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商品基期价格的几种方法
2005-05-30分类号:F714.1
【部门】内蒙古赤峰市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
【摘要】价格指数是用来测量一定时期内商品和服务价格变化程度的相对数指标。它既是反映通货膨胀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国民经济核算中的缩减指标。价格指数起源于18世纪的欧洲,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始盛行。一些经济发达、市场经济成熟的国家或地区,已在此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相比而言,我国对价格指数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样本数据的采集、公式选择、具体测算及应用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由于价格统计普遍采用抽样调查方法,在价格统计的实际调查工作中,样本的确定和价格的采集是事关数据质量的两个最关键因素,样本确定以后,对于如何确定基期价格,各种价格统计调查制度都有一些详细的规定,总体原则是“同质可比”,但实际情况是千变万化的,如何真实反映价格的上涨幅度,还需要基层的调查人员灵活的运用各种方法。1 品质相对稳定,可重复再生产的商品 这类商品占调查商品的多数,大部分食品、多数日用品都属于这类商品,这类商品由于其品质稳定,可重复再生产,基期很容易找到同质的商品,基期价格的确定也相对比较简单,直接采集样本的基期价格就可以。
【关键词】通货膨胀程度 价格指数 价格统计 国民经济核算 抽样调查方法 经济成熟 服务价格 数据质量 四十年代 统计调查制度
【基金】
【所属期刊栏目】统计与决策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