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距离、分割与城市劳动生产率——基于中国2004-2009年城市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
2012-11-28分类号:F249.2;F224
【部门】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北京大学林肯研究院城市发展与土地政策研究中心
【摘要】《2009年世界发展报告》吸收了马歇尔外部性与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成果,创造性地提出一个新的经济地理分析框架——3D分析框架,即密度、距离、分割。为了在中国城市层面上验证3D分析框架对城市劳动生产率差异的解释力,本文利用中国2004-2009年城市面板数据,选取经济密度、与省会城市距离、与沿海城市距离、国内市场分割度四个指标,控制住人均资本量和人力资本等变量,建立随机效应面板数据模型。在模型估计过程中,我们考虑到密度变量潜在的内生性和变量间的多重共线性,通过IV和GMM估计方法消除内生性问题,从而得到比较可靠的回归结果。本文发现经济密度对我国城市劳动生产率差异的影响显著为正,与沿海距离和与省会距离的影响显著为负,基本符合预期,但是国内市场分割度的影响不显著。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影响东、中、西部劳动生产率差异的经济地理特征不尽相同。
【关键词】密度 距离 分割 城市劳动生产率
【基金】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城市群经济空间与国土优化利用耦合技术研究与应用”(Z201011018-5)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软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