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中国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耦合格局及其变化机制分析

2014-02-26分类号:F49;F424

【作者】王瑜炜  秦辉  
【部门】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  
【摘要】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通过建立中国区域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的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31个省级单元的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耦合度和协调度计算后进行空间格局分析。研究发现,中国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系统整体上处于中低耦合阶段,东部省、直辖市(北京、天津)的耦合度、协调度相对较高,西北、西南省级单元则相对较低。根据各省级单元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耦合协调度可以将我国划分为信息化、新型工业化和谐区,信息化、新型工业化磨合区,信息化、新型工业化拮抗区及信息化、新型工业化低耦合区4个类型区。继而通过灰色关联度模型与个体效应与时间效应变截距模型分别探讨协调度的内外部机制。结果显示:从内部机制看,区域新型工业化的科技含量与人力资源要素对信息化程度高度依赖,但经营效率却受信息化程度影响相对较小;从外部机制看,居民生活水平与对外贸易对协调度的提升有重要作用,而工业规模的扩张对于二者的协调却产生负向效应,固定投资并未对协调度的变化产生显著影响。
【关键词】信息化  新型工业化  耦合协调  空间分析  灰色关联度  面板数据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002075、71072162)
【所属期刊栏目】经济地理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