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营利科研组织的激励机制
2003-08-25分类号:G311
【部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北京100083 北京100083
【摘要】本文在委托-代理理论的框架下讨论了非营利科研组织的激励机制。文章指出,在无法利用利润分享机制进行激励时,依靠声誉激励机制可以使得研究者为长期利益而努力工作,但是研究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对产出评价的不完全性会降低激励效果。以研究兴趣为代表的“利他主义”可以实现研究者的自我激励,从而提高研究者的努力水平。
【关键词】非营利 科研组织 激励
【基金】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科技论坛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