属期刊栏目】经济地理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