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耕地保护制度与政策创新
2014-04-26分类号:F323.211
【部门】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摘要】中国现有耕地保护制度与政策实施的效果并未达到预期目标。耕地持续非农化、非粮化和粗放利用的问题日益严重。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进一步加强中国耕地保护的关键在于全面评判耕地资源新价值,形成耕地保护新认知,完善耕地保护制度,创新保护政策与措施。本文对耕地的要素构成及功能价值进行了评判与分析,解析了耕地保护的机会成本,综合耕地的属性、价值、保护导向,形成了耕地资源"432"认知范式。中国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应确立"全要素"耕地保护体系,创新形成耕地保护价值补偿制度,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中央政府应加快制定耕地有效保护激励政策,创新管控机制和加强监督管理;加大对地方耕地保护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改革现有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建立健全稳定提高对农民保护耕地经济补偿与资产权利机制。
【关键词】耕地价值 “432”认知范式 “全要素”耕地保护 经济补偿机制 新型城镇化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130748);;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4BAL01B01)
【所属期刊栏目】经济地理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