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白洋淀流域地下水更新速率

2015-03-23分类号:P641.2

【作者】袁瑞强  龙西亭  王鹏  王仕琴  宋献方  
【部门】山西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零二队  江西师范大学鄱阳湖湿地与流域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遗传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摘要】受到水库拦蓄、抽水灌溉等人类活动的影响,白洋淀流域平原区河流断流,非承压含水层逐渐被疏干。下游的白洋淀无法得到河流和地下水的补给,时刻面临干涸。鉴于白洋淀对区域生态环境和气候有重要的影响,多次实施调水补淀工程。然而,白洋淀渗漏严重,调水补淀的效果不理想。为了保护白洋淀,亟需恢复地下水的可持续性,这首先需要查明地下水的更新能力。2009年,对白洋淀流域平原区地下水进行实地调查,并采集采集地表水和地下水水样共36个,分析其氚含量。利用线性插值法、吴秉钧法和连炎清法恢复了该地区降水氚含量的历史数据,结合数学物理模型估算了非承压地下水的更新能力。结果表明,氚含量较高的白洋淀水渗漏使得周边地下水氚含量增高。总体上,沿山区到淀区的方向非承压地下水更新速率逐渐由15.0%/a降低至4.0%/a。山前平原冲洪积扇区域是非承压地下水的主要补给区,平均更新速率达9.8%/a。冲积平原区域非承压地下水的平均更新速率仅为4.4%/a。为此,需要限制在冲积平原区域开采非承压地下水,以逐步恢复其更新速率,使其重新补给白洋淀。地下水的恢复过程可能较慢,但可从根本上解决调水补淀无法解决的干淀问题。
【关键词】白洋淀流域  华北平原  地下水  更新能力  氚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01033);; 国家重点基础(973计划)项目(2010CB428805)
【所属期刊栏目】地理科学进展
文献传递