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短临预报的一条科学途径
1994-08-21分类号:P315.72
【部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顾问
【摘要】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和中国气象局卫星气象中心承担的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卫星遥感热红外临震异常的研究”,其课题组1990~1993年,共做了27次地震短临预报,其中较准、较好的有25次,只有虚报两次,并且否定了1991年6、7、8三个月首都圈有5级以上地震、1992年10月首都圈有5级地震及山西大同地区有5~6级地震的可能。今年该卫星热红外地震预报组研究员强祖基、副研究员赁常恭继预报了1月20日台湾花莲海外5.6级、4月13日台湾东南海域5.7级及菲律宾吕宋岛东侧海域6.0级地震之后,又一次较准地预报了5月23、24日发生在我国台湾岛东侧海域6.3、5.6、6.2和7.0级地震。在不久前国家科委召开的该课题评审会上专家们一致认为“利用卫星热红外增温震兆来做地震短临预报是地震预报的突破口”,该成果引起国内外同行专家高度评价。该成果把宏观异常和微观异常有机地结合了起来,为人们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认识地震异常和孕育过程提供了可能,为我国的地震预报工作跃上一个新台阶做出了贡献。本刊现特发表该项成果的应用前景综述,以引起国家、社会各方面关注,使此项重大研穷成果获得各方面的支持。
【关键词】短临预报 地震异常 微观异常 首都圈 临震异常 热红外 孕育过程 国家科委 山西大同 攻关项目
【基金】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软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